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机构投资者对A股公司经营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2017-12-19赵百慧
马 杰,赵百慧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异质机构投资者对A股公司经营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马 杰1,赵百慧2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各类机构投资者价值创造机制存在差异,故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捕捉与验证这种异质性的影响,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展开回归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监督有效作用;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管理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监督公司绩效管理作用不显著;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六类细分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化;机构持股期限较长将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
机构投资者;异质;经营绩效;差异化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投资主体结构发生转变,由个人持股为主转向机构持股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美国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机构持股占比高达90%以上,散户个股直接参与程度较低,主要是通过机构来持股,间接参与股市。由于机构主营投行业务,因此在资金规模效应和专业投资策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和地位,其目的是范围内管控风险,提高股票增值。
近几年,世界各国机构持股比例增加,为了未来更高的股票增值和投资回报,从消极的“用脚投票”转为积极的“用手投票”的趋势较为明显,更多的是通过增加上市公司持股占比带来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公司绩效管理,以改善公司价值。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起步状态,发展速度及外部制度环境成熟度相对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多会选择短期投机投资。由于资金雄厚,其低买高卖的频繁倒卖行为会加剧我国股市的波动。因此,加快引导机构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积极参与管理公司绩效,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内外文献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类
国外主要文献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类及表现:Brickley等根据机构投资者是否与被投资公司存在业务商业关系,将其划分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两种类型。[1]Bushee根据机构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期限、交易频率和投资组合多元化程度将其划分为短线机构投资者、长线机构投资者以及准指数型机构投资者。[2]Almazan等认为有一定范围内的机构投资者在监督企业管理层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表现,基于监督成本差异化将其划分为潜在的积极机构投资者和潜在的消极机构投资者两类。[3]Chen等也依据监督成本效益的比较,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短期型机构投资者。[4]
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类及表现:谢若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把中国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抵制性机构投资者两类进行分类研究。[5]李争光等研究把中国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和交易性机构投资者。[6]
综上,在机构投资者的分类及其异质性表现方面,国内外研究学者并没有呈现很大的差异化,集中于与被投资企业的业务联系、长短期投资、交易动机、交易换手率及监督成本与收益等角度,主要表现为关注公司本身利益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有利,一般关注自身利益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不利。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的主要论证观点
国内外学者关于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关系具体体现在对盈余管理、经营水平、信息透明度、股利政策等不同维度,总结国内外研究存在3种竞争性观点及经验证据。
(1)监督有效
Liu和Peng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发挥监督作用,降低管理层不当的管理行为及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7]Aggarwal等从QFII的独立性、专业性等角度出发,认为QFII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8]李维安、李滨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水平和绩效水平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9]石美娟、童卫华指出,在股改之后,机构持股比例和公司股票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持股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10]姚颐、刘志远的研究是以再融资表决结果为例,发现以基金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正在逐年壮大,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11]林树、陈浩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机构就会越有动机参与监督公司治理,从而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12]
(2)监督有害或无效
Pound提出了另外两种假说:(1)利益冲突假说。机构投资者可能与公司间存在其他业务往来,可能因谋取自身利益支持管理层行为,对其不当经营决策采取中立或沉默态度,导致其他股东利益受损。(2)战略结盟假说。机构和管理层发现彼此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会采取结盟策略,产生利益共谋,损害外部股东利益。这两个假设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可能扮演着利益攫取者角色,侵害其它外部股东的利益。[13]Bushee发现大部分短期机构投资者偏好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而这种投机偏好会严重影响股票价格,同时迫使管理层只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有损公司的未来发展。[2]姚颐等发现,机构持股比例与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说明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一定和合作关系,符合战略结盟假说,没有实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11]宋建波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只是促进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的持续性,未能积极发挥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作用。[14]
(3)条件监督有效假说
许多经验证据表明,若想机构投资者有效参与公司治理与绩效管理,需给予或者满足一定的条件与制度,并且要区分机构投资者类型、异质性和体制环境。Chao认为,根据中国的制度环境及现实资本市场背景下,机构充分发扬股东积极主义理论的作用将会受到较高的限制。[15]薄仙慧、吴联生发现,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增加,非国有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但在国有企业这种效应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16]毛磊、王宗军、王玲玲等发现,只有基金公司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表现出显著影响,而QFII、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持股对其影响不显著。[17]李蕾等发现,中国市场上QFII仅扮演“价值投资者”角色,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才是提升公司业绩的“价值创造者”的主要角色。[18]
综观以上三类的研究,在方法上基本均采用了面板数据多元线性或二元离散回归的计量模型,三类竞争性的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有效监督上市公司业绩,在不同国家、不同样本期未得出一致性的答案。总体上,研究肯定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监督负面或无效的经验证据相对较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其股东积极作用的发挥会受到公司管理目标、产权与股权性质、机构投资者类型差异、风险偏好程度、投资风格表现等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
三、变量选择和理论模型设置
(一)变量选择
