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江:粤西丝路古道

2017-12-19朱千华

红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匪徒百色古道

朱千华

百色大码头

“昔年观地志,此水出牂牁。断岸深无底,平流暗起波。感恩来客少,射影短狐多。未老诸蛮在,楼船恐再过。”这首古诗,题目叫《那霸泉》,又名《右江》,乃北宋诗人陶弼所作。诗人眼里的右江是一片壮阔景象。自古以来,右江之上风帆林立,百舸争流,同时又处处险滩、激流、暗礁,险象环生。那霸泉在田州(今田东县)西50里,四时不竭。北宋时,陶弼参加过平侬智高战争,他先后在广西九个地方任知州,其中知邕州前后达七年之久。诗中所描绘的右江,发源于古牂牁郡境内,位于今云南广南县听弄村,流经驮娘江、剥隘河,经剥隘镇至百色市,与澄碧河汇入后,始称右江。

我考察右江从百色大码头开始。很快,我发现在大码头附近有位占卜者,70多岁的年纪,满面风霜,背靠大榕树盘腿而坐,面前放了一张红布,上面画了一张八卦图,放置一筒竹签。他时而闭目养神,时而遥望三江口。

大码头三江口,为剥隘河、澄碧江、右江三江组成。狭义的右江即从大码头开始,向东南流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诸县,在南宁江南区江西镇宋村与左江汇合,始成邕江。

尽管百色大码头占卜老人眼睛昏花,但我看见他目光中有江水气息,他在看三江口时眼神亲切,注满深情,就像在看自己家园。我猜想老人应该曾在右江边生活过。我决定和他聊聊。

但是占卜老人对于我的靠近十分警惕。为了打消他的疑虑,我决定请他算一卦。我递给他10元钱。他问我算什么。我说:“昨夜梦见大码头,我想知道,这有什么说法。”

老人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笑意,把10元钱叠好收起,那是一种很坦然的样子,意思是说:你找我就对了。

老人一开口就吓我一跳:“你能梦见大码头,好兆头啊,你要发大财了。”我说:“托您吉言,怎么个发财,您倒说说。”

老人说:“当年我就在大码头行船。这里停泊着数以百计的货船和各种渔舟,还有一种橄榄状的小艇,用椿木做的,耐碰撞不易坏,专门往返于鹅江,我们都叫它剥隘艇。这种小艇没有方向舵,船头三把橹桨,尾部只有一把。首尾桨主要是把握航向,逆水行舟时,还需要上岸背纤。那时大码头上全是人,都是来挣钱的,所以右江这一条水道又称黄金道。”

我好奇地问:“百色称为鹅城,与鹅江有关吗?”老人说:“鹅城的来历,是因为古城池像一只天鹅饮水图,天鹅之嘴对准剥隘河口,故当地人又称剥隘河为鹅江。”老人说,发现天鹅饮水图者是位堪舆高人,后因泄漏天机不久辞世,当地村民把他葬于鹅城西北一座山上。堪舆者姓甚名谁无人知晓,只知道他生前喜欢吃鹅肉。有在三江口发财的商人,都会在清明节那天,带着生鹅来其坟地当场宰杀祭拜。久之,当地人称此山为劏鹅岭,后因谐音称为探鹅岭。

老人说:“我和表兄弟四人合伙做了一条剥隘艇。我们先从百色批些棉纱、布匹、食盐、煤油、陶瓷器皿、日杂百货、铜铁制品逆流而上,西去140公里可至剥隘镇。那时要过很多的险滩,如遇旱季,浅滩阻航,还得下水推舟过滩。若有顺风,一般三天即到,无风则需五天。然后再从剥隘镇进些八角、桐果、茴油、草药等回百色,顺水而下就轻松许多,一般两天时间就到了。”

