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保护政策比较
2017-12-19王浩霞
王浩霞
[摘要]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该国大众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其自身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因此,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中日传统文化的起源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起源;保护;政策建议
一、中国“国剧”——京剧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具有民族特色的剧目,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学、美术、武术和历史典故等众多文化熔铸在一起,将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道德和生活特质凝聚在一起,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是中国传统名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970年)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辰,徽伶高朗亭等率“三庆”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出后留在京城,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京,其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负盛名,时称“四大徽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京剧是建立在几千年悠久的戏曲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了大江南北诸多地方戏曲艺术的特长,形成的和谐独特的艺术风格及表演技巧。京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清末民初,京剧一度辉煌,出现了谭鑫培、杨小楼以及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备受观众喜爱的京剧名家。京剧艺术深入人心,被视为国粹,称之为国剧。
京剧是戏曲舞台艺术在文学、音乐、国粹表演、唱歌、击鼓、化妆、脸谱网等,通过长期的实践阶段,众多的艺术家,形成了测量和标准化程序的一组彼此,相互补充,创造可以浏览这些过程将无法完成的歌剧舞台艺术。由于歌剧已经进入了宫廷,它的形成和发展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地方戏曲,它的特点为生活,创造更广泛更全面,它需要技巧,诚信更严格,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更高。因此,表演艺术往往是表现力、舞台外空间和时间制约的结合,从而形成生动、生动的艺术境界。细腻,处处都需要演戏,演唱悠扬的委婉语,要求极其丰富、生动。没有赢,但玩流行的勇气,唱长。在表演艺术方面,北京歌剧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戏曲中的歌舞传统。这是唱念做打,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经多年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已得到较大满足,在满足之余,人们很自然地在精神生活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也包括对文化的需求。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渴望更多形式的文化产品。在大量源自西方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同時,能够反映传统汉文化的京剧文化产品的出现不仅非常合理,而且非常必要。
正如文化产品不能等同于文化一样,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当然也不等同于文化的商业化。无论市场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如何,我们都不可能完全模仿西方,或者说将京剧文化全盘改成现代文化。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彻底背叛了传统文化。因此,在文化产业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的事业化问题,也可以说,需要通过文化的事业化来保护和传递传统文化。
二、日本歌舞伎的起源与发展
歌舞伎源于“风流”。“风流”是一种祭祀艺能。它是“应仁治乱”(1467-1477)以来社会动荡及追求瞬间享乐风气的反映。“风流”这个词本意含有风雅的意思。在中世它意味着服装或者道具上装饰各种饰物,以后穿着附有装饰物的服装舞蹈,最后以至于舞蹈本身也被称之为“风流”了。可以说歌舞伎的导演法以及服装化妆重视形式美感就是在这个“风流”的精神基础上建立而成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迎来了称为“平成时代”的这个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人类历史多姿多彩的时期。与此同时,现代歌舞伎的演出舞台上出现了“超级歌舞伎”的新舞台、新形式。于是现代歌舞伎的发展便沿着继承古典歌舞伎传统与创演超级歌舞伎,这两种歌舞伎的演剧形式继续深入进行舞台艺术实践。
超级歌舞伎的创作,是用古典歌舞伎的传统技法与现代舞台机构相结合,组合成为美丽壮观的豪华场面。1986年首次演出了超级歌舞伎的处女作《大和激昂》,戏剧内容是根据日本古事记的著名神话题材改编的。1989年由歌舞伎名伶市川猿之助、中国京剧院著名演员李光合作演出的超级歌舞伎剧目《龙王》。在《龙王》的演剧舞台上由中日两国名演员合作演出,这是歌舞伎演剧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具有开创性的壮举。
1995年,为庆祝松竹公司成立一百周年纪念上演的超级歌舞伎剧目是中国著名剧作家孙德民创作的《西太后》举办。《西太后》作为描写中国清代王朝内宫秘史的剧情在日本连续公演数日,达到了场场爆满的演出盛况。《西太后》的演出成功轰动了日本整个戏剧界,实现了松竹公司举行纪念碑式的公演梦想。
