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解决对策

2017-12-19罗育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小学生

罗育辉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太成熟,极易出现逆反心理。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掌握学生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行为,了解其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融入暖暖的师爱,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家校共管的作用,加强情感的沟通等有效的解决对策,努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4-01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太成熟,极易出现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的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掌握学生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行为,了解其逆反心理的成因,并积极研究解决对策,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指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人类不同个性遗传下来的生物特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中就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性格遗传的差异是导致小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条件。从教学实践和平时观察来看,若家长的性格呈情绪型、外向型、独立型且急躁冲动,则其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较早并表现明显。

2.家庭因素

心理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总会受到家庭因素的重要影响。家庭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快速,社会结构变化加快,受家庭结构失衡、家庭关系不和谐、教育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加剧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3.学校因素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差异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例如,有些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小冲突或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时,自觉或不自觉的会产生一些偏差。对所喜爱学生的批评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对不大喜爱的学生常常表现为批评严厉、态度生硬,这些偏差会造成这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由此形成逆反心理。另外,学生在班上的不当位置也易形成逆反心理。因性格上的原因,有些學生在班里的表现不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而自身表达观点得不到其他同学的重视,在班级中就显得“人微言轻”。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会出现逆反心理。

4.社会因素。

现在社会流行自我、鼓吹人性自由、讲求个性和允许艺术夸张,再加上网络快速传播、媒体泛滥、良莠混杂等情况,学生的人格形成无意识地会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应的会出现思想、情感方面的“冲动”、“偏激”等性格。

二、解决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对策

1.融入暖暖的师爱,合理疏导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面对每一名小学生,老师都不能吝啬自己的爱,而要时时刻刻给他们融入暖暖的师爱。老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多赞赏,少指责”的原则,要坦然面对学生的犯错,用师爱滋润小学生的心灵,合理疏导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例如,小强经常未完成作业,黄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没完成作业,他就说不会做,还跟老师怒目相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于是,黄老师换一种教育方式,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深入了解小强未完成作业的原因。经了解,因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强只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他监管又不是很到位,久而久之,他便形成了懒惰、不动脑筋、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于是,黄老师对小强表达了暖暖的师爱之情,经常和他谈心,不仅上课有意提问他,课后还抽空辅导他完成作业。另外,黄老师还组织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对他进行学习上的帮扶。慢慢地,小强变得爱学习了,作业也积极完成了,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对老师的教育也不逆反了,师爱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始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当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逆反心理,老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之身心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叶老师上课时,课讲得慷慨激昂,但却发现有些学生不太听课,要么心不在焉,要么交头接耳,要么玩小动作,一副逆反心理写在脸上。为了查明原因,课后叶老师主动与这些学生进行谈心和沟通,才发现自己上课只顾讲,却不注意学生的感受,也没了解学生有没听进去。于是,叶老师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更注重“以生为本”,更注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去自主探究问题。于是,学生们之前写在脸上的逆反心理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上课变得更专心了、更积极举手发言了,课堂气氛也显得更浓厚了。

3.发挥家校共管的作用,努力矫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时单靠学校或家庭一方的教育,效果难免不够理想。所以,要发挥家校共管的作用,要多措并举,让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且还要形成较好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矫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4.加强情感的沟通,积极扭转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人在某个方面感受到压力,就会在另一方面进行发泄,以维持其情绪上的平衡,这便是常说的迁怒与移情。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情绪时要持冷静、平和的态度,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要和他们多加强情感的沟通,要以感情交流达到心理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扭转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例如,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丽同学这个学期变得沉默寡言,在与同学相处时固执己见,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还把手机带到学校,用手机玩游戏,老师批评她,她也无动于衷。张老师便亲自去小丽家进行家访,才了解到小丽的父母半年前离异,小丽跟着父亲生活。手机是她母亲买给她的,方便与她联系。于是,张老师便找到小丽,与她面对面进行坦诚的情感沟通,让她要接受父母离异这个现实,但也要知道大家都还是爱她的;交流中,还让她知道手机用来与母亲联系很有必要,但要注意使用分寸,手机不能带到学校来,更不能在上学期间玩游戏,因为这样会影响学习;另外,还让她懂得同学间相处要互相包容等。经过经常的情感沟通,小丽的逆反心理被成功扭转了,人也变得更懂事了。

综上所述,积极面对和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老师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代树林.小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1):123-125.

[2]杨武.班主任如何应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及行为[J].现代交际,2017(03):158.

[3]刘晓霞.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J].学周刊,2015(25):95.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成因小学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