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装之风险监测
2017-12-20沈佳宏戴晴戎斐徐云
沈佳宏++++戴晴++++戎斐++++徐云
摘要:
童装质量的安全隐患造成了产品监督管理的被动局面,故而对该系列产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布局,有利于对事故发生率的掌控,通过比较国际上对童装风险监测系统的先进设置,对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儿童服装风险监测提供初步探讨。
关键词:安全隐患;风险源;规范化;风险监测
1 儿童服装质量现状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对外公布,一系列数字描绘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届时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婴儿潮”的来临,80后、90后新一代父母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变革,为中国童装产业的前景点亮了一道光芒,与此同时,儿童服装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受到广大家长们的关注。
2010年我国0~16岁儿童已经超过3.8亿,对于童装的需求量也达到了20亿件左右;2015年我国童装行业产量已达到74.5亿件[1]。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过渡期为两年,该标准系统地规范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安全性能,对于引导童装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1.1 童装质量安全隐患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童装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22年)》认为,与男装、女装等服装品类相比,我国童装行业起步较晚。2015年5月26日,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婴童纺织品行业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小微服装企业如不及时更新应对,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从婴童纺织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生产安全技术标准的提高,有助于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及产品升级,与国际标准及市场需求更加契合,对整个童装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婴幼儿及儿童作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人群最容易受到危害,一方面他们缺乏辨别潜在危险的能力,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很容易导致各类机械性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婴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低于成年人,易受到各类有害物质的影响和侵害。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事故因素来分析:(1)服装上绳带过长、背部绳带伸出或系着、婴幼儿服装的头颈部有绳带设计等问题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起绞勒、窒息等恶性事故;(2)服装上的附件(扣子、装饰物等)不够牢固,存在安全隐患,如在拉扯过程中附件脱落,而脱落的小附件被孩子误食后,可能引起窒息,造成严重伤害;(3)由于婴童的皮肤比较稚嫩,抵抗危害能力较弱,牛仔产品以及深色棉产品如果耐湿摩擦色牢度比较差,在服用过程中因为摩擦的缘故掉下的染料容易被儿童的皮肤吸收,危害婴童的身体健康;(4)服装产品由于大多印有卡通形象图案,色彩鲜艳,并经过涂层、涂料印花等工艺处理,使用了大量的染料和助剂;(5)各种金属络合染料、固色剂、后整理剂等,若有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等化学物质残留,可能引起产品质量问题;(6)由于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致癌性,而儿童及婴幼儿对重金属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对儿童及婴幼儿的危害尤为严重;(7)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典型的环境激素和人类的生殖毒性物质,对儿童的性腺发育存在危害。
对婴童纺织品产开展风险监测可以提高该类产品市场总体实物质量的合格率水平,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保障婴幼儿及儿童的健康安全。那么如何规范化地对这些装饰部位做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而避免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因无标可据而随意生产,这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制定儿童服装风险监测的原因之一。
1.2 童装质量风险监测的依据
1.2.1 风险监测检测依据
2016年上海市对规范市场上婴幼儿童装风险监测采取的检测依据为: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1.2.2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物理安全性、化学安全性。
物理安全性项目主要包括绳带要求、耐湿摩擦色牢度、附件抗拉强力、附件尖端和边缘的锐利性和燃烧性能,化学安全性项目主要包括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项目采用的标准为GB/T 20388—2006《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1.2.3 判定项目
