APP下载

2016年四川省桑蚕茧质量分析

2017-12-20佘伟杨成卫羊娜

中国纤检 2017年8期
关键词:干茧茧丝桑蚕

佘伟++++杨成卫++++羊娜

四川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茧丝产业是其中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民生发展的重要产业。2016年1月,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将加快建设桑蚕等优势特色农业的集中发展区,推动种植、养殖和加工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桑蚕茧产业创新发展,对于四川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桑蚕茧产业发展情况

2016年,鲜茧收购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茧丝绸企业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全省桑蚕茧产业的平稳运行。全省桑园面积187万亩,同比增长1.08%,集中连片的标准化优质高效桑园占总数的60%以上;发放蚕种205万张,产茧7.7万吨,同比增长1.32%;生产生丝3.33万吨;生产蚕丝及交织物2.08亿米,同比增长18.55%。全省茧丝绸行业实现总产值326.5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丝绸工业产值261万元,同比增长2.65%;蚕桑综合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8.26 [1]。

(一)产业集聚优化发展。近年来,四川省建设了以凉山为主的攀西茧丝产业带,以南充、绵阳为主的川中北茧丝产业带,以宜宾为主的川南茧丝产业带和40个蚕茧基地县,实现了优势茧丝产业带的聚集发展,蚕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质量均得到提高,三大产业带的蚕茧产量已占到全省的80%,蚕农售茧收入占到全省的83%。南充、凉山、宜宾、广安等茧丝绸集聚地纷纷规划建设丝绸产业园区,已建成的南充都京丝绸工业园、嘉陵丝纺服装工业园、宁南国际桑茧丝绸产业园和武胜安泰丝绸工业园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区域结构的优化提升带动了经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种养蚕模式。龙头企业深度介入蚕桑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合理分配利益,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资金、市场等瓶颈问题,逐步培养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省10亩以上种养大户有8万户,30亩以上家庭农场有2600户。

(二)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近年来,四川省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断加大品牌战略工作推进力度,众多四川品牌逐步走出了盆地、走向全国,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形成了“中国绸都·南充”“中国茧丝之都·凉山”“中国丝绸之乡·西充”“中国蚕桑之乡·宁南”“中国果桑之乡·德昌”“中国果桑之乡·盐边” 6个区域品牌和绵阳市、宜宾市、南充市及宁南县4个“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以及六合、宝珍、南丝路、银河等32个产品品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中国高档丝绸标志授牌企业3户,四川省著名商标18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1个,中华老字号和四川老字号产品4个,四川茧丝绸美誉度逐步提升[2]。

(三)产业扶贫取得实效。2016年,在全省40个蚕桑基地县中,有28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确定的贫困村中有698个贫困村将蚕桑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攀西地区等蚕桑适宜区域担纲扶贫主力。宜宾市高县、珙县、兴文县、筠连县属省级乌蒙山区连片贫困县,125个贫困村发展蚕桑产业,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27%。凉山州会东、宁南、普格等地引导71个贫困村发展蚕桑。南充南部、阆中、嘉陵、仪陇、蓬安等县市区,建立了蚕桑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区20个,每个产业园区面积500~1000亩,嘉陵、南部、阆中发展高效果桑产业助力脱贫,成效喜人[3]。

(四)产业链条延伸发展。近年来,四川省以蚕桑为基础,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低碳经济为理念,对蚕桑产业链的物质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蚕桑业的华丽转身。一是桑园宽行里套种土豆、大葱、大豆、豌豆、玉米等,且在桑园中养殖家禽等,探索出了“6215”粮经栽种的蚕业经营模式,有效增加了农业收入。二是桑叶茶、桑葚饮料、桑葚酒、桑醋、桑枝食用菌等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现产业化研发、规模化生产,成为茧丝绸产业链的有益延伸,极大丰富产品结构,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半年,全省果桑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3.6亿元。三是将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逐步融入蚕桑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休闲农业新态势。2016年,全省以蚕桑丝绸为主题的蚕业观光吸引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倍,产值达1亿元。四是围绕蚕桑丝绸文化资源开发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深入挖掘具有四川元素的蜀锦、蜀绣、羌绣、南方丝绸之路等蚕桑丝绸文化资源,四川丝绸博物馆、锦绣工场等一批丝绸文化主体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创意与消费品工业、旅游业等领域融合发展。