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全部完成,考虑股改的彻底性、时间的持续性及股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滞后效应,采用2008年之后的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研究其在2009—2015年期间的实证表现。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明性,选取的样本是在连续7年内机构投资者者的持股比例均大于零,2009—2014年的机构投资者比例、2010—2015年的对应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对应于2010—2015年的公司经营绩效。
A股上市企业的挑选方面:剔除B股、H股的上市公司;剔除ST、*ST、PT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其他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面临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更多管制,其财务指标与其他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指标缺乏可匹配性;剔除财务状况极差,或者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大于90%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剔除无效和财务数据指标缺失的上市公司。
最终,筛选出沪、深上市交易所1224家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涉及8568个观测值。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万得资讯金融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和一致性。
(二)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表1 样本所属行业统计
(三)研究假设及模型设置
从整体机构持股、压力敏感型与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各类机构投资者单独持股以及对前十大股东的制衡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的假设如下:
H1:(1)当期的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2)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且比当期的影响效应更强。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持股比例也在随之增加,其话语权上升,形成一股新的监督力量,致力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绩效提升。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持股提高股票话语权与投票权,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
H2:(1)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2)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信托公司三类归类于压力敏感性机构,在中国被归类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由于独立性较弱,与被投资企业存在着商业业务利益关系,他们不会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绩效管理和监督。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中国被归类于独立机构投资者,属于压力抵制型机构。其主要回报来源投资所得,与所投资的公司之间一般不存在类似的业务联系,更加注重公司的未来长期发展。分类主要源于其业务关联性、政府干预的差异化。
H3:(1)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2)QFII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3)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4)证券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5)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6)信托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证券投资基金是投资资金规模最大且持股比例最大的一类机构投资者,受证监会的严格监督,因此很难与被投资企业产生业务往来。QFII和社会保障基金与被投资企业之间是一般单纯的投资关系,基本没有商业往来,独立性较强,受到投资利益的驱使不得不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证券公司承接股票的发行承销和财务顾问职责,掌握着被投资企业的内幕信息。保险公司的被投资企业是其保险业务的客户,为了维持这层利益关系,保险公司管制其管理层的行为受阻。信托公司由于存在上市公司持股信托公司,或购买信托理财产品,或其股东通过股权融资信托方式筹集资金等而存在商业关系。
H4:(1)当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2)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且比当期的影响效应更强。
对大股东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来说,通过应用股东积极主义理论,机构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控制权,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不良行为。对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来说,机构投资者股东既可以有效缓解职业经理人完全控制企业经营的局面,又可以避免监督机制失灵等问题。
基于提出的研究假设,建立6个实证模型:
四、描述性统计及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Stata数据分析软件,对以上模型展开实证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分析
对样本数据的三大类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09—2015年,整体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均值大于中位数,说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较快。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1与0.000007,两者差别较大,标准差较小,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比较分散、不平衡。在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持股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占比低于50%,说明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绩效管理中还有更大的作用发挥空间。同样,股权的制衡效应也反映了这一特征,均值大于中位数,说明股权的制衡效应在加强。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很大,大部分持股上市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制衡度较弱,这也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会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很大。
同时可以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比例平均值高于压力敏感型机构,说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所占份额高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六大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描述统计发现,基金是份额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其次是证券公司与社保基金,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
(二)相关性结果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看出(限于篇幅,结果未列出):3个企业绩效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整体机构投资者比例与股权制衡度相关系数达91%。由于这3个变量不会同时出现在回归模型中,因此并不会导致多重共线性。这与薄仙慧研究一致。[16]
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还显示:虽然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其中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仅为45%,低于50%,借鉴姚颐、刘志远关于相关系数参照标准[11],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变量不会对回归方程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
(三)多元回归结果及分析
1.(1)当期的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
(2)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从回归结果可知,当被解释变量为每股收益与资产收益率时,R2值介于15%和25%之间。整体来看,模型拟合度相对较好,并且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EPS、ROA为被解释变量模型对研究假设1与研究假设2的解释能力较好。被解释变量为资产净利率时,R2接近仅10%,拟合优度相对较低,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WROE解释变量时模型对研究假设1与研究假设2的解释能力较好。资产净利率一般是证监会决策上市公司是否首次公开发行或者配股等时关注的重要业绩指标,尽管可能会受到公司经理层利用此指标进行盈余管理的几率较大(这对宋建波等的研究结论具有支持性[14]),但是这个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到全面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水平,本文选用了这3个公司业绩指标。