2016年上海市对此次风险监测任务采样全部来源于上海市黄浦区流通领域,在各大商场、品牌专卖店、普通超市等采样,本次风险监测购买的样品来源于正规的渠道,不涉及三无产品。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50 批次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产品,按照GB 31701—2015的定义进行分类,其中婴幼儿纺织产品25批,儿童纺织产品25批。本次风险监测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为: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涂层和涂料印染的B/C 类纺织产品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项目参照GB 31701—2015 A类执行,游戏服产品参照GB 31701—2015相应类别执行。
本次风险监测任务由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承担。根据本次风险监测检测结果显示,在本次采集的50批次样品中,有9批次样品不符合GB 31701—2015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18%,其中,7批次样品绳带要求不符合,1批次样品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不符合,1批次绳带要求和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均不符合。在9批次不符合样品中,有2批次产品明确标注GB 31701—2015,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项目阳性样品检出有7批次。重金属镉含量在0.28mg/kg~1.19mg/kg,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量在0.00219%~0.01108%,阳性样品检测结果低于GB 31701—2015标准要求,为符合标准产品。检出具有邻苯二甲酸酯和可萃取重金属的项目表明该类化学物质在纺织服装产品中仍有应用,存在化学毒性隐患。该研究是依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做出质量安全风险的判断,认为上述项目综合风险等级被定为“严重风险”[2]。endprint
本次风险监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和检测结果,结合人群可能受到的伤害情况以及产品行业现状和生产工艺,并参考国质检监〔2010〕575号《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监测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估: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中的绳带安全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及公众健康安全,需要质检系统关注,故将其定为二级风险。
2 风险监测的必要性
2.1 防患于未然——筛选风险
搭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源首先应明确具体的产品,同时在选择目标监测产品时应考虑到产品是否影响消费者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是否对社会影响面广、是否对进出口贸易和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是否对公共安全、卫生环境形成严重危害。比如,2015年的上海市质量监督抽查中所查出的“毒校服事件”,并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事件,让整个上海的校服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全市抽查了各类校服,从幼儿园的校服到各个中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地毯式检测,才让校服的风险监测得到有效的监管,让学生们穿上安全健康的校服。其次,需要确定产品中高频率发生的质量缺陷以及针对这些质量缺陷所選择的检测项目,通过收集产品质量信息、分析和研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筛选风险来源,为今后的儿童服装的标准制定打下扎实的数据基础,提供合理的童装判定依据。
2.2 杜绝于常见——制定规范化
越是常见之处越容易掉坑里,这是因为我们惯性思维理解使然。所以检测机构在风险监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收集日常委托检测工作信息,建立儿童服装风险监测信息平台,为系统运作与系统提升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从大数据中筛选出产品质量薄弱环节的共性问题,同时通过与同属检测机构对有争议性的童装风险监测结果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改进检测方法,定期出台风险监测项目质量报告,利用风险监测结果,为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3 国内外童装风险监测的差异性
3.1 国际风险监测体系和标准
通常在国际上,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已存在相对完善的体系,在ISO 31000《Risk management-Principle and guidelines》中,对于风险监测体系有着明确的定义,对于如何组建风险监测管理结构,如何运作风险监测系统有着详细的解释。在管理风险监测体系的过程中,搭建有效的管理模型以及实施系统监督是核心的两个部分[3],建立管理模型直接影响着风险预测以及风险监测的有效性,而贯彻实施系统监督是保障整个系统高效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纺织品中的儿童服装部分亦是如此。
在欧洲成员国的市场上又是如何进行童装的风险监测呢?欧盟关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安全要求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以Reach法规附录XVII为代表,对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邻苯二甲酸酯、六价铬、镍释放、镉含量、全氟辛烷磺酸等有害物质限量进行了规定;另一部分是来自欧盟2001/95/EC号指令(一般产品安全指令GPSD)[4],该指令涵盖了童装及其他儿童产品的机械安全要求,即儿童服装绳带的安全性要求和小部件安全要求,其测试方法按相应的欧盟协调标准EN 14682:2014《童装安全 童装上的绳索和拉带 规范》和EN 12586:2007+A1:2011《儿童使用和保育用品橡皮奶头固定器安全性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这些协调标准因对应于特定的欧盟指令,只要符合了这些协调标准,即可推定符合相关的欧盟指令,因此具有强制性。
