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2017-12-19徐新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反思高中历史

徐新林

【摘要】将问题作为教学主导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历史知识的探索与思考,这不仅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树立逻辑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重要支撑。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都应当践行这种教学问题设计方式,在拓展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60-01

对于已经具备相对成熟思维模式的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往往是通过生成问题开始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有经验的高中历史教师通常都会针对学生思维广度、密度以及深度设计相关问题,在激发学生探索意识的同时,对他们的思维给予科学启迪,进而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展开对问题的分析,最终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养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情况,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所进行的实践进行研究与反思,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广大的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里,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并非能全部能够达到预期的设想与目标。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问题指向不明朗、问题设计难易程度设定不科学、问题缺少层次性以及阶梯行等造成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很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最终形成了教学效率低下、课堂缺少生机等局面。

而自从2012年以来,我校的历史组便开展了关于“历史问题意识培养”设计的研讨探索与尝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十三五”期间,本学科组同仁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应用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利用不断革新的问题设计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探索与尝试。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实践与反思

(一)逆向提问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与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引导那么一切的理论学习都将是被动的。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有相对自我、相对偏激的特点,并且在整个的高中阶段他们都是带有一定逆反心理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有效的将逆向提问应用得当,将一些历史观点进行有效假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在开拓学生历史思维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这一章节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提出这样的逆向问题:“很多人认为如果在当时孙中山不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送给袁世凯,那么辛亥革命就会是成功的,你们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得出结论,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对应的历史案例来进行论证说明,这也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中需要遵循的“论从史出”原则。学生们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后,将会分为“会成功”和“不会成功”两组。围绕着学生的讨论,教师便可以展开后面的追问:“你们是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成败关键的?”相信在经历过这样辩证评价后的结论,才是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所以说逆向问题的探索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还能够在创新历史思维等方面得到培养。

(二)渐进式提问的策略实践与反思

渐进式提问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中,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来缩小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壑,以此来实现对未知难题的探索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高中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性。例如在对近代史进行学习的时候,《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章节,教师便可以设计出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一、思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哪些条件?问二、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条件是如何具备的,与此关联的历史事件又分别有哪些呢?问三、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进行分析后,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相信在这几个具有连贯性的历史问题提出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找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分析其发展变革的规律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说,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解释、不断提出疑问的过程,在渐进式提问教学环境下的历史课程学习,教师要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设计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拓展学生历史眼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迂回提问的策略实践与反思

迂回提问需要教师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马上提出解决方案,而是要通过提出以此相關联的其他问题,来烘托出要点,展开后续问题的提出。这样的教学提问法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研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的做到“柳暗花明”。例如在执教《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发现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可以说是很多高中生学习时所遇到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有何不同?”此时的学生便可以很容易的进行作答,随后教师便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从二者内容上进行对比,请你说一说新政治政策的新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来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学会日后对于此类复杂问题的思考模式,在活跃学生思维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

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到此类问题的提出,必须要有很强的关联性与过渡性,否则一旦问题“跑题”,那么学生更会在原本枯燥、复杂的历史问题上摸不清头脑,根本上教师的思路。

三、结论

综上而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的实践与反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的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以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来进行革新与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提升自我修养来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还要积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角色,在不断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修炼的基础上,将教材的处理能力、课堂语言的综合能力、对历史资料的解读能力等进行升华,以此来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55-57.

[2]黄鸿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1).

[3]贾森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优化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实践反思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反思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