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而善言为智

2017-12-20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刘宇轩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寒士魏徵南昌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刘宇轩

痛而善言为智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刘宇轩

中国人常言“痛而不言”,视寡言少语为美德,但善于言表、抒发心中愤慨也很重要。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亦没有风平浪静的征程,人生之愁痛千万,如何能够不言?“诗圣”杜甫睹天下寒士穷苦而振臂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仙”李白不满权贵放纵骄奢,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抒胸中不快。

个人之痛尚且不吐不快,何况那家仇国恨呢!南宋一朝屈于金元,即便靖康之耻犹在眼前,也不思进取,不念北伐。有此等懦弱无能之朝廷,也难怪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清末,也有戊戌六君子为维新变法救国而英勇就义,其中谭嗣同更是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面对如此关乎国家民族之危亡的伤痛,人们如何能够忍气吞声,痛而不言?

痛虽必言,但也需善言。吴国灭越,勾践身为一国之主岂能不痛,可他却甘为吴王奴隶,与之虚与委蛇,最终成就“三千越甲可吞吴”之事。柳永纵有八斗之才,也因科举不顺而唱“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落得祸从口出、奉旨填词的下场,终其一生不过是个屯田员外郎,其词作也只能在闺阁中流传,难登大雅之堂,哪像同样是诗词大才的晏殊,官至宰相,位极人臣,究其原因,终是柳永不善言己之痛罢了。

纵观华夏五千载,智者为何谓之智?因其能言、会言、善言。

放眼大唐,魏徵犯颜直谏,历数李世民的千般错,终辅助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当然不可否认李世民一代明主心胸宽广,但魏徵能进谏十几年,意见多被采纳,他又岂是口拙之辈。再观明朝,自宣宗后难觅明主。土木堡之变重演靖康之耻,英宗被虏。后面更有“将军皇帝”“木匠皇帝”“青词皇帝”等等。明朝终招致覆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宋明理学束缚了人的思想,让人不敢想、不敢言、不敢反抗,一群没有思想、对现实麻木不仁的为官者如何支撑得了一个庞大的国家。

痛而善言,不光是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只有痛而善言的人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只有痛而善言的民族才能够将国家引上兴旺发达的康庄大道。

点评 国人常言“沉默是金”,孔子更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本文作者则不以为然,就历史上的多个典故逐一分析,提出我们要敢言、善言,并认为这与个人、国家的前途皆关系紧密。本文论证翔实,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在言说方面,古人其实也很重视,《左传》里就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三不朽”。(张照生)

猜你喜欢

寒士魏徵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致杜甫
职校多“寒士”源于通道太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