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大学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艺术殿堂
2017-12-19杨庆黎
杨庆黎
摘 要:人文素养就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责任心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审美品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就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堂艺术;人文素养
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是指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责任心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让大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爱国意识,增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实践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等价值意识,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呢?
一、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大学语文课堂上所运用的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最基本载体,每一本教材囊括了几十篇文学作品,而每一篇作品则蕴含了作家的呕心沥血。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运用方面,都洋溢着教师与作家所要表达与教授的情感文化。教师既要依托于教材,又不能依赖于教材,应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活动来教育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所学的教材上,还应通过自己的思考,更深刻认知教材所要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自我对人生的思考。
二、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大学课堂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不应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大学教学课堂,应该把听、说、读、写的理念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止是坐在课堂上听、写,还应让学生做到读、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创新。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课堂应该是大学生的主阵地。改变大学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出于被动状态,教师也只是一讲到底地的现状,改革教学方法,应大力推行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辩论式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力图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创新意识、思考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全面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大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先贤的深刻思想,这使得大学生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古人看来,所谓大的学问正是修身、养性,知晓是非,为善为德。这便精确地阐释了教学的本源。人文素养也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拓展自身思维,还要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并发扬。在语文作品中,不少文人志士阐述了自然之美,文学之雅,民族之情。司马迁完成《史记》这一巨著的背后隐藏着是多大的悲痛;屈原赋《离骚》则有蕴含了怎样的离难;孔孟之说虽为简短之言,但句句发人深省。每一句名言警句都教导学生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尽管文人已逝,他们的胸怀气概仍流芳百世,而大学生则应该继续将其发扬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负责,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必要之措。
四、传播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爱国教育从古至今都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贯穿大学教育的主线,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使学生提高对个人、社会、集体乃至国家、民族的时代责任感。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有大量的课文讴歌了历代爱国人物炙热的爱国情怀与兴国的雄心壮志,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丰富的民族内涵,可将其在无形中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坚定爱国理念与为祖国效力的情怀。利用好这些优秀作品,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思维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在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大学语文教师在认真剖析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大学生们也在悄悄地吮吸着文化的雨露。我们都知道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最有批判意识、创造意识、民主情怀的就是知识分子,不能不说这些未来的知识分子与他们接受的语文教育,无不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感受人文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美学品质
把握好教学内容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除了进行必要的作品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主观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富有道德教化、感召力强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度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易接受和感知,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品质的培养。比如在讲解古代经典论著时,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选择讲解类似“兼爱”、以及“《大学》”等这种类型的文章,使大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地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文学是作家通过修饰的文字来反映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对发现的美的阐述,对自己心灵世界的开放。通过文学这一载体,文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温冷情怀、人情世故、喜怒哀乐展现出来。来助于增强人们对世界美学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大学语文课堂灵活运用文本内容教育学生,其蕴含中外古今悠久历史与当今现代各类文化作品,雅俗共赏、文质兼备。而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也各有千秋,古代作品往往侧重于深厚意蕴的表达,其所展现的是古典之美;现代名作则更显灵活生动,文字酣畅淋漓。教师在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欣赏范文之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品位。大学语文课堂通过充分利用阅读文学作品这一课堂活动,使学生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增强了思考力,逐渐学会高品位阅读的学习习惯,这将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拓展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怀等多项责任,它既可以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及终身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知识与精神素养基础,也可以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以及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均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對学生进行多方面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人文素养教育,通过将道德伦理学、审美学、心理素养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和对思维的创新训练,既提高学生表达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又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怀与人文素养,把大学语文课堂真正变成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