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划时代的语文教学变革

2017-12-19刘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新课标

刘燕

【摘要】语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科,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朝着素质教学的方向发展。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群文阅读教学变革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问题巧妙;抓住文眼;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26-01

一、群文阅读的挑战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并在“具体建议”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探索正在蓬勃展开,也作为阅读教学的革新正在悄然进行。

二、群文阅读的思考

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进行整合学习。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曾提及“群文阅读”这个词:“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把一组文字,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群文阅读的变革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作巨大的变革,群文阅读的实践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精选群文,精心设计,精准引领。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教学环节一定要学会舍弃,拓展宽度;教学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習阅读。

(一)巧妙问题,让群文有效结合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在简单的单篇文章阅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根据本堂课核心问题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本学期,有幸聆听了福州老师的一堂群文阅读课---《我和别人不一样》。课上,老师推荐了三个故事《伊慕琴的鹿角》、《爱花的牛》、《雪花人》,学生自主阅读后,老师先引导学生找故事的共性:三个故事“奇”在哪儿?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学生充分流露出对故事的喜爱之情后,老师接着让学生寻找三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学生的发言从故事情节,故事题材,人物品质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光深刻地理解了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也令人叹为观止。这时,老师没有让学生的想象止步,再次抛出了“伊慕琴顶着鹿角来到了你们教室门口,你有什么反应?”在学生惊讶、怀疑、讨厌、赞美等种种真实感受声中,老师马上让学生讲一讲班上同学的与众不同?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与众不同?一堂浅显的群文阅读课已经在孩子们自己的发言中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思考。无不让人拍案叫绝。我想,这就是群文阅读,课上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敏捷,能力更提升。

(二)抓住“文眼”,让群文有效呈现

旅行的刺激在于探险,阅读的乐趣在于探究。在群文阅读中探究,更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探究点”,也就是“文眼”引导学生享受探究式阅读的快乐,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切实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在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时先读一首诗歌,再读一组诗歌。在学习古诗《秋思》时,先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接着读《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两相对照,思念之情的异同跃然纸上,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岑参的《逢入京使》,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王维的《山居秋暝》让学生在感受诗歌想象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一步步引领学生抓住诗歌中的“秋”展开群文教学,同一个“秋”字,画面天壤之别,情感淋漓尽致,喜怒哀乐全凭一个“秋”。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一组组文本共读中进行对比阅读,对比思考,对比感悟,学生也在反复阅读中有效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

(三)读写结合,让群文有效延伸

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有意识地渗透默读、略读、跳读、浏览、一目十行这些快速阅读策略的同时,也应该把“写”放在重点不可忽视的位置上,让阅读教学中的群文有效拓展、延伸。如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先回顾了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在阅读思考中弄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想及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后,呈现了一组安徒生的童话群文《海的女儿》、《夜莺》、《雏菊》,学生阅读后,叹息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时,也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同时,安徒生作品语言的魅力也感受颇深。然后再进行随文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在交流中,许多学生写出了内心最深处的体会。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读与写结合,在课堂中以读为本,读练相融。当然,只有根据群文内容选择适当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如续写、改写、精彩片段的仿写、改编成绘本,才能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思考:群文阅读的教学下,学生阅读文本的数量发生了变化;而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仅仅止于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应该一个推陈出新的划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路漫漫,但群文阅读教学下的语文课堂将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