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尊重,与孩子共成长
——“指南”背景下幼儿学习有效性的审美研究
2017-12-20王珺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银城双语幼儿园
文/王珺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银城双语幼儿园
倾听,尊重,与孩子共成长
——“指南”背景下幼儿学习有效性的审美研究
文/王珺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银城双语幼儿园
在幼儿学习有效性的审美研究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无疑是一本关键的指导文献。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在对《指南》的分析、诠释方面,无疑为我们理解《指南》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与维度,尤其是在“倾听、尊重,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话题方面,在《指南》明确了幼儿各领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实施的步骤和方法,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里面的所有内容都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1.审美视野下,孩子如何能够大胆,愿意地表达自己——倾听。
(1)当看到语言领域时,它的第一点就是听与说。幼儿时期是语言的黄金期,所以《指南》从倾听表达和阅读书写方面给出了建议和指导。根据教育建议,我认为应该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我们应该放慢说话的速度,让孩子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倾听,这样也能较好地养成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2)在此基础上,还要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早上入园后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可以讲。在进入中班后,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表现也很积极。但也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在与家长做好交流沟通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的活动,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如果孩子不愿意或不敢报名,老师应该努力鼓励,这样慢慢的,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说故事了,而有的孩子还能将故事中的词语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还让全班小朋友给予肯定。
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整体语言发展都会有提高,家长也可能会特别高兴地发现,孩子在外面遇到陌生人时,再也不躲到家人后面了,也会在公共场合愿意表演了。
倾听,不仅是老师倾听孩子,更多地是老师能认真用心地倾听孩子,这样也给孩子树立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在愿意听的基础上才能愿意大胆表达。
2.审美视野下,孩子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尊重。
(1)《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可见,幼儿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比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在黑板上出示多种范例,这样幼儿照葫芦画瓢,虽然画的和老师范画非常像,却忽视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限制了幼儿的想象思维和表现方式。幼儿不但掌握不了绘画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生动画法。也许,正是我们传统的观念和简单枯燥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幼儿的学习只是纯粹的模仿,离开了教师的范例幼儿就无法下笔。
(2)在中班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游戏化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开设了美工区这个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活动,纸工、泥工、绘画等,在这当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彰显更多个性化的想法和作品。从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在绘画中,不一定每个幼儿的画都要画满整个画面,只要是在艺术层面想象的画面教师都应该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并捕捉作品中的某一闪光点,给幼儿创造想象和感受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和绘画欲望。
(3)在大班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各种系鞋带材料,班上的小博和小遇始终不会,老师一开始也比较着急,虽然没有批评,但是后来也感觉到孩子有一些压力,于是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好朋友去帮助他们,好朋友来做老师,孩子就能缓解内心的压力,更容易接受。事实的确如此,在第一次成功以后,老师及时鼓励了孩子,增强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内心。
尊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老师每一次的尊重,表扬,都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与创造力,所以,请相信孩子,尊重、理解他们的每一次创造。
3.审美视野下,如何在幼儿审美能力的现状研究中发现新的一角——与孩子共成长。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江苏省省级规划课题《审美视野下地球村活动的开发与研究》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之间,笔者作为子课题的负责人也有不少困惑,笔者主要负责的是幼儿审美能力的阶断性现状研究,刚开始根本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怎么了解现状,在查询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后,发现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客观有效,开展过几次以后也发现了问题的弊端:比如针对家长的比较简单,对于孩子有些困惑。在调查表的设计方式上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从每学期的测查上做了改进,通过《解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测查。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们的区域活动是根据课程中的内容设置的,在设置区域活动的内容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记录,哪些孩子完成了第一层,哪些完成了第二层。在大班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进行尝试,孩子的学习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分析也可以融入到区域活动这个本身就比较宽松的氛围里去,希望这样的方法有效。
与孩子共成长,是所有幼教人在工作道路上的漫长过程,说起来简单,如何真正落实,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4.审美视野下,如何有效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成长。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引导家长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在笔者班上,曾经有一个行为比较特殊的孩子,老师可谓用尽了各种方法,可是孩子依然打人,骂人,教育无果后,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一开始觉得孩子总是在闹着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关系。在老师不断地交流中,告诉家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各种小问题,而正是这些小问题会影响这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发展,更影响着孩子和别人的沟通交流等社会性的发展,只要家园配合,就能改善这一现象。慢慢的,家长的态度在逐渐转变……一个月之后,我们能看到孩子的行为有着微妙的变化,上课的时候不离开座位了,游戏时不故意用身体冲撞别人了……我想,正是这份坚持,我们成功了;正是这份努力,让我们和家长共成长。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孩子是一棵棵充满希望的幼苗,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想要读懂它就要用心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切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给孩子真正需要尊重,温暖的关爱,让他们在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让我们和孩子共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