我问:“除了货运,有客轮吗?”老人说:“肯定有了。从大码头到南宁有一条客运专线,每天与南宁对开一班,夏秋两季,下航南宁只需一昼夜,上航百色则需一昼两夜。记得到1988年前后,公路、铁路发达之后,右江水运才迅速没落。尽管如此,水運因价格便宜仍有生意,我再次与几个兄弟干起了水上个体运输,一直到2005年,我才彻底结束了船上的生活。”老人告诉我,2005年,随着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右江被拦腰截断。老人生活没有了着落,就开始了占卜生涯。

枢纽断航,这事我是知道的。截断右江航道后,云南省文山州境内形成了300多公里长的深水航道,但由于百色水利枢纽未建船闸,云南大量木材、煤炭、磷矿、铁矿等,目前仍无法通过右江出海。

占卜者看了看大码头,满怀信心地说:“我在等。我算了一卦,大码头还会繁荣起来。百色船闸一定会修建,那时右江又会活起来。我上不了船,但我儿子还可以上船跑运输。”

老人越说越兴奋,完全忘了告诉我,梦见大码头之后如何才能发大财。

田阳那坡镇

我从百色直接坐班车来到田阳那坡镇。30多公里路程,花15块钱眨眼工夫就到了。但在很久以前,从百色到那坡只有右江水道,江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其繁忙程度不亚于今日公路上的汽车。那时的那坡还是县治所在,1935年,恩阳、奉议两县合并为田阳县,治所设在那坡。那坡镇位于右江河畔,距今田阳县城12公里。

那坡的地理形状很奇特,右江从城西、城南、城东三面绕了一圈,形成一座东北、西南方向的半岛,长约两公里,宽一公里。这里仍属于右江上游,南靠石山,北接右江谷地。民国初年,那坡只是奉议县的一个小圩场,因地处右江之滨,得水路之便,周边山区的棉纱、布匹、食盐、烟丝、八角、茴油、桐油等日用品都在那坡中转,这里日渐繁荣,遂成商旅云集之地,并由此诞生了名震右江流域的大商号:黄恒栈。

到那坡镇后,我首先来到右江码头。和沿江许多城市一样,那坡镇码头也分为大码头、二码头、三码头等。从码头上岸之后就是老街区,尽管往昔繁华早已不再,可站在寂静的码头边沐浴着习习江风,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年鱼贯人群的喧嚣、扛包的号子和轮船的鸣笛。

进入那坡老街,两边各种老屋像陈旧的照片一幅幅映入眼中。六条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旧街道仍能辨识,至今仍沿用着旧时的街名。

黄恒栈老洋楼位于那坡镇上新街44号,由三进房组成,前进为法式砖木结构三层平顶楼房,孔门式檐廊,梅瓶式栏杆,建于191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里记载着以土特产起家的黄氏家族的兴衰历史。在同合街1号,有一座砖木结构三层平顶楼房,楼内中厅两旁圆柱头上雕有莲花,黄恒栈的核心人物黄奕勋一家曾居于此。

黄恒栈商号的创始人黄嵩安,起初在那坡靠磨豆腐、蒸酒、养猪起家。后来生意不断扩大,由金陵大学毕业的小儿子黄奕勋接管家族产业,最终将黄恒栈发展成右江流域的头牌商号。

由于右江河谷两边是崇山竣岭,地势复杂,山间各种古道、石道只有当地人才能通行,如果不熟悉地形,就会身陷迷宫。这样的地理环境也最能隐蔽藏身。解放之初,一些土匪在此占山为王,气焰十分嚣张。1950年3月7日上午10时,解放军某部一个排的战士,乘船护送军用物资,由百色沿右江运往南宁。船行至那坡镇附近的百峰乡平境村上屯江面时,遭到黄浩邦等匪徒400余人的埋伏攻击,解放军战士顽强还击,最后全部牺牲,军用物资被抢走。

1950年元月,田阳县人民政府在那坡镇成立。但是潜逃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却不甘心失败,时刻梦想反攻倒算。5月1日,以韦义英、黄梅、辛升粹为首的匪徒两千多人,包围那坡镇。他们首先以极快的速度劫狱,劫走匪首何庚辛等数人,至此还不罢休,他们想乘机推翻刚成立的田阳县人民政府。

