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研究

2017-12-20鲁春丽陈铸芬王舢泽王珊珊叶若舟

环球中医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界定语料英译

鲁春丽 陈铸芬 王舢泽 王珊珊 叶若舟

·中医英译·

构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研究

鲁春丽 陈铸芬 王舢泽 王珊珊 叶若舟

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篇目翻译的基石。建立专门的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可以充实中医术语英译语料库,推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进程,并为中医养生篇目的翻译和中医养生知识的国际传播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界定中医养生术语,收集现存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医古籍经典养生著作及相关篇目的英译本,根据养生术语定义提取术语,建立“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为中医养生翻译和推广奠定基础,也为类似中医药专门术语英译语料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养生术语; 中医术语; 中医英译; 语料库

目前,亚健康状态及心理、精神疾病占各类疾病的70%以上,随着21世纪“心身医学”时代的到来,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对天然药物、食物保健作用的研究日趋活跃,作为以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更需要大力发展、提高国际地位、走向世界[1]。为此,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翻译问题。中医养生翻译,即对中医养生内容的翻译,隶属科技类医学翻译的范畴,涉及各类专业术语。因此,在翻译中医养生类篇章之前,首先应确定并统一涉及养生概念及内涵的相关中医养生术语的翻译,以及中医养生术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等,而构建语料库并进行相关研究将有助于术语翻译研究及标准化。本文将回顾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研究现状,探讨该类语料库的设计要点及难点,阐述本研究中语料库的构建情况,分析初步研究结果和研究意义。

1 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研究现状

语料库翻译学以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为指导,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以大规模双语真实语料为对象,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翻译现象进行历时或共时的描写和解释[2]。作为一种运用计算机新兴技术进行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语料库翻译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翻译研究中[3]。基于文献研究,在国内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的20多年中,理论探讨、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译者风格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一定成果[4],其中,涉及中医英语语料库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一方面,董岩[5]对1985年至2013年中医英语语料库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英语语料库研究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与中医英语语料库相关的论文数量较以往有显著提高,众多学者在中医英语语料库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到了许多可人成果”。 而另一方面,仅有1篇关于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构建的相关论述,仅有4篇围绕中医养生术语翻译的期刊论文。具体见表1。

表1 中医养生术语翻译研究期刊论文概况

如表1所示,目前此类文章多从微观角度对中医养生术语的翻译进行比较或分析,而以“质性研究为主,辅以量化研究”的中医养生术语翻译研究并未系统展开,仅有一篇围绕语料库构建的可行性进行阐述,尚未进行实践证明。此外,现阶段中医术语英译尚未完全标准化,一些类别的中医英译术语仍缺乏基于大量真实语料的描述性研究,如中医养生英译术语。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首个“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对语料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初步统计分析,旨在填补空白,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可参考的语料库,推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进程。

2 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设计

不同于针灸、中药等术语,养生术语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或定义,且根据文献检索,仅有笔者所在研究组撰写的一篇论文提及养生术语界定,尚未有其他相关论著或评述探讨中医养生术语的界定。然而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主体正是中医养生术语,养生术语的明确界定直接影响到作为语料来源的养生篇目的筛选和术语的划分与标记。而养生术语难以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中医养生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的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的实用性学科[11]。此概念的描述几乎涵盖了中医学的全部,但又与中医治疗明显不同,中医治疗是对已产生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而中医养生则更强调“治未病”。因此,这一概念的范围之广使其失去了对中医养生学的明确界定。

(2)中医养生术语的特殊性。中医养生术语隶属于医学术语范畴,是医学科学技术基本用语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以标记、概括医学科学技术各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等[12]。多数学科的专业术语多属名词,且字数较少;而中医养生术语因涉及医古文,因此在词性、语言结构、字数、内容等方面多不确定,还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变性较大。这使中医养生术语的界定变得更加困难。

(3)中医养生术语的关注度较低。古文训诂或古籍译注都不会涉及中医养生术语的界定,只有在翻译时才会探究中医养生术语的译法,但仍然不会对中医养生术语概念进行界定。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持的“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项目,以《中医传统养生学词典》为基础,建立了中医养生术语中文数据库[13],但该数据库仅依照现存中医养生词典,对中文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并没有对中医养生术语概念进行界定,也未制定中医养生术语划分标准。

基于以上难点,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构建设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研究要点:中医养生术语的界定、术语的分类、低相关度术语的排除。