四川省桑蚕干茧质量分析

2016年,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在中国纤维检验局和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桑蚕茧公证检验工作,组织中国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成都实验室、凉山实验室和南充实验室对凉山、南充、绵阳、资阳和宜宾等市州的桑蚕干茧进行了公证检验,共检验907批次,综合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平均质量标志为4.4A3461Ⅱ,涉及蚕品种有7532、871×872和川山×蜀水等品种,涵盖了草笼和方格等茧别。

(一)年度间综合质量稳中有升。2012—2016年间,桑蚕干茧综合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了5连增。2016年综合质量持平2015年,达到近5年来最优值4.4A3461Ⅱ[4]。2012—2016年四川省桑蚕干茧综合质量发展情况见表1、图1。

图1 2012—2016年四川省桑蚕干茧综合质量图

(二)品种间综合质量存在差异。2016年,雄蚕、箐松×皓月、7532综合质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中以雄蚕5.1A4187Ⅱ为最高。川山×蜀水基本持平全省平均值,871×872、两广2号、洞庭×碧波、夏芳×秋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以夏芳×秋白3.2A2648Ⅲ为最低。优良蚕品种的养育范围及使用比重不断提高,优质品种逐步推广使用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2016年各品种综合质量见表2、图2。endprint

图2 2016年四川省桑蚕干茧主要品种综合质量图

(三)地区间综合质量呈现规律。2016年,全省三大蚕业产业带中,攀西地区综合质量占优,远高于全省平均综合质量水平,为4.4A3873Ⅰ。其次为川南地区和川中北地区。其中川中北地区的多个市区的蚕茧质量差异较大,绵阳市仅略低于攀西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各产业带桑蚕干茧综合质量见表3、图3。

图3 2016年四川省三大产业带桑蚕干茧综合质量图

(四)茧别间综合质量差异明显。随着经济利益与产品质量的密切相连,社会对蚕茧质量品质的日益重视,方格蔟等优良蔟具的使用日益普及,使蚕茧的化蛹率、茧形和茧色等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降低下脚茧比例,有效提高蚕茧质量。2013—2016年不同茧别综合质量见表4、图4。

图4 2013—2016年四川省不同茧别桑蚕干茧综合质量图

四川省茧丝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四川省茧丝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约和挑战,产业结构、产品档次、产业附加值等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家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和四川“三大发展、两个跨越”征程中,茧丝产业应紧紧抓住机遇,稳定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社会效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推动四川从茧丝大省向茧丝强省转变。

(一)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人才是宝贵的资源,但茧丝行业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多个环节出现了管理和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缺乏新生力量,这些成为企业管理和技术升级的发展瓶颈,要加快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一是要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举办种养大戶、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产业。二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转变企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对产业政策、市场运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引导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茧丝绸产业各层次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推进技术创新改造。一是基地创新改造: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建桑园、建养蚕大棚设施,推进蚕桑基地标准化建设,形成高效优质蚕桑产业带。二是品种创新改造:加强蚕桑品种选育工作,加大基因改良方面的研究,加速优良性状的筛选,深入研究市场,根据需求调整供给,为市场提供有效优质的蚕桑产品,切实提高茧丝质量。三是机具创新改造:加快研究推广投资少、见效快、耐使用的蚕房、蚕台、机具等设施设备,不断提高蚕桑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普及省力化关键技术和机具,推进农业技术装备现代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技术创新改造:重点推进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工厂化养蚕、自动上蔟及采摘生产技术、仪评收茧技术等具有四川特色的蚕桑新技术,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种植、养殖和加工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树立大农业、大产业理念,大力推广“桑+粮”“桑+经”等桑园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养殖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动蚕业生产从单一蚕业向立体农业转变。提升第一产业产出价值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产业,推进蚕桑产品的工业加工,丰富蚕桑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发掘蚕桑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休闲体验蚕业,构建现代蚕桑生产经营体系。

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下,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强调控,制定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引导各种要素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快蚕桑综合利用,把产业规划与精准扶贫政策结合,开展多元产业帮扶,推进桑蚕茧产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祥平,程明,祝莹,等.四川省茧丝绸行业2016年运行情况及2017年展望[J].四川蚕业,2017,45(1):1-4.

[2] 陈祥平.《丝绸》60年特约稿:四川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EB/OL]. http://www.cnsilk.cn/docs/news/details.aspx?documentid=2266.

[3] 涂建华. 在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J].四川蚕业,2016,44(4):1-4.

[4] 中国纤维检验局. 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J].中国纤检,2016,(9):36-38.

(作者单位:四川省纤维检验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茧茧丝桑蚕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2014-2018年四川省桑蚕干茧质量状况通报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四川省桑蚕干茧和生丝质量位居全国前茅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两广二号茧丝力学性能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