从表2还可以发现,当期与滞后一期的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P值为0.000,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无论在当期还是滞后一期,机构投资者对WROE、ROA的影响系数都显著大于1,说明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对WROE、ROA的作用较大。EPS主要是受经理层盈余管理的利用较高,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对EPS的影响作用较小,验证了假设1的第一部分。此外,当期与滞后一期的影响被解释变量(EPS、WROE、ROA)的相关系数对比分别为0.391大于0.346、7.981大于7.727、3.785大于3.594,即滞后一期的整体机构投资者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大于当期的整体机构投资者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也验证了假设1的第二部分,这与李维安、李滨的研究结论相一致。[9]从结果发现,机构持股年限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1)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
(2)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比例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压力敏感性、压力抵制型及各细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模型3拟合度相对较好,并且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EPS、ROA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对研究假设2的解释能力较好;被解释变量为资产净利率时,拟合优度相对较低,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WROE为被解释变量模型对研究假设2的解释能力较好。
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并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较大。这说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绩效管理时,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作用更大,验证了研究假设2的第一部分。
此外,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220、0.682、0.476。虽然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EPS、WROE影响系数接近于1左右,说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指标EPS、WROE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ROA影响系数为负值,说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绩效有一定的反作用,甚至会严重影响公司运营,验证了研究假设2的第二部分。此外,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大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效应。
3.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
针对模型4,从表3回归结果可知,当被解释变量为每股收益与资产收益率时,R2值介于24%和31%之间。整体来看,模型拟合度相对较好,并且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EPS、ROA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对研究假设3的解释能力较好;被解释变量为资产净利率时,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WROE为被解释变量模型对研究假设3的解释能力较好。
基金公司与QFII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P值为0.000,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关于绩效与QFII影响关系与Aggarwal等也同样予以证明。[8]基金公司与QFII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WROE、ROA的正相关系数非常显著:基金公司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WROE、ROA的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43.960、22.468;QFII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WROE、ROA的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110.462、49.636。这说明基金公司与QFII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作用更大,验证了研究假设3的前两个小假设。
从表3也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092、0.313、0.409,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相关系数却相对较高且为正值。这说明社会保障基金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指标正相关,对绩效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作用显著性不高,仅仅在10%的显著水平下对EPS显著,没有充分的经验证据支持研究假设3中的第3个小假设。可能的原因是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不高或制度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主义作用。证券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708、0.923、0.439,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相关系数较小,而且对ROA经营指标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这说明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指标影响较弱不显著,同时具有反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3的第4个小假设。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WROE、ROA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0.199、0.301,但是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这说明保险公司对公司业绩指标影响正相关但不显著,验证了研究假设3的第5个小假设。信托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089、0.198、0.174,但是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EPS、WROE、RO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11.408、-6.964,影响作用均为负相关。这说明信托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指标影响不显著,并且具有反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3的第6个小假设。从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若要提升公司EPS、WROE、ROA财务指标,可增加基金、QFII、保险公司机构持股比例。社保基金持股对提高WROE、ROA指标作用明显。
4.(1)当期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回归
(2)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多元回归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从表4回归结果可知,当被解释变量为每股收益与资产收益率时,R2值介于15%和25%之间。整体来看,模型拟合度相对较好,并且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EPS、ROA为被解释变量模型对研究假设1与研究假设2的解释能力较好。被解释变量为资产净利率时,R2接近仅10%,模型拟合优度相对较低,F统计量较大,检验值均为显著正,说明以WROE解释变量时模型对研究假设1与研究假设4的解释能力较好。
当期与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无论在当期还是滞后一期,机构投资者对WROE、ROA的影响系数显著大于1,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对WROE、ROA的作用较大,验证了假设4的第一部分。此外,当期与滞后一期的影响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对比分别为0.189大于0.165、3.506大于3.304、1.576大于1.496,即滞后一期的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大于当期的机构投资者对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力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也验证了假设4的第二部分,与姚志远研究结论相似。[11]持股年限越长,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五、结论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越有动力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此外,机构持股期限越久,越是集聚机构持股比例,对提升公司绩效的作用力度越大。
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绩效管理具有积极监督作用。由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一般与上市公司没有密切的商业往来交易,自身利益的追逐性压力较小,他们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监督管理层对公司经营决策、制度安排等行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绩效管理具有消极作用。因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一般与持股上市公司有相对密切的商业业务往来交易,处于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的角度不会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管理,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管理效率不明显。
