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构建书香社会之路

2017-12-20蒋小峰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书香全民数字

蒋小峰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既是国家在新时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也是国民普遍的精神诉求。在国家重视、社会认同和民众参与下,“全民阅读”在今天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热潮。“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阅读”推广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先生,与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联合主编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备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书香社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三个模块,对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与多元化的阅读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同时,顺应数字阅读的趋势,对数字阅读提出了思考。

全民阅读的人文内涵

何为“全民阅读”?在理解这一概念前,首先需要理解“阅读”的概念。阅读是一个知识加工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现象[1]。涉及阅读环境、阅读行为、阅读理念三方面[1]63-65。“全民阅读”指的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用以鼓励国民借助各种阅读平台积极阅读。全民阅读即社会阅读或大众阅读[2]。全民阅读所要营造的阅读氛围主要是从阅读理念、阅读主体的行为、阅读环境三方面来考虑,尽可能地覆盖广泛的社会群体,达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围绕这三方面提出理论假设和进行的实践都可以看成是阅读推广活动。

从阅读文化和“全民阅读”的人文内涵出发,《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梳理了社会阅读的历史变迁,并从公共阅读资源、重点人群阅读、社会阅读氛围、体制机制四大方面分析了当前的阅读形势。从阅读现状出发,结合阅读个体的差异性和当下的阅读形势,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把潜在的读者转换成实在的读者[3]。

从1980年开始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4],到1997年发起的“知识工程”[5],以及2000年以后蓬勃发展的“全民读书月”活动[1]159-160,“全民阅读”伴随阅读推广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缓慢发展,再到全面开花的阶段。政府、图书馆、出版传媒行业、民间力量以及学术研究群体等先后参与到推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力量不断壮大。正是基于这一演变历程,《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将“全民阅读”推广准确定义为一个系统工程,明确指出“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协作,共同构建“书香社会”的阅读根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即集中在“书香儿童—学龄少年—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社会阅读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链条上。以“亲子阅读”为抓手的“书香家庭”,以校园阅读推广为重心的“书香校园”建设,将担负起更多更厚重的文化责任[6]。

学习型家庭夯实全民阅读社会基础

早在1994年,俄罗斯就通过“图书馆+家庭”服务模式激活了家庭阅读活动[7]。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家庭阅读也是全民阅读的起点,对于建设书香社会,培育读书种子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阅读中,阅读环境的创设最为重要,其次是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资源的选择。此外,在家庭阅读中,女性阅读、老年群体和特殊儿童群体的阅读是三大特殊的阅读类型,值得阅读推广人和家庭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指导。家庭阅读不仅限于家庭范围,还需要公共图书馆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公共图书馆是家庭阅读的有力资源保障与推广阵地,馆员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图书馆的环境也是理想的家庭阅读空间。针对家庭阅读的交流平台的创设和资源利用的指导,面向特定读者群的推荐书目的编制和家庭阅读方法培训等,潜移默化地吸引着家庭阅读,培养着千家万户的阅读习惯,涵养着引领全民阅读的风气[1]。《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一册以“亲子阅读”为抓手,叙述了以书香艺馨为文化底色的“学习型家庭”及其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是一部贯彻着分级阅读、分类读物推广理念的指导读物。

校园阅读推广引领书香校园建设

在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宗旨的全民阅读活动中,校园是播撒书香的重要阵地[8]。《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一册从各类院校进行人文阅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学校、教师、图书馆和学生在校园阅读推广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国内外校园阅读的政策法规,推广现状的分析,根据不同院校的性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定位。

本册的主要观点之一,在于强调将校园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并将经典导读、编制推荐书目、阅读疗愈、校园阅读推广机制的建立视为常态化建设的内容。常态化校园阅读推广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具体来说,分为培养阅读习惯、培育阅读情趣、激发阅讀动机,引导阅读倾向、指导阅读门径、提高阅读能力,陶冶意志情操、弘扬人文传统、丰富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认同、建立核心价值、淳化社会风气等不同阶段,直至最终达到建设书香社会的目标[1]。在明确目标后,各院校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推广创意策划,选择适宜的宣传媒介。

《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以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为重点,描述了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以典型校园阅读推广案例的分析引领书香校园建设的探索,是一部贯彻着分众、分时、分地阅读推广理念的指导读物。

“启屏求知”践行“新读书主义”

什么是数字阅读?数字阅读的特点有哪些?怎样进行数字阅读?如何利用数字阅读资源和工具提高阅读的质量?《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以“网络阅读+数字读物”的新阅读方式为阐述对象,逐条回答了以上问题。将阅读概括为“读物”“读者”“阅读行为”的集合体。在对比传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阅读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将传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的交融视作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背景。系统总结了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渠道,根据不同的用户和资源的内容划分了不同的数字阅读资源类型。对数字时代高质量的阅读提供了参考。全册书突出网络阅读的实用性的同时,围绕获取阅读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强调阅读的本质不变,即阅读的关键在于内容。从阅读和服务出发,提倡践行“启屏求知”的“新读书主义”!

总结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围绕“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是一套充满人文内涵的阅读推广研究丛书。相信会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从分册的特点来看,各分册作者陳亮、李海燕、钱军、万宇、周燕妮等专业阅读推广人,既具有从事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他们的合作使得分册各有看点。《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从知识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理论体系;《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讲述了古今中外的家庭阅读传统,故事性和可读性强,通俗易懂;《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集合了众多院校阅读推广的经典案例,可操作性和借鉴性强;《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总结了数字阅读的特点、方法,介绍了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实用性强。四个分册内容翔实,脉络清晰,共同组合成了一套各有侧重的阅读推广指导读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丛书尚可作为引玉之砖,启迪更多阅读推广的新颖观点和思维碰撞。希望在此丛书的带动下,有更多致力于“全民阅读”研究的优秀的学术著作能够问世,为“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推波助澜。

注释

[1]王京生,徐雁著.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社会[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4):61.

[2]冯瑜.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化解阅读危机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7

[3]李海燕.阅读的个性化与社会性及其对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6(4):22-25.

[4]许琳瑶.从“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到全民阅读推广工作:1982-2012[D].南京:南京大学2013:11—14.

[5]熊静.论阅读史研究与“书香社会”建设的关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2):10—13.

[6]徐雁.医俗无别方,惟有读书是———“学习型家庭”是“书香社会”的文化细胞[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3):110—115.

[7]周婷.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12):65—67.

[8]张毅红,陈彦旭,顾丹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之馆校合作研究———基于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起步”策略[J].图书馆研究,2016(1):65—69.

猜你喜欢

书香全民数字
墨韵书香
3月历史大事记
墨韵书香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书香海报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