当时驻在那坡镇内的政府官员有20多人,武装力量有县大队100多人、公安队30多人,都配有武器弹药。另有解放军的一个伤兵排,他们也配有武器:两门六零炮和四挺机枪,由指导员韩有富带队。

4月30日,匪徒从那坡街头街尾向街心包抄,占领了渡口和圩亭。夜里3时许,解放军伤兵队的巡逻兵在街亭与匪徒交上了火,匪徒用的是卡宾枪,一梭子子弹扫过来,巡逻组长立即中弹倒地,另一战士手臂被打断,情况十分危急,他们一边还击一边撤退。韩有富立即命令伤兵排全体战士准备上阵,他把一挺机枪架在县礼堂门口阻击匪徒进攻。

另一股匪徒迫近街尾,包围县政府工作人员驻地。县长卢冠东听到枪声后,立即给驻在县政府的李钊副县长打电话,命令他率领县大队和公安队冲出去,不惜一切代价把匪徒打退。卢县长放下电话,立即端起一挺轻机枪,带领警卫班冲到楼顶,阻击从后山上扑下来的匪徒,不管三七二十一,突突突一梭子,击毙匪徒三人。两位县长带领两百多人的武装力量,与两千多的人匪徒在那坡镇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匪徒有备而来,那坡通往百色、田州、二塘的电话线全部被切断。右江上的所有渡口也被封锁。匪徒想把整个田阳县政府一窝端。如果相持下去,解放军的两百多人武装肯定不是匪徒两千人的对手,但是两位县长毫无惧色,沉着应战。

由于那坡的电话一直打不通,百色军分区领导马上意识到,那坡出事了,立即命驻在二塘的独立团八连火速赶到田州,与田州的一个警卫连从田州渡江,沿着右江南岸的山脚驰援那坡。上午10時,援军赶到。匪徒见状,立即向坡洪方向逃窜。后来统计,此战匪徒伤亡十多人,解放军牺牲一人,负伤一人。

但是匪首韦义英到坡洪后再次犯下血案,他率匪徒攻打护送公粮的解放军,抢走大米1000多公斤,并打死解放军3人。然而,也只是过了整整一个月,韦义英就被剿匪军民俘获,后在那坡镇被公审枪决。

两平方公里的小县城,竟也承载了那么多的风云往事,这让我在那坡镇流连许久而不愿离开。后来,田阳的朋友告诉我,在德保与那坡镇之间有一条古道,虽然道路崎岖,却是古代一条重要的商道,全程将近80公里,从德保到那坡镇要走两天时间。由于没有准备好徒步装备,这一次只得放弃。不过我对这条古道非常感兴趣,希望有一日能够走一趟。

粤西古道:横山寨

打开卫星地图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从百色向东南方向有一条白色地带,如同夜色中的银河,地理特征十分明显,这就是著名的右江百里河谷,从百色到平果县,全长120公里左右。河谷地带高温湿热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芒果生长,所以田东终于成为芒果之乡,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值达10亿元。每年5月份,在田东可以看到漫山遍野枝繁叶茂的芒果林,有的花开正浓,有的挂果累累。田东成了中国芒果之乡,就连当地银行也推出一种无抵押贷款,叫香芒贷,想贷就贷。这样的好事在全国并不多见。

田东每年都要举办芒果节。这样难得的口福机会怎肯错过?坐动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田东。吃着香甜的芒果,我离开狂欢的人群来到百银村看一座古城。所谓古城并无城池,十分冷清,从城里来到百银村有10里路,你满心欢喜来到这里所见只是一片废墟,不免失望。如果你知道这里曾是一座繁华的千年古城,你就知道不虚此行。那座古城虽已埋入地下,但你走在上面会时刻感觉到大地在震荡,风在咆哮,战马在斯鸣。

