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疑云:治病良药还是癌症元凶
2017-12-20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我们的祖先试图为解决病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后人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有正视传统中医药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才是清醒的理性表现;相反,漠视世界性的科学争议与现代化标准的挑战,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10月中旬,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了美国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论文称,在中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与肝癌有关。
结论一出,随即引发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网络热传,个别自媒体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中国人肝癌高发的罪魁祸首”的文章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那么,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吗?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
引发舆论风波的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下称“论文”)。《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了这篇论文。
马兜铃酸是一种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有600余种。
在论文发表前,科学家们就在努力寻找证据,希望在分子层面证明马兜铃酸的毒性。
2013年,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发现,马兜铃酸会引发泌尿道上皮癌,每百万基因可导致150个突变点。而英国和美国的研究數据显示,抽烟引发肺癌的突变点仅为每百万基因8个到10个。通过对患者全基因组/转录组的测序,科学家们找到了与马兜铃酸相联系的突变位点。他们指出,马兜铃酸可以将基因中的A核酸改写成T核酸,使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并逐渐演变成癌症。
这就好比马兜铃酸在犯罪现场留下了指纹——如果能在某位患者的基因组上检测到这种“标签”,也就能说明他的癌症是马兜铃酸导致的。
10月发表的论文以同样的方法对全世界1400多个肝癌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发现了上述突变。其中,来自中国台湾的98个样本中,78%的患者肝癌基因中带有马兜铃酸特有的“基因突变指纹”。此外,越南26个样本中19%含马兜铃酸“指纹”,其他东南亚国家的9个样本中56%有马兜铃酸“指纹”。而论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黄伟添曾对媒体表示,这种“指纹”是唯一的,“所有(其他)已知诱变物都不会产生这种标签。”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说明,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而国内众多专家对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的关联性提出质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认为,该论文提示了马兜铃酸或为肝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直接和确凿的证据。他具体解释道,首先,在该研究中,病例的服药史不明确,患者是否服用含马兜铃酸相关制剂及其药物种类、成分含量、服用剂量、时间疗程、基础疾病等情况都不清楚;其次,该研究的关键病例数较少,取样代表性不足,难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肝癌发生的客观真实性;再次,相关的安全性风险信号缺少完整的证据链,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相关基因突变、肝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长期从事中药安全性研究。针对马兜铃酸的毒性,她的团队用大鼠进行过比较充分的动物实验,但并未观测到对肝脏的影响。也就是说,目前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相关性没有得到动物实验的支撑。
梁爱华表示,除马兜铃酸外,还有其他致癌物能造成该论文所描述的基因突变。在我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乙肝是导致肝癌的主要诱因,这是医学界的共识。但按照该论文逻辑,马兜铃酸已成为亚洲地区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这显然与现实情况和医学常识相悖。此外,该研究中,台湾的98例肝癌样本里有88例是肝炎病毒阳性,这些病例的肝癌是否与肝炎有关,同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久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陈香美院士就此事发表文章。文章称,该研究并没有提供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更没有中药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
事实上,马兜铃酸曾多次引起争议。20世纪90年代,比利时发生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2003年,我国多家媒体报道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药用标准。
早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
相关人士查阅各国监管文件发现,欧盟及新加坡等地2001年到2005年间开始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草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曾于2011年发出警告信,要求消费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
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分子诊断服务负责人马克·拉达尼一直关注马兜铃酸。“尽管关于这一发现还有更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多大量的马兜铃酸暴露足以引起肝癌以及暴露患者有多大比例会出现肝癌,现在就暂停使用已知含马兜铃酸的传统药物,并通过恰当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它不污染传统药物是谨慎之举。”拉达尼说,“(马兜铃酸的)风险太高了,而益处并不清楚。”
10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网发布“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小儿热咳口服液、复方蛇胆川贝散等常用药赫然在列。对此,人们纷纷提出疑问,含有马兜铃酸的药还能吃吗?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药剂师向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明确或可能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有朱砂莲、天仙藤、细辛、寻骨风、马兜铃、汉中防己、追风藤、淮通、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威灵仙等数十种。马兜铃、细辛常作止咳平喘药,故这类中成药常含有马兜铃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