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服务人才培养

2017-12-20郭瑞春

教育家 2017年41期
关键词:器乐古诗文中华

文 | 郭瑞春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服务人才培养

文 | 郭瑞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将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少年的心灵得到浸润和熏陶,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的侵蚀。

多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中学针对传统文化、习俗、诗歌等素材的多样性,以更加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开设了趣味性与知识内涵并存的校本课程。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对学生展开多角度、多维度的教育,分别开设了古诗文经典诵读课程、古聲琴韵民族器乐课程、花式跳绳运动与健康课程、民俗剪纸艺术课程和气韵生动的书法课程等多个校本课程。

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于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分别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最初尝试的是古诗文经典诵读课程。在诵读素材的选择上,力求超越语文教材,涵盖国学经典与古典诗词。在广泛挖掘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特点,重构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有韵律的诵读,逐渐体会到古诗文的音韵美。与此同时,力求古诗文经典诵读从形式走向内涵。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并理解中华经典的思想内涵与智慧。经过逐层递进式的探索和尝试,古诗文经典诵读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古聲琴韵民族器乐则是针对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涵盖了古筝、古琴、琵琶、二胡、扬琴等多种民族器乐。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演奏及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演奏民族器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学习器乐不是教育的目的,通过学习民族器乐,进而感受民族音乐的神韵才是开设古聲琴韵民族器乐课程的初衷。民族器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戏曲、民歌、民族舞蹈、地方民俗等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版图。在文化艺术的教育与传承方面,我们力求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实施教学,让民族艺术的瑰宝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有效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要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并逐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果停留在形的表象上,难以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也将走向狭隘的形式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知识点的灌输,更不是对经典文学、艺术的单纯解读、练习和机械诵读。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修身养德、完善人格为教育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情怀与热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中学)

责任编辑:嵇玲

猜你喜欢

器乐古诗文中华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