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19史光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是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能,进一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包括学校学生的需求分析、课程开发总体规划、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的实践、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的再开发等基本步骤。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89-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并且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发现由全省统一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和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本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建立一个与本校学生实际需要的心理健康课程相匹配,而且与学校德育相统一的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学校特色教育建设,积极地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的理解

课程校本开发是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等条件,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研究者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1]。本文所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的含义是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的过程中,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和自主开发[2]。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必要性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是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教学内容、方式、语言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健康课主要是根据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况,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3]。但在实践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或者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目的,将心理健康课上成纯理论课;或者只顾活动形式的丰富而忽视了活动的心理学原理;或者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买一套现成的教材和参考书给学生授课,全然不顾学生需要什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健康教师还不知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题,没有校本的教材。因此,开发一个与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尤为重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实施过程

1.学生的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宗旨,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本校学生有什么样的需求[4]。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以保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对学生需求分析,一是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分析的文献,要通过阅读、分析文献整理出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二是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获得。为了解当前本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向全校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当前本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整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学生的需求。

2.课程开发总体规划

校本课程开发前要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单元设计、课时设计等。课程目标要针对学生的需求设定,而且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设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单元名称(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管理等)。最后按学年度或者按学期设定适宜的课时。

3.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成分。选择和组织合理的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5]。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一是通过参考各种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对其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适应性改造。二是教师自己开发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两种形式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编写完后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校本教材进行初步审稿。

4.校本课程的实践

借助学校行政力量,确保各年级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到位,学生统一配备开发的教材。任课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教学计划,然后按教学计划按时开展教学任务。

5.课程效果评价

对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评价,一方面要评估该课程在本校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也要评估判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设置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如何。

6.校本课程再开发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课程的再开发。校本课程的再开发就是指对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必要的改进,逐步完善和优化校本教材。

四、对心理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的反思

1.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很多,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校本课程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有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就是教师存在着角色转换不到位、课程开发操作与管理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到位

笔者所做的文献资料整理和问卷调查表明,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已经注意到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但更多的是调查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且问卷分析结果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并不明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开发者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如果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师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也会更准确;而笔者由于自身条件所限,采用他人已编制的问卷来调查本校的学生,其问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高。二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大工程,要真正做到结合学校传统、体现学校特色,即使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他人经验来借鉴,也必须经历一个艰辛的、漫长的摸索过程。

3.如何有效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关于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是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不同,就会自然生产不同的评价活动,关键就是找到适合这门课程的评价活动。笔者认为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一是看目标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受学生欢迎;二是實施过程有无操作性,能否推广;三是看学生通过学习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反思实践的过程,对校本课程的实施如何评价、如何改进、如何保障课程的良性发展,仍然值得每一个研究者作进一步研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寿平.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参考,2010(01):82.

[3]华芳英.心理活动课的科学选题问题[J].人民教育,2001(7):56-57.

[4]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5]张细谦.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意义与目标模式[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3(5):70-75.

作者简介:史光智(1990—),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学二级教师,现供职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中学,任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