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2017-12-20王玉侠李润中
王玉侠,李润中
(1.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王玉侠1,李润中2
(1.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海南省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进行研究。认为,海南高校的区域分布和体育资源管理分别呈现“葫芦”和“孤岛”状态,进而对海南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各自属性、实施互利共享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构建海南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策略。
海南省;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和实践,既是历史经验的凝聚升华,又因应当代社会的现实诉求,更是着眼于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发展需要。“五大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其中共享理念的提出更是基于历史深刻思考的结晶,是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思想的完善和升级。《海南省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在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现实中群众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中体育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之间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为此,加强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具有相对优厚体育资源的高校与具有日趋旺盛体育市场需求的社区体育共享的研究,显得愈加迫切而重要。
1 海南高校体育资源的形态特征
1.1 海南省高校区域分布的“葫芦”形态
海南共有本科高校7所(含2所民办本科高校),其中5所位于省会海口市(海南岛最北端)、2所位于三亚市(海南岛最南端),其他县市无本科高校(琼海市和文昌市各有1所专科学校),呈现较为典型的“葫芦”形(两端大小不均,中间细小),高校体育资源区域差别较为明显。
1.2 海南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孤岛”形态
海南高校在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上,一般由各校自行确定,校际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更缺乏统一的机构进行资源共享调配,从而使各校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软件资源的管理处于一种自发的、孤立的低水平、低效率的无序运行状态。这种各自相对资源完备的学校基本没有开放性的交流互动,实际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孤岛”状态。
海南高校区域分别的“葫芦”形态,使得海南省高校区域分布格局头重脚轻,在体育资源的配置上难以做到真正的均衡、公平和协调发展;各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孤岛”状态,使得高校的体育资源建设一方面重复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有些体育设施因为观念、资金、校区等主客观原因难以做到面面俱全,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科研、训练、比赛等难以落实。调研发现,海南高校体育专业(或运动队)重复设置现象明显。例如,在本研究统计的海南7所本科高校中,有5所高校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有3所高校设置了体育教育和高尔夫专业。在体育硬件资源建设上,有2所高校尚无游泳馆,无法满足游泳这种体育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更难以开展一些彰显海南地域特色的水上运动项目。
2 海南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限制因素
2.1 共享意识薄弱
研究表明,海南各高校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单位意识和本位主义意识,其体育资源的利用基本以满足本校体育教育教学和训练比赛为主,一般不对外开放,即使在非教学日也很少让外来人员自由出入校园,更少有让社区群众随便使用场馆的现象。即使在高校之间,其体育资源也鲜有互通互利,在体育师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更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2.2 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形态
我国体育界一般把体育分为三种类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2。学校体育的管理一般分属于教育部门,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一般分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竞技体育司以及各级体育协会管理。这样在管理和建设上就历史地形成了条块分割状态,即在纵向上分属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条状管理和建设,横向上则天然地形成了学校和社区、体育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与社会体育主体(主要是群众)、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群众健身实践脱节的块状分割状态。
表1 海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2.3 海南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属性差异
海南高校的学校体育,有着不同于社区体育的资源属性。在体育资源上,海南高校有着比较优裕的体育硬件设施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而社区体育资源则存在运动场地及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短缺,有的社区甚至没有公共体育运动设施。(表1)
2.4 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共享管理机构缺失
高校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方法上一般由学校自行制定,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整体管理处于一种自发的低水平和低效率的运行状态。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而与之相应的体育软硬件资源建设及体育公共服务却未能实现同步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层次的体育资源共享协作沟通,建立专门的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协作机构,通过构建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以补足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发展短板,发挥其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互利互补。
3 海南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途径
3.1 更新观念,建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意识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为基本出发点,高校主体人员与社区群众应摒弃“各自为政”的孤立意识,建立共建共享的大局意识。高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制定相关制度,既要“迎进来”又要“走出去”。“迎进来”即逐步向社会开放本校体育场馆设施,欢迎社区居民走进校园进行健身运动,接受相关咨询;“走出去”即是鼓励师生加强与社会交流,利用自身和社区体育资源优势,开展广泛的体育健身、比赛交流、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等活动。
3.2 搭建校社沟通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共通体系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应在体育软硬件建设方面与相关社区加强沟通,以体育资源市场化、社会化及体育人才培养的就业性为导向,就体育专业和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学管理及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社会协调沟通,对体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减少体育资源重复建设和人才浪费。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高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社区提供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才培养、体育健身指导、咨询及健康监测等有偿服务,从而实现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和无缝对接。
3.3 建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校社联盟机构,加强共享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海南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建设,需要搭建由高校和社区及相关主管部门共同构成的共享管理和协调机构。通过该机构的协调沟通,使高校和社区可以共享双方的体育资源,补短取优,这样既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科研、训练、比赛及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又能满足社区体育的多元化和社会化需求,达到供需平衡;同时校社联盟机构要善于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3.4 统筹海南高校体育资源,建立均衡的体育资源发展格局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也提出:“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做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正常开放;符合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应该向社会开放。” 而现实中海南高校的“葫芦形”区域分布形态,则对于海南全岛体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为此,海南应统筹规划全岛高校区域均衡分布,对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加强政策倾斜、经济投入与智力支持,在社区体育资源建设、高校社区体育联动活动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从而建立较为均衡的体育资源分布格局,实现海南省建设“美丽之岛、健康之岛、养生之岛”的战略目标。
4 结 语
由于高校和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分属不同的体系,其间壁垒的形成有着多层的历史因素。打破这种横亘在校社之间的藩篱,实非一时之功。政府需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精心布局,完善相关顶层设计,协调动员多方力量,并大力加强执行层面的有效操作和认真落实,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利共享。
[1]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www.hainan.gov.cn/hn/zwgk/jhzj/ztgh/201512/t20151216_1731999.html.
[2] 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84.
[3]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hainan.gov.cn/hn/zwgk/zfwj/szfwj/201612/t20161213_2184086.html.
G807.4
A
1674-151X(2017)20-06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32
投稿日期:2017-08-06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6教改项目(编号:RDJGb2016-28)。
王玉侠(1973—),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