相较于欧盟的标准,美国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法律、法规比较多。有害物质安全指标包括总铅含量和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两类,分别体现于《消费品安全改善法》第101章,规定了儿童产品中的总铅含量不得超过100ppm,油漆及类似涂层中的总铅限量不得超过90ppm;《消费品安全改善法》第108章,规定了部分儿童产品中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儿童睡衣即属于受限产品。燃烧性能主要是16 CFR Part 1610 和16 CFR Part 1615/1616《儿童睡衣可燃性标准》等美国联邦法规,前者针对儿童及成人服装的通用性阻燃要求,后者则专门针对儿童睡衣,要求更高。在机械安全要求方面,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分别针对儿童上衣的绳带安全、儿童用品(包括儿童用纺织品及成衣)中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以及因小部件可能引起的危害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3.2 国内风险监测的体系和标准
对于国内目前的风险监测体系主要还是以政府设立相关的监测部门为导向,通过对市场的不定期抽查调研来采集产品质量的风控数据。尤其是对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童装质量的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重点在于如何搭建一个高效的、立体的风险管理模型,在推动标准化上,研究国外产品质量监控最新发展水平,针对产品上高频率发生、危害程度高的质量缺陷确定监测的项,纳入强制性标准行列,发挥标准的引导性作用,完善标准化工作信息[5]。通过监督抽查来对流通市场上的童装进行监控,并通过童装行业标准制定协会和政府发挥监管与协调能力,建立并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加强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认可,比如说眼下的童装在购买时可以直观地重视哪些问题,作为初步风险监测的筛选。
国内对婴幼儿及儿童服装质量检测依据的相关标准主要有: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GB/T 31900—2015《机织儿童服装》、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FZ/T 73045—2013《针织儿童服装》、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等。除了GB 18401—2010,其余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用途自愿采用。GB 31701—2015是国内外首个针对婴幼儿和儿童纺织产品的系统性标准。考虑到儿童产品的特殊性,新发布的GB 31701—2015的安全技术类别和GB 18401—2010一致,分为A、B、C 三类,除了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所用织物必须符合GB 18401—2010 的要求外,还增加了几类质量安全指标,在两年的标准过渡期后须强制执行。endprint
4 从童装标识初步筛选风控
很多家长对童装标准的规范化并不是十分理解,但是又想在选购婴童服装时,可以选择到安全的服装,这里教大家如何通过“三看”快速识别安全童装。一看服装的标识:购买婴幼儿服装时,要选购标签上标明“GB 31701 婴幼儿用品”字样的产品,购买儿童服装时,要看标签上是否标注了“GB 31701 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或者“GB 31701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二看服装的样式:尽量选购绳带少、绳带短的服装,对于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一定要选购头部和颈部没有绳带的产品。三看服装的附件:注意拉链、纽扣等附件是否有锐利的尖端和边缘,纽扣、小装饰物等是否牢固[6]。通过以上的“三看”可以帮助广大的家长们在童装的风险监测上进行有效的自查,尽量避免选择出现风险监测隐患中的常见配饰等问题,给孩子们带来安全的服装。
5 总结
从儿童服装质量的现状分析来看,对该系列的产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布局有利于对事故发生率的掌控,只有从产品的质量着手,通过政府设定的相关监测部门对市场质量风险的实时监控,与时俱进地对儿童服装的风险监测进行不断的大数据更新迭代。了解实施儿童服装风险监测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风险监测系统和标准差异性的比较,取长补短。也可以借鉴一些国际上常用的风险监测标准的运用手段,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对有质量问题的童装进行及时的数据公布、信息透明化、召回及销毁处理等手段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利益產业链。同时也提供一些选择安全健康服装的小贴士,通过“三看”的初步筛选,让儿童服装的风险监测从基础抓起。政府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童装的风险监测自身不断完善,运用大数据整合资源优胜劣汰,做到有所沉淀、有所提高,最终提升中国儿童服装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我国童装现状与质量分析[EB/OL].http://www.cqn.com.cn/news/xfzn.
[2]深圳市计量质量监测研究院,等.2012年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质量安全风险研究报告[R].2012.
[3]ISO 31000:2009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 and guidelines[S].
[4]蒋粤阳.从儿童服装谈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J].质量与观察,2012(4):22-23.
[5]白莉红. 出口欧美服装质量问题统计分析及相关标准[J].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1(4):5-6.
[6]徐路.专家解读婴幼儿及童装的质量和检测[J].中国纤检,2016(6):76.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