既然无法从概念上直接界定中医养生术语,那么只能基于养生基本内涵进行描述。能够传达出中医养生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所进行的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健康、提高快乐指数、提高生命质量的物质活动和精神追求[6]这些基本内涵的词语或短句,定为“中医养生术语”。基于以上对中医养生术语的界定,并参照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的中医养生中文数据库[13],可将术语分为中医养生理论术语和中医养生应用术语两大类。其中,理论部分根据内容分类,包括中医学哲学基础涉及的阴阳五行,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涉及的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生理现象,以及疾病的理论知识涉及的治法治则;而应用则根据养生康复方法的不同包括精神情志、药物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环境、针刺艾灸、病因病机(涉及具体疾病养生康复方面的应用)。据此,对中医养生篇目中涉及的养生术语进行选取和标记。

术语选取和标记完成后,按照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这些术语在内涵上有涉及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如“天癸”“虚邪贼风”“术数”;有养生的原则,如“法于阴阳”;有养生的应用方法,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等。术语的词素大多从两个到六个不等,包括名词、动词短语,或是简短的完整句子。

最后,排除相关度低的术语。因为中医养生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活动及精神追求,所以排除与中医养生关联度低且较为专业的病理病机、治则治法以及生僻的生理病理描述术语,如“痿厥寒热”“治宜微针”“其病挛痹”等。对于过于基础的词汇如“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等,由于在内涵上更侧重中医基础理论,属于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尽管与中医养生有所关联,但相关度较低,也不入选为养生术语。

综上,采用“从大到小”“先中后英”的方法,构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即先找出有关养生的篇目,从入选篇目中圈定段落语句,对词语、短句进行标注、分类和排除,最后对相应的译本中的翻译进行录入、标注、分类。

3 构建、分析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

除了中医养生术语难以界定外,中医养生古籍英译本的收集是本研究的另一难点。一方面,有些英文版本,如德贞所著《中国的治疗艺术》节译了四部中医养生古籍,包括《遵生八笺》《福寿丹书》《服气祛病图说》和《卫生易筋经》[14],由于涉及版权问题,国内无法获取;另一方面,中医养生专著如《遵生八笺》《福寿丹书》等尚未出版全书翻译,暂无完整英译语料来源。因此,本研究组选取了可收集到的《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饮膳正要》中涉及养生并且能找到英译版本的篇目。其中,《黄帝内经》建立了系统的养生学体系,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为传统养生学和养生思想,为后世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5];《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著述的诊治杂病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涉及具体疾病养生康复方面的应用;《饮膳正要》是元代忽思慧编著的主要涉及药膳方和食疗方的古代营养学专著。

录入的中英文版本,包括《黄帝内经》古文(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典籍电子版)和可收集到的3个英文版本(罗希文版、吴连胜版、文树德(Paul U. Unschuld)版),《金匮要略》(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典籍电子版)和1个英文版本(罗希文版)和《饮膳正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版)和1个英文版本[布尔(Paul Bell )&安达臣( Eugene N. Andson)版]。共收录中英文对照术语词条1635条。为方便日后对不同版本译文的译者风格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不同版本下的相同术语译文,也算作不同词条。根据养生术语的性质分类,可分为12类,包括基础理论涉及的阴阳五行(129条)、藏象经络(391条)、精气血津液(72条)、生理现象(65条)、治法治则(73条)、其他(127条),养生应用涉及的精神情志(174条)、药物饮食(165条)、起居运动导引(69条)、环境(99条)、针刺艾灸(54条)、病因病机(217条)。术语标记主要采取人工标记的方式,术语划分原则参照已颁布的各类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及相关中医药双语词典,如《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16]、《汉英中医药大词典》[17]、《汉英常用中医词汇》[18]、《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19]等。生语料库建成之后,由于中医养生术语的特殊性,须人工对齐所有句级和词级语料。本研究借鉴《利用翻译记忆系统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20]中提及的方式,文本格式以Excel输出,使用ParaConc检索处理,Go Tagger标注英语词性,“海量智能中文分词系统”对中文词性初步标注,形成熟语料库,即中医养生术语双语平行语料库。由于中医养生术语不同于其他中医术语,常用的语料库工具使用效果不理想,语料库中术语的切取、对齐、标注和分类均需人工操作。对语料的人工处理工作量大且要求细致,此为本研究难点之三。

基于已建成的中医养生术语双语平行语料库,研究组根据中医养生术语中文含义属性,初步分析了库内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文的属性分布和词条数比重。

