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拓与郭沫若的三次唱和

2017-12-19冯锡刚

同舟共进 2017年12期
关键词:邓拓郭氏联语

冯锡刚

在邓拓主持《人民日报》的1956年夏季,郭沫若以笔名接连在该报副刊上发表《发辫的争论》和《乌鸦的独白》两篇颇具锋芒的杂文。胡乔木对《发辫的争论》以“有深意存焉”称道。后来以《燕山夜话》名世的邓拓,当会有杂文家的共鸣。邓拓年轻郭沫若20岁,几乎是两代人。作为学者型的革命活动家,邓拓以其性情和喜好,无疑对郭沫若有着出自内心的景慕。两人直接的文字交往始于1964年,且以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的书画为触媒,在不到一年里便有了三次唱和。

【“大海屠鲸邓子豪”】

从现已披露的资料看,于立群的书法作品大概要到1963年春之后才渐以示人。笔者所看到的是1963年春节分别书赠焦菊隐和胡絜青的隶书条幅“东风骀荡”,字大如斗,左侧是郭沫若以行草书写的近作《满江红·迎1963年春节》。焦为北京人艺顶级导演,郭1959年以后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均由其执导而名噪一时;胡系老舍夫人,擅长丹青。两人皆为北京文化界知名人士。

作为主管北京文化教育的市委书记,邓拓于书画鉴赏造诣颇深,故对这位独能书写擘窠大字的女书法家的作品产生了兴趣。1964年8月23日,正在北戴河休养的邓拓首次拜访郭氏夫妇。邓拓在赋赠于立群七律的跋语中说:“其时北戴河海滨文会正盛,于立群同志以大字隶书录毛主席诗词卅七首方竟,是夕余……至郭老海滨书屋,见立群同志所作隶书,其大如斗,诚属罕觏,因题此诗相赠,复承立群同志即兴挥毫,大书乘风破浪冒雪报春八字见贻。”邓拓的题诗是:

风动娥眉左券操,更将翰墨耀朋曹。

门临沧海诗心壮,目极云天笔调高。

几叶渔舟堪入画,一林蝉唱伴吟骚。

往来多少幽燕客,不敌立群意气豪。

当场赋赠,足见邓拓的才气。颔颈两联当可一议。颔联称赞于立群诗写得好,这倒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拜访时不仅切磋书艺,还谈到诗,但目前尚未能读到当时于立群所作相关诗篇。笔者读到于立群1965年春夏时所作的两首近体诗,一首是书赠友人于画卷之后的七绝,一首是随同郭沫若访问井冈山后所作的五律,风格酷肖郭氏(或许由夫君润色亦未可知)。兹录五律于此,以见一斑:

革命策源地,神州第一山。

茨坪双日出,哨口五星环。

战略天能藐,雄心地可翻。

红旗传四海,永展碧云间。

颈联称道于立群的画艺。虽然此次往访有无画作不得而知,但此后的一次唱和则由于立群的画作而起。就全篇而论,这两联当可一读。

1965年2月下旬,邓拓携裱为长卷的“乘风破浪冒雪报春”联语再度往访郭氏夫妇。展卷赏读之余,郭沫若即于卷末挥毫步邓拓原韵一首:

喜临秦汉学觚操,拂素敢夸著作曹。

主席诗词卅七首,新天日月九重高。

俯视唐宗怜宋祖,奴看周颂隶荆骚。

一聯一律钦趋步,大海屠鲸邓子豪。

跋语如下:“一九六四年八月廿三日,邓拓同志在北戴河拟就一联一律,贻赠立群。联语已由立群书出回报,今就原诗韵奉和,代为作答,跋于联后,以博一粲。”这次往访,邓拓还携去奉赠郭沫若的一首七律,对这位文坛大佬极为推崇——“发扬马列史家先”“不矜风月三千首”,论到书法则是“识草当今认翰长”。郭沫若未以赠诗步韵唱和,而以代于立群奉答为报。