基金公司、QFII与社会保障基金这三类机构投资者属于独立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QFII、社会保障基金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正相关。其中,基金公司、QFII机构投资者影响最为显著,社保基金显著性不高。可能的原因是社保基金持股所占比例不高或制度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三类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管理具有积极监督的作用,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属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他们对管理层经营公司业绩的监督较弱,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参与性不高。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对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对公司经营绩效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越高。这主要取决于对公司的控制权的大小,掌控性越高,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利益往来关联度越高,机构投资者就会把公司业绩水平作为目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促进公司绩效的改善。此外,机构持股年限越久,对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强。
对上市公司而言,随着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规模的增加,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如每股收益、资产净利率以及资产收益率也会随之而增长,促进企业股票价值的提升,其中资产周转率影响效应最大。而随着资产负债率、Beta系数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会随之下降,有损公司价值,其中Beta系数影响效应最大。此外,独立董事比例增加对绩效水平具有消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独立董事本身的外部局限性所致。
[1] Brickley,J.Lease,R,Smith ,C.Ownership Structure and Voting on Anti Take Amendment[J].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1988,70(20):267-292.
[2] Bushee,J.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Myopic R&D Investment[J].Behavior Accounting Review,1998,73(3):305-333.
[3] Almazan A,Hartzell J C,Starks L T.Activ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and Costs of Monitoring Evidence from Executive Compensation[J].Financial Management,2005,34(4):5-34.
[4] Chen,X,Harford,J,and Kai Li.Monitoring.Which Institutions Matt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6):279-305.
[5] 谢若愚.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6] 李争光,赵卜西,曹丰,卢晓璇.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5):77-87.
[7] Liu,Peng.Institutional Ownership Composition and Accruals Quality[J].Working paper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2006.
[8] Aggarwal,R.,I.Erel.M.Ferreira,P.matos.Does Governanc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154-181.
[9] 李维安,李滨.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CCGINK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1-19.
[10] 石美娟,童卫华.机构投资者提升公司价值吗?——来自后股改时期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10):5-13.
[11] 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J].金融研究,2009,(6):5-9.
[12] 林树,陈浩.机构投资者能提高公司业绩吗?——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8):27-33.
[13] Pound,J.Proxy Contents and the Efficiency of Shareholder Oversigh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37-265.
[14] 宋建波,高升好,关馨姣.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提高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2):7-10.
[15] Chao Xi.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Activism in China.Law and Practice[J].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Commercial Law Review,2006,(57):56-132.
[16] 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121-143.
[17] 毛磊,王宗军,王玲玲.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中国上市公司研究[J].管理科学,2011,(1):17-23.
[18] 李蕾,韩立岩.价值投资还是价值创造?——基于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比较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1):351-372.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the Differences of A-share Companies' Performance
MA Jie1,ZHAO Bai-hui2
(1.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 crea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type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so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should also be different.Select the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y's panel data to start a regression analysis,capture and verify the impact of this heterogene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areholding has a significant supervisory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The pressure-resist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e firm.The pressure-sensitiv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pervisory performance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s business performance,and the effect of the six type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has a greater difference;The longer the institutional holding period,the more positive effect it has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heterogeneity;business performance;differentiation
F276.6;F832.51
A
2095-2082(2017)05-0007-13
2017-08-26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3YJA7900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0-3600-01)
1.马 杰(1974—),男,湖北荆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与商务统计系主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2.赵百慧(1990—),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截至2016年底,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流通A股市值比已达64%左右。基于此,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可促进机构弥补公司绩效管理的不足,并有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条件,基于多维度研究机构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王 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