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基础理论方面的养生术语英译文占全部术语译文一半以上,而藏象经络部分所占比例几乎达到1/4。由此可见,现有的中医养生术语英译多集中在对中医养生理论内容的翻译,而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养生应用相关术语的翻译则相对较少。此外,术语多为动宾结构,也体现了摄生之道,说明养生重在应用。因此,未来应更侧重并加强对“养生应用”相关术语、典籍的翻译实践与研究。

图1 英译养生术语属性分布

此外,根据统计可得,中医养生术语中文词条语素主要包括1~13和25字。其中拥有不同英译文的词条数量占词条总数比重较大的是四字词语(41.04%),三字词语(24.22%)及两字词语(14.19%),如图2所示。由此可推测,中医养生术语英译的原则及方法也可参考一般中医术语中四字格、三字格、二字格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术语三字格、四字格、五字格多涉及动宾结构,中心词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意义丰富而多变,是翻译的难点所在[21]。同时,中医术语具有哲学思辨性、文学隐喻性、高度概括性和一词多义性等特点[22]。后期研究将进一步分析本语料库内中英文语料的特征,以描述中医养生术语英译在原则和方法上和一般中医术语翻译原则和方法有何异同。

图2 养生术语词条数比重

4 建立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影响

随着中医翻译的不断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将是研究中医英语“自助翻译系统”的一项核心技术[23]。本研究构建的第一个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增加了中医英语术语的数量,填补了现有中医术语英译语料库中的空白。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较为明确地对中医养生术语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建库的思路、步骤,为中医其他类别专用英译语料库的建立提供可参照范本。另一方面,基于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对语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语料库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各类养生术语进行量化研究,以描述、归纳翻译语言特征;可以基于显化、简化、范化、隐化等翻译共性对养生术语翻译现象做出解释[24],总结中医养生术语翻译的特点、原则及技法;可以从译者风格分析中医养生术语的翻译;还可以从读者角度分析适合不同语境和翻译目的的术语翻译,这些都能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标准化奠定基础。此外,中医养生英译语料库的建立还能为中医英语翻译、写作教学提供双语学习资源,其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翻译、写作教学和测试,自动翻译,对编写中医双语词典及教材也具有参考价值[25]。

但是,本研究所建立的“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语料稍显不足。邱玏的《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14]及其涉及的二级文献提及了一些主要的中医养生著作的英译本书目,然而由于受版权等限制,较多英译本难以获取,导致该语料库取样来源比较有限,因此对中医养生术语属性和语素分布的初步分析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偏差。任何研究都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本研究组所建立的语料库是开放语料库,将随日后可获得的中医译作的增加而不断扩充,推动中医养生术语英译的研究与标准化,为祖国医学的国际传播打下扎实基础。

[1]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1-14.

[2] 王克非.语料库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7.

[3] 魏淑遐,李淑琴.语料库翻译学发展现状及转向[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7):856-861.

[4]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1993-2012)[J].上海翻译,2013,(2):25-30.

[5] 董岩.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高教探索,2014,(5):191-199.

[6] 沈艺.从中医养生术语英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313-314.

[7] 沈艺,王彦敏.以“导引”为例探讨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211-2213.

[8] 沈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法灵活性原则探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0):2691-2692.

[9] 周佶,周玉梅.直译、意译、音意译结合还是音译加注?—浅析《黄帝内经·素问》中养生术语的翻译技巧[J].医学争鸣,2014,(5):155-158.

[10] 鲁春丽,都立澜,陈铸芬.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构建可行性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1):63-67.

[11] 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

[12] 刘重光.医学术语特性简议[J].中国科技术语,2005,7(3):51-55.

[13] 于琦,李敬华,高宏杰.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73-75,108.

[14] 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15] 金香兰.《黄帝内经》养生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5):465-467.

[1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17] 李照国.汉英中医药大词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18] 广州中医学院.汉英常用中医词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2.

[19] 谢竹藩.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20] 王正,孙东云.利用翻译记忆系统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J].外语研究,2009,(5):80-85.

[21]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3):31-33.

[22] 毛和荣,曹中凯,文惠.从中医语言的特性看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原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4.

[23] 闻永毅.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研究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5):482-485.

[24] 王克非,黄立波.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6):101-105.

[25] 邹德芳.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研究[J].校园英语(上旬),2015,(3):200-201.

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0262014071);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YETP0809)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鲁春丽(本科生)、陈铸芬、王珊珊、叶若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王舢泽(本科生)]

鲁春丽(1994- ),女,2012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医学英语。E-mail:annyzhenni@163.com

叶若舟(1977-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E-mail:yeruozhou@163.com

H315.9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9.013

2016-07-03)

(本文编辑: 禹佳)

猜你喜欢

界定语料英译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