颔颈两联是对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的颂扬。郭沫若在当年春节期间发表的一篇关于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的诠释文字中,称毛词及其墨迹是诗词与书法的“顶峰”。于立群则在书写毛泽东诗词的跋语中,谓“沫若同志于主席诗词及墨迹倾倒备至,谓为诗法与书法之革命化已由必然王国跃入自由王国”。在几个月后发生的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争鸣中,郭沫若屡以毛泽东咏雪词中的词句,奚落“迷信”唐太宗书法的论敌,故颈联“俯视唐宗”正是郭氏夫妇与邓拓话题中的应有之义。邓拓对郭沫若钦敬有加,郭氏则对毛泽东高山仰止,郭以“一联一律钦趋步”抒写了共同的情怀。郭沫若不以邓拓赠作次韵酬唱,而以代于立群作答应和,这真是十分高明的回应。

【“羡君尺楮溢高华”】

二度唱和,则由于立群的画作引发。正是在1965年2月下旬的往访中,邓拓在郭府见到悬挂于壁上的五幅国画小品,闻知均出自于立群手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观赏其中一幅康生题有“笔意超群”的牵牛花图时,更是意兴盎然。于立群师从康生学习国画,自然清楚其与邓拓的过从,遂将五幅小品相赠。邓拓喜不自胜,携画而归,于3月1日题七律一首:

记得夜谈罢劝茶,羡君尺楮溢高华。

已将翰墨传文苑,又试丹青作画家。

派别鲁齐分赤白,心防神鬼化牛蛇。

康于一脉新风貌,春满枝头看百花。

并有跋语如下:“于立群同志师从鲁赤水同志作小画数帧,悬于壁间,余偶见而喜之,立群同志慨然相赠,因携归展玩至再,率题一律。”“派别鲁齐分赤白”一句需要作点说明。康生在一幅仿齐白石笔意的墨荷图上题有“破除迷信”四字,其画作常以“鲁赤水”落款,字字作对,表示与齐白石的抗衡。邓拓深知其意,曾在“燕山夜话”专栏上两次撰文,称道康生的画作。《光明日报》在1962年7月28日刊登署名“鲁赤水”的《墨荷图》,次日北京晚报便发表署名马南邨(即邓拓)的《一幅墨荷》,激赏:“鲁赤水同志用泼墨的画法,生动地描写了荷花的高尚性格。笔墨浓淡相间,仿佛有五彩之分。从画面上看,这个写意的荷花,与寻常所见的嫩绿新荷不同,与衰败破碎的残荷也不同。这一丛荷花生气勃勃,正在发展旺盛的时候。荷梗的画法也特别表现出一种挺拔俊秀之气,没有折断和弯曲的。这些很细微的地方,似乎是出于无意,其实我们完全能够觉察到作者的深意所在。”该文同时以春秋笔法道及齐白石画的一幅荷花,谓“两位作者,两样思想,在艺术作品上表现的意境也太不相同了”。所谓“康于一脉新风貌”,正是对“笔意超群”的自然应和。endprint

当年“三八妇女节”之夜,邓拓携裱有于立群五幅小品和“率题一律”的长卷,三度往访郭氏夫妇。应“邓拓同志嘱”,郭沫若在长卷引首题“无心可猜”四字,并于卷末书写步邓拓原韵的唱和之作,诗前有序:

