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及影响因素
2017-12-19沈建军
沈建军
【摘要】 目的:探究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过程中应用鼻内镜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312位采取鼻内镜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可能会对患者预后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经鼻内镜术治疗后痊愈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伴有鼻息肉的患者病情完全受控制率(51.35%)较不伴有鼻息肉患者(8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鼻腔粘连、伴有鼻息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K评分、复发等指标对疗效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法治疗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有鼻腔粘连、鼻炎等。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76-03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降低及气候的多变,我国患有鼻窦炎的人数不断上升[1]。如今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鼻窦炎的最常用的手段主要是鼻内镜技术[2]。即使鼻内镜技术在不断的成熟优化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旧是一种介入型的治疗手段,会存在多重影响因素干扰其疗效[3]。为了更好地提高诊疗效果并为鼻内镜技术提供参考,笔者所在医院对影响该技术实施效果并可能造成影响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鼻内镜技术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刚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胀、鼻流血等症状。经过临床检查后确诊为鼻窦炎。排除携带有全身性疾病及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4例,男78例,女性76例,年龄16~77岁,平均(37.1±5.2)岁,病程5个月~18年,平均(6.3±1.6)年;伴有鼻息肉患者74例,不伴有鼻息肉80例。对照组158例,男90例,女68例,年龄19~72岁,平均(38.3±2.5)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5.9±2.8)年;伴有鼻息肉患者77例,不伴有鼻息肉8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只进行鼻腔的生理盐水冲洗,采用德国百瑞鼻腔冲洗器。操作步骤及疗程按照说明书进行。
1.2.2 试验组 采用美国STORS鼻内窥镜AT-555(刨削系统YZ6E.66苏州美敦力)进行手术。手术前给予抗炎处理,手术时先进行全麻或者局部性麻醉。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切除筛泡及钩突,使上颌的窦口扩展,处理其病变部位,而后开放前组筛窦及额窦,以备进行组织切除[4]。在围术期所进行的具体操作包括:(1)术前,首先进行常规性检查,主要包含了鼻窦冠状位的鼻内窥镜检查,鼻窦轴位的CT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从而可以了解鼻窦炎的发病情况、病变部位、窦腔的发育大小情况等,以及解剖变异情况等。与此同时在手术前3 d规定进行口服指定药物,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K[5],抗生素选取阿莫西林,激素类药物主要选择强的松。(2)术后,在完成手术之后第2天抽出鼻腔内的填塞物,使用预先配制好的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而后使用丙酸氟替卡送喷雾,按照说明书的指示喷洒。同时按照恢复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术后一周之内选择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一周之后若恢复情况明显改善可选择进行口服,同时配合小剂量的罗红霉素[6-7]。病情明显改善不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时候可以考虑出院,但记得嘱咐患者要在规定时间段内复查及清理实施手术的鼻腔。
1.3 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选取VAS量表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效果:鼻塞、头痛、鼻后滴漏、全身不适等实施评估:0分为不存在不适,1~3分为轻度不适,4~7分为中度不适,8~10分为重度不适[8]。选取L-K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鼻息肉、鼻漏、结痂、水肿等情况实施评估。主要评价采取鼻内镜技术和不采取鼻内镜技术的效果,在采取了鼻内镜技术的患者中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等。评价标准分为病情完全受控制(患者鼻塞、头痛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部分受控制(患者具有轻微的鼻塞,偶尔感觉头痛等,症状得到很大缓解)、未受控制(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三个层次,治愈=完全受控制+部分受控制。同时需要统计参与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经鼻内镜术治疗之后的治愈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伴有鼻息肉和不伴有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治疗后疗效对比
在154例经过鼻内镜术治疗的患者中,伴有鼻息肉的患者病情受完全控制的比率(51.35%)較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82.5%)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住院时间等变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程、鼻腔粘连、伴有鼻息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K评分、复发等变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endprint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症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嗅觉减弱等,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9-10]。鼻内镜技术是运用微创技术,最大限度保留鼻窦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其优点在于可视性较强、操作细微、術后并发症少等,因而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1]。近几年来有研究应用VAS量表等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性分析,同时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等的关系[12]。本次研究中发现,试验组患者经鼻内镜术治疗之后的痊愈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4例经过鼻内镜术治疗的患者中,伴有鼻息肉的患者病情完全受控制率(51.35%)较不伴有鼻息肉患者(82.5%)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进行鼻内镜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住院时间等变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程、鼻腔粘连、伴有鼻息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K评分、复发等变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并且对于无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修倩,孟粹达,李琳,等.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病变严重程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1(1):36-38.
[2]刘晓哲.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6):319-320.
[3]皮文,吕凌云,王成禹.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影响因素[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1):17-20.
[4]肖二彬,毕朝煜,赵宝建.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390-1391.
[5]王明甫.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后症状无缓解的处理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18(6): 468-470.
[6]杨勇,贺双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51-53.
[7]常尚揆,亚力坤,亚生,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6):4585-4588.
[8]何志国,熊焰,余铖,等.腹腔镜及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9):1175-1177.
[9]沈敏,万俐佳,姜义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2929-2931.
[10]谭建成.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程度与支气管肺哮喘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5,29(1):1.
[11]李增贤.浅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继续教育,2015,7(5):82-83.
[12]陈禹潭,曹金红,李艳妮,等.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6):511-513.
(收稿日期:2017-0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