三、京剧的保护与传承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集中、最深刻、最迷人的艺术。它也是最有活力、生动、感人、最具民族性和艺术性的。因此,保护和继承京剧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呢?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了一些政策来保护它,但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定的保护与传承,对京剧缺乏法律保护的保护。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北京戏曲保护传承的政策法规。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保护京剧文化部门各级主管部门,统一指导和保护工作,使美元和京剧的传承保护的长远目标,国家和省市县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避免坏的结果在整个战争,和顾此失彼的效果。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北京歌剧的保护和发展奠定法律依据。第三,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发展北京歌剧纳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计划,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同时,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北京戏曲优秀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北京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最后,加强教育和普及歌剧、京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参加群众活动,特别是发挥了京剧事业业务人和各种文化界团体和文化精英文化的核心。建立和完善北京歌剧院的数据库和数据库,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全面、系统、完整地记录京剧。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京剧艺术。
京剧是由几代京剧大师和艺术家创造的,它形成了如此精致的艺术。因此,继承京剧需要广大的中青年艺术家充分、全面地保护和继承京剧。然而,今天的中青年艺术家和老艺术家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要大力培养高水平的中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此外,北京歌剧主要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在舞台上表演。当然,没有理论支持的显示。除了宏观和方向的理论指导之外,还应该对绩效本身进行理论研究。老艺人要实现一个重大的实现,有赖于长期的生活和阶段的经验,而今天的京剧艺术研究完全是通过对以往经验的研究,总结形成一个科学而全面的理论。通过优秀的青年京剧演员,将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北京戏曲经典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是北京戏曲传承与保护的核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普通观众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他们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但从文化发展和长远利益的保护,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超越普通观众,以更宽广的视野,为推动京剧的传承保护。endprint
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京剧的历史、现状、现状的继承和理解,使他们认识到,京剧的传承保护的意义,而且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知识的报刊杂志、电视、京剧网络介绍推广。俗话说,业余爱好者看热闹,看门道。对京剧的认识不足已成为观众欣赏北京歌剧的一个障碍。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歌剧,体验北京歌剧的表演艺术,才能欣赏北京歌剧,欣赏北京歌剧。京剧的传承和保护,全国人民需要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和学校培养京剧优秀人才的舞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并通过各种激励的有效途径!参与京剧的保护与传承。
四、歌舞伎的传承与发展
(一)现状
不言而喻,当今歌舞伎的状态已经大别于孕育她的江户时代了(1603-1868)。从气氛上来说有别于二战前的歌舞伎,和明治时期的“团菊左时代”相比更是差之千里了。是歌舞伎已经失去了活力,渐渐走向衰亡了呢?还是她发展的节奏发生了变化了呢?恐怕意见各异,但是有一点很明显:现在的歌舞伎已不再是江户时代那个深受民众支持的,与时代同步的现代戏剧了。可以说,现在的歌舞伎不得不在充斥着电影电视以及诸多商业戏剧的环境下生存。另外,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当今的歌舞伎观众与那种生活在歌舞伎独步天下时代的观众相比,其间距离之大更是不用说了。熟悉各种艺术形式的现代观众是用已经被训练过的眼睛与耳来鉴赏歌舞伎的。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歌舞伎早已不是在生活中能够切身感受得到的了。大众只要听到外国人的赞美就认为是世界第一。歌舞伎被外国人赞赏,人们就不知所以然的陶醉在其中,岂不知在不知不觉中歌舞伎有可能就走向灭绝之路。当今,在歌舞伎、新派歌舞伎、新派戏剧、轻歌舞伎、电影电视等等艺术形式之间已经失去了那种作为独立剧种、艺术形式的对立气氛与关系。反之,互相之间在尽可能地加强联系。而观众也乐于接受彼此之间艺术形式的长处。因此可以看出,现在各种戏剧已经失去了那种对其艺术自身的热情、孤高的节操以及独立精神,对艺术的不负责任与低俗化在泛滥。
(二)政策保护与传承发展
展望今日的歌舞伎世界,如果就其现状而发展下去的话,深感其生命在受到威胁。熟虑之下日本演剧协会向世间陈述,并向剧界发出呼吁。
明治以来,世间有过数次所谓歌舞伎处于危机之中的呼声。比如在明治中期的演剧改良运动前后,明治三十六年团菊去世后,或者在新派的勃兴期,新剧起步的明治末期,或者在昭和初年的歌舞伎衰退期,二战后的演剧统治时代等等。但是今日的危机与以前的危机相比,在本质与表明现象上完全不同,由此问题十分重大。
全面地来看,戏剧因电影、电视的普及而产生衰弱,不仅仅是歌舞伎的問题,可以说是世界戏剧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传统舞台艺术这个方面,也就是舞乐、能乐、文乐、歌舞伎等有代表性的古典艺术,显然在不断地游离于时代。和其他戏剧相比,和现代戏剧密切相关的歌舞伎更有甚之,人们迎合潮流任意使其变质。另外还令人感到有一种低俗地使其现代化的征兆。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古典艺能的歌舞伎存在着危机。在这里姑且不论歌舞伎被新兴戏剧形式所吸收消化的一面,现在到了应该正确理解歌舞伎的价值与意义的时候了。如果不能慎重而正确地将歌舞伎传承下去的话,歌舞伎不但不能给予新兴戏剧的创造以艺术源泉,甚至会导致自身的灭亡。
如何正确地认识歌舞伎这个具有世界性的、独特的民族传统,并且维护保存她,这是给予当代人的使命。完成这个使命需要一般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需要在像国家剧场这样的国家机关中加以研究、保护、另外实施培养新人的政策也是当务之急。目下正当戏剧界各位拿出具体策略推广歌舞伎之际,本学会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对今后歌舞伎发展的方向提出倡议,从而热切期望我国之独特文化遗产歌舞伎得到妥善的维护与继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