立群作小画数帧,邓拓同志喜而索去,为托裱成轴并题诗赞誉。三八节之夜持示嘱题,已书无心可猜四字于引首,并步原韵成诗一律,诗与画了无干涉,遵嘱跋于原诗之后。

三八佳期水当茶,英雄儿女遍中华。

高擎赤帜天同舞,齐献青春社作家。

撲火东南嗤纸虎,含砂西北恨修蛇。

伫看玉宇澄清日,歌啸熏风放百花。

这首和诗后来以《三八节之夜》为题,单独发表在5月上旬的《光明日报》上,颈联修改为“豪杰东南焚纸虎,弟兄非亚斩神蛇”。有论家释引首“无心可猜”,谓此四字可断为“无心”与“可猜”两层意思。“无心”指于立群所画小品皆为无刻意追求之率心之作,而“可猜”则谓读者却可解为别有寓意,并举例说,一幅画有六匹小鱼的小品,蕴含了对六个子女的亲情,一幅康生题词的画有两朵牵牛花的小品,则蕴含了伉俪情愫。其实引首的题词只是沿用成句,另有上句为“明月直入”,恐怕正是为让读者不必穿凿附会。小序中“诗与画了无干涉”的说明亦颇有意味。邓诗跋于于画之后,通篇是合乎常情的赞誉,而郭之唱和显系邓之求索,完全是出于礼数的应酬。就文本而言,不但“诗与画了无干涉”于画皆取材花鸟鱼虫),且与邓拓原作亦“了无干涉”,这倒真是不折不扣的“为文而作”了。

【“泰半须眉愧敛眉”】

观赏书画,切磋技艺,看来仍然是“三八节之夜”的主题。于立群将当天书写的七字横幅“不爱红装爱武装”赠予邓拓,郭沫若则以楷体书巨幅联语“摧翻经石峪压倒逍遥楼”赠于立群,联语两侧以行草题词:“立群同志喜作大字,戏以此联奉赠。经石峪在泰山,广袤一亩,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颜真卿书逍遥楼三大字,在四川梓潼县武连驿也。”邓拓同时读到郭沫若赠于立群七律一首,遂步韵唱和:

生来妙手好临池,况读春秋佐幼孜。

此日京华珍拱璧,他时燕赵树新碑。

几番戏笔成奇笔,泰半须眉愧敛眉。

远矣茂猗真迹杳,闻贤何处可思齐。

有跋语如下:“一九六五年三八节之夜至郭老寓所小叙,于立群同志出示书法新作不爱红装爱武装七字横幅,字大逾斗,楷隶兼用,挺拔有力,喜承惠赠,急付装池,并将余所作七律步韵奉和郭老赠于夫人诗一首录于卷后,以代题跋。”如同前二次唱和,此诗通篇是对于立群书法的褒扬。似乎囿于步韵的限制,第二句用了一个不常见的典故,以明成祖近臣金幼孜入篇。颈联之“戏笔”,无疑是沿用郭沫若赠于立群联语的题跋中语,而“泰半须眉愧敛眉”确实表达了自己虽然同样喜好书法,却不以书写擘窠大字擅场的心情。茂猗系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相传是王羲之的老师),用典即取譬,虽然夸张,却比“佐幼孜”要妥贴。为表达敬意,邓拓另将此诗书为条幅,“就正于女书法家于立群同志”。

三度唱和,前二次由郭步邓韵,第三次则由邓步郭韵,遗憾的是,郭沫若原诗未能得读。所能见到的“摧翻经石峪压倒逍遥楼”的联语确实夸张,倒也反映了戏作时的真性情。书法在郭氏夫妇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在《洪波曲》一书中,郭沫若在记述与于立群共同生活之初的情景,有这样一段文字:

她写一手黑顿顿的大颜字,还用悬肘。这使我吃惊了。我从前也学写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我便问她,是什么时候学过书法?她告诉我:是他们的家传,祖父是写颜字的,母亲也是写颜字的,从小便学来这一套。这大概也是一种家庭教育吧?颜字的严肃性可能起规范作用,使一个人的生活也严肃起来。有了这样一位严肃的“小妹妹”在旁边写颜字,惹得我也陪着她写了几天大颜字。

1980年,由宋庆龄题签的《郭沫若遗墨》《于立群遗墨》先后出版,2011年又出版了郭于书法合集,收有联袂合作的作品。哪一天能读到1965年“三八节之夜”郭沫若书赠于立群的七律,看看有何等褒扬之辞,再与邓拓的唱和之作对读,当别有意味。

(作者系文史学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拓郭氏联语
阿堵物
平生赢得豪情在
太皇太后要跳楼?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切瓜分客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
联语小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