这片废墟在宋代曾经是名震岭南的商贸之城,它有个很乡村的名字,叫横山寨。

南宋一个叫周去非的文人曾在桂林做过小官,他把在广西的见闻写成一部《岭外代答》,这是我们研究宋代广西社会经济、风俗人情,以及山川物产的重要著作。书中反复提到一个神秘的地名:横山寨。书中说:“中国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寨。”

邕州横山寨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有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文物考古队在田东县祥周百银村发现了一座古城池,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百银古城”。2011年,广西文物工作者再次对百银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钱币、瓷器等宋代文物,考古专家断定这里就是古籍中记载的“横山寨”,古城遗址范围,在百银村的上寨、下寨和银匠三个小村屯。

在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经常提到“买马”一词,例如经略司买马、宜州买马、马纲等,特别记载了“邕州横山寨博易场”,文中写道:“蛮马之来,他货亦至。”博易场,就是当时大型的商品交易会,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但是,横山寨留下千古美名的,却是蛮马的买卖。横山寨马市兴起与当时南宋战争有关。在北方金兵的猛烈进攻之下,宋高宗赵构偏安杭州。前方岳飞等正率部队在打仗,急需军马。以前战马的来源主要在西北地区,金人南下之后,切断了西北通道,南宋只好把目光投向南方寻马。西南地区养马的地方主要在大理国。从大理国到横山寨之间,有个小国家,叫自杞国。自杞国不产马,但这个小国地处大理国与横山寨之间,大理国的马匹到横山寨进行交易,必须经过其地盘,自杞国遂强行低价买下,然后送到横山寨高价卖给大宋。如此,自杞国仅仅靠贩马这一项就赚得盆满钵满,整个国力得到提升,人民生活直奔小康,变成了小国中的强国。

说了半天,那个因倒卖战马而暴富的自杞国在哪里?大概位置在今贵州兴义县和云南省的罗平、师宗、泸西、路南、邱北等县境内。

自杞国贩来的大理战马确实与众不同,很快受到了前方战士的欢迎,成了国家定点采购对象。在横山寨以东地区,一直到今日之平马镇,这5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就是著名的横山寨博易场。有人说平马镇名字的由来,源于“评马”,这只是其一。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一地带,水草丰美,最适宜养马,平马者,即草坪之马也。

自杞国的马贩们把优良的战马牵到横山寨,由马官们仔细挑选,然后讨价还价,最后成交。选好的战马由专人送往前线战场。从此,每年南宋朝廷要在横山寨马市购买战马1500匹至3500匹,可想而知横山寨商贾云集、万马齐鸣的繁华景象。根据书史记载,南宋朝廷从广西买回来的战马,曾经分给岳飞300匹,张浚100匹,韩世忠700匹。这些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所骑战马,正是来自广西横山寨。

由于横山博易场规模很大,从而成为茶马古道东线的起点,从横山寨出发,经广西的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富宁、昆明,到达大理,再延伸到缅甸、印度直至西亚。从这条古道运出去的商品,主要是食盐、瓷器、铜器、丝绸等内地日用品。特别是中原大量的文化典籍,传到了西南边陲,自杞、大理来的商贩每次到横山,多买《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纲目》《千金方》等书。他们带来的商品除了战马之外,还带来了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及各种药物等。

正当南宋与金国交战之际,蒙古族得渔翁之利勃然兴起。1234年,蒙古趁南宋国力羸弱之际纵马南下,踏平中原。蒙古一部分骑兵迂回作战,绕道川黔,一路过关夺隘,目标是攻打横山寨,彻底切断南宋的军事后勤供给。1259年,蒙古大将乌兰哈达率骑兵3000,挟持西南少数民族武装万人,从云南大理进入广西,攻打田州、横山寨。一场大火,把著名的商业古城夷为平地。

对于以横山寨为起点的这条商业古道,很多学者一直称之为茶马古道。我觉得“茶马古道”容量太小,无法涵盖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有人称之为百越古道,但“百越”的含义又太广阔,这条商业古道实际上一直在古骆越范围内活动。我觉得称之为“粤西古道”甚为妥当。

