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高新一中
——一所“软硬兼备”的精致学校

2017-12-20孙习涵刘秀萍

教育家 2017年41期
关键词:学案平板班级

文 | 孙习涵 刘秀萍

榆林高新一中
——一所“软硬兼备”的精致学校

文 | 孙习涵 刘秀萍

在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高新一中), 每个班级里都挂着一个校长建议箱。平时,学生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直接投递到建议箱中。初三女生方家蓉对一件事印象颇深。一天上午,班里的广播音响坏了,她通过建议箱反映了这件事。当天下午,学校里就来了一个修理员将广播修好了。

“高效”是高新一中的一种独特符号,不仅仅是时间和反馈上的高效,这样的高效性在高新一中的每一寸土壤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高效的课堂,高效的管理以及高效的教师队伍建设等等。

而在高效的机制运作下,校长徐江同样重视民主与个性,从丰富社团活动到班级自主管理,高新一中巧妙地在松与紧之间找到平衡点,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办学之路。“基础教育阶段不应该谈特色,而应该是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每一块都打磨得非常精致。”校长徐江告诉记者。

这也让如今的高新一中稳居于高新区初中的王牌位置,无论是学生成绩还是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独领风骚。

>>校长徐江(左)陪同有关领导参观学校

高效课堂,颠覆教学

刚进入高新一中,学校的课堂曾一度让方家蓉很不适应,在小学阶段,她从未经历过需要进行小组汇报展示的课堂,她觉得有些“乱”,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样的课堂生动而有趣,也让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在高新一中,课堂是改革的原点,也是发展的起点。

2013年,高新一中甫一成立,徐江就带领着老师们开始了课堂改革的探索。他们去多所学校走访,不仅仅借鉴课改成功的案例,还吸取了课改失败的教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一年的打磨和完善,在2014年,高新一中最终构建了“7+1”高效课堂模式。

“7”是指课堂的七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学习、精彩展示、精点精讲、适时检测和多元链接。“1”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模式当中的全程评价。

“7+1”课堂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

在自主学习环节,高新一中嵌入了独家的导学案。导学案由学校教师在假期内制作完成,而在课堂上,导学案也成了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始终的载体,从问题的导入到最后的纠错都在导学案上一一记录和呈现。

>>校长徐江(右一)获榆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奖

“7+1”中的“1”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程评价。每个班级,学生都会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名。在课堂上,小组需要接受“捆绑式”评价,进行积分。教师对学生评价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参照“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八个维度全面地展开,不遗漏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期开学,学校都会表彰100个优秀小组。

在导学案的背景下,学校取消了手抄作业。这一改革曾经一度引起家长的争议,但结果证明,改革是明智的。“手抄作业会衍生教师因偷懒而不布置复杂难改题目的弊端,而利用导学案,一些复杂的问题自然就被揪了出来。”徐江指出。

作业的处理上,高新一中严格贯彻“三清”原则: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但在作业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层作业”,避免了“一刀切”作业给学生造成的负担。

“7+1”课堂模式实施以来,学校的教师都得到了飞速成长,从最初的迷惑、挣扎到最终的成熟,每一名教师都完成了涅槃。

信息化,拓展课堂边界

为了进一步对学习方式进行变革,突破传统课堂的藩篱,高新一中全面地引入了信息化,并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了一起。“并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信息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徐江说。

学校在七、八年级各成立了三个平板实验班,一到上课,每个孩子都带着平板电脑进教室。当然,对于任何一堂课而言,平板只是一件工具,课堂的主轴依然围绕着“7+1”高效课堂而运转,平板的运用着重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批改。

在课堂上,平板设备与教师设备进行互联,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平板上进行抢答;教师将作业发送到平板终端,学生可以进行作答并上传给教师批阅。很多时候,平板如同一本电子词典,学生可以从中查阅海量的资料,使学习更为便捷高效。

为了防止平板电脑给学生带来的弊端,学校也对平板电脑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平板的系统经过后台的处理,限制了游戏软件的下载和运行,学生在上课结束之后需要将平板交给学校统一保管。

在徐江看来,教育信息化需要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被信息化所绑架。“不能因为看到了一项新事物就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了。”

铁腕治理,树立规则和界限

高新一中对教师采取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细化到教师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全校的教师实行考核排队,从第一名一直排到最后一名。这种透明的排位制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鞭策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步,臻于至善。

为了提升课堂的质量,学校开展了“巡课”制度,由中层以上一名干部带队,15名教师组成巡课小组,到每一堂课上去旁听,根据课堂评价标准打出相应的ABC等级分数。每年,徐江还会组织两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些同样计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在严谨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下,每个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努力提升课堂的质量。

对于如何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高新一中还有诸多措施。集体备课是学校一直在坚持的传统,徐江特地将全年级同一门课的上课时间调到同一时间段,就是方便教师将教研与授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徐江看来,集体备课制度将集体的智慧凝聚起来,避免了一线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

学校每年都会评选“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给青年教师提供快速成长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今,徐江还在实施一个“1369”工程:提倡全体教师一年合格上岗,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九年成为示范。达到这个标准的教师就可以优先得到推荐、晋升的机会。

在学生的管控方面,高新一中同样几乎做到了极致,因为不提供住宿,每天学生有两次的离校时间,学校会安排执勤人员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之内进行清查,清除不良商贩生存的土壤,确保每个学生放学之后15分钟离校、30分钟到家。

学校所有的教师和家长委员会的学生家长轮流参与值周,检查学生是否到家,寻找原因,制定相关的对策。

个性化选择,赋权师生

依靠严格的管理树立了规则和界限之后,学校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了一个多元开放、个性化的“软”环境。

高新一中开设了三十多个社团,由外聘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构成社团的师资力量。每周四下午的全校“无课日”,是学生专属的社团活动时间。每个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上报成立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只要不超过可承受范围,学校都会予以同意。

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一门社团课程,到了九年级之前,全校的每个孩子最多可以掌握两项课程之外的额外特长技能。每一门社团课也严格制定课标,以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在高新一中,每个月都会设立一个主题月活动,比如“理财”“艺术”“体育”“感恩”等,丰富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人人有特点,班班有特色”是高新一中的一句口号,学校倡导每个班级进行自主管理,在一些班级中,每个孩子都被赋予了一个职责,成为班级这个“小企业”中的一名“员工”。比如“窗户管理员”“作业管理员”“形象大使”“考勤记录员”“桌椅摆放管理员”等,每个人各司其职,也成为班级文化中的一部分。

学校还在每周三设立了一个“便装日”,平时学生穿着学校统一的校服,而这一天,一些班级的学生可以穿上与家委会共同商议组织后订制的班级特色服装

而对教师而言,学校采用“推门听课”制度,每一堂课都是开放的,任何教师都可以去任何一堂课上听课。

高效的现代化管理融合着个性民主的办学,一软一硬,双管齐下,只用了4年时间,高新一中就成为了一所成熟的学校,深抓管理和教育规律,学校将继续在快车道上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学案平板班级
班级“四小怪”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班级英雄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乡愁导学案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