三江坡宋村

右江一路奔腾,直到宋村与左江汇合形成邕江。宋村,就成了一个长长的半岛。很长时间里,我对宋村的行政划分一直弄不清楚。最终在官网上才看到,宋村所在的行政地名是“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根本没有宋村的名字。但南宁人都知道三江口有个宋村,因为那里宋姓是大家族,人很多,这才有了俗称“宋村”之名。

早就听说宋村尚未开发,原汁原味最值得一游。2017年5月7日,我和一个朋友准备去宋村进行考察。我们坐地铁一号线直至终点石埠站,出站后才发现,要到宋村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宋村被左、右江夹住,两边都是水道,至今未架桥,到宋村几乎无路可走。经过无数次的拐弯抹角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右江边。

这里是去往宋村的右江渡口。我们在渡口边遇到了一个中年人宋永年,三江坡村的村委主任。虽然我们只有两个人,但宋主任对我们前来这个边远的小村旅行表示欢迎,而且热心做我们的向导。后来我才知道,如果没有宋主任,我们贸然在宋村行走只能是走马观花。甚至都不会知道,宋村历史与风雨飘摇的南明朝廷还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里曾经建有一座皇家陵园,当地人都称之为皇姑坟。皇姑是谁?为何会藏在宋村这个偏僻村庄?

宋主任对这一段历史有过很深入的研究。村中有棵巨大的榕树,主任说,那里就是皇姑坟。他说,崇祯帝自尽后,明朝皇族后裔纷纷南逃,先后在南方建立了4个政权与清朝对抗,分别是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唐王朱聿健在福建建立的隆武政权、粤王朱聿粤在广州建立的绍武政权、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前三个政权先后被清军打败,只有朱由榔和各地的农民军一起抵抗清兵长达16年之久。

在清兵的追击之下,朱由榔在广西东躲西藏,先后在桂林、南宁等地流亡。永历五年(1651年),在逃亡途中,王氏太后因水土不服和舟车劳顿,殁于田州(今田东县),后沿右江而下,把陵園选择在左、右两江夹成的三江坡小鼓岭,当地志书上称之为兴陵,后人称此为皇姑坟。

关于皇姑坟的由来,宋主任说,根据宋村族谱记载,朱由榔乘船向西逃亡时,曾在三江口上岸夜宿,因怕暴露身份,就在村边的土地庙中休息。村民宋子贤见此人气度不凡,又不扰民,就拿出棉盖给他。从在肇庆登基的第一天起,朱由榔每天都在颠簸流离、提心吊胆中度日,一个村民的普通被盖让他感到踏实和温暖。次日,朱由榔将此事告诉王太后,王太后感念宋子贤,认做侄儿,宋子贤则称王太后为姑。后来,太后在田阳病殁之后,朱由榔任命宋子贤负责修筑兴陵。为掩人耳目防清朝人追查,宋村人称兴陵为王姑坟。当地人王、皇读音不分,久之叫成皇姑坟。

如今皇姑坟早被盗挖数次。考古队发掘后未见珍奇异宝,只留下了5公斤重的青砖一万多块散落在当地。昔日高贵的皇家陵园只剩下一棵巨大的榕树。那棵榕树矗立在村中最高处,在众人仰视的目光里仍显出高高在上的威严。

宋村自古就是郁江著名的商埠所在。村中明清、民国古宅保存完整,大部分为临江而筑,白天可以监督船工们上下忙碌,晚上听着左右江奔涌的涛声入眠。左右江水道没落之后,这些老房子渐渐成了空巢,好在村里人都知道这些文化遗存不可再生,多少年过去了,宋村古建筑群依然保完好,他们相信宋村将是又一个美丽南方。

猜你喜欢

匪徒百色古道
红色情 百色梦
广西特产包装盒
地理还是历史
杉林古道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茶马古道
2015百色芒果推介在京启动
不能忍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