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

2017-12-19静,吴群,王

财经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依赖度财政土地

黄 静,吴 群,王 健

(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

黄 静1,2,吴 群1,王 健1

(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地方政府竞争、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依赖;经济增长;制度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省级及其以下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府财政对土地资源相关收益依赖偏重的现象[1]。2000~2013年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土地出让收入与土地相关税收之和,详见下文)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呈波动上升态势(如图1)。可见,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名符其实”。基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的现状,地方政府热衷于“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持续性发人深省。刘守英提出了“以地谋发展”模式风险高[2],土地财政即将进入终结时代。杨圆圆[3]、王玉波等[4]、平新乔等[5]均从时空上研究了我国土地财政的发展态势,从不同角度研究揭示了中国的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存在较大时空差异。然而,这种借助稀缺且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生财的模式不具可持续性。但关于如何冷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高的依赖性,首先要明确地方政府热衷且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

关于土地财政的产生以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形成,许多研究将其归因于分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与中国官员的晋升与考核体制。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权下放与事权扩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起到了正向的财政激励作用,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改革[6][7]。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现行土地制度的存在为土地在地方政府竞争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条件。由此形成了分税制后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和自上而下的中国式晋升式竞争对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激励机制[8]。同时,部分研究已密切关注了土地出让与土地财政的关系,并指出土地出让制度作为政策制度,为土地财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经济增长伴随着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无论是产业发展需求,还是人口集聚需求,土地供应量增大,地方政府坐享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收益与其他相关收益。可见,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特别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现象的产生与壮大有一定贡献作用。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房地产行业的扩张是缩小地方财政缺口的重要力量[9]。

图1 2000~2013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数据来源于200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

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为主线,设定2000~2013年为时间尺度,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空间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旨在为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减轻土地财政依赖提供政策依据,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低的地区指明土地财政正效应的发挥空间并防患于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现象的产生及其负向效应深化。

二、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一)概念界定

1.土地财政与土地财政依赖度

学术界将土地财政划分为广义土地财政和狭义土地财政。其中,将狭义的土地财政定义为土地出让金,即土地出让的全部收入。所谓广义的土地财政,即土地出让金与土地相关的地方税收之和[8],也可概括为政府基于土地获取相关收入之和。平新乔等[5]认为扣除土地财政成本之后的土地出让金的纯收入为狭义的土地财政收入;则广义的土地财政为在所确定的狭义土地财政的基础上,加上地方的土地税收和房地产企业向地方政府所缴纳的税收。由此可见,狭义的土地财政有“预算外”的性质,而广义的土地财政具有“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双重性质。

根据土地财政涵盖内容的多寡,土地财政继而可根据不同的口径进行划分。李尚蒲、罗必良[10]结合财政部官方的分类办法将土地财政划分为小、中、大三个口径。骆祖春[11]又在此基础上,再次划分小、中、大三个口径,并将其分别命名为土地财政Ⅰ、土地财政Ⅱ和土地财政Ⅲ。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土地财政界定为广义的土地财政,即土地出让收入及其相关税收之和。其中土地直接税收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等五种税收,土地间接税收难以统计,故本文将土地间接税收暂不计入土地财政。关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LFD),将以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表示。

2.经济增长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包括侧重总量描述的经济增长路径考察,以及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种结构变量的衡量。相对而言,后者相对前者所反映的增长情况更加深化。本文在此采用结构特征来衡量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鉴于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2],本文将以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来综合衡量经济增长水平。

3.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变化催生土地财政,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现象加剧。在现行土地制度框架下,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13]是土地财政产生的两大原因。同时,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制度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14]。另外,基于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缩小地方财政缺口这一主要动因[9],在我国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背景下,唯GDP政绩观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并导致产业结构失调[15]。综上,本文将制度环境界定为土地财政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产生与加剧的制度背景,即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竞争、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以及房地产业支柱性定位政策等四方面。

(二)分析框架

土地财政产生于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持续加强。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成为约束地方发展的瓶颈,但基于中国官员考核与晋升体系,地方政府不放弃对利益的追逐,继而展开了GDP竞争,其典型途径——利用土地资本招商引资,促进地方预算内收入扩大——“以地生税”。同时,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了地方政府动用土地换资本的方式寻求预算外收入——“以地生租”,随着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以地生租”对地方财政产生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再次激励着地方政府实现“以地生租”和“以地生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规模征地,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用地需求激增,反复交错上演“以地生税”和“以地生租”。可见,经济增长与制度环境驱动共同促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依赖。与此同时,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热情高涨,表现出对土地财政愈加依赖的趋势。长期内,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正向效应已体现、负向效应逐渐凸显,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不得不收敛。综上,结合陈多长[16]关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性驱动因素和经济性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如图2)。

1.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1)在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十多年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显著,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地要素的需求逐渐扩大。我国地方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大规模征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以增税基、求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失地农民以及工业聚集带来的人口规模,对城市住宅、公共资源的需求,直接拉升其他用地的价格。可见,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体现了地方政府从两方面对土地要素资本化的迫切性,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本文在此采用地区工业产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地方工业化发展水平(INL)。

图2 理论分析框架

(2)城市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城市化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甚至比工业化更为显著、直接。快速城市化推动着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也推动着规模土地发生用途转变,不但形成了人口城市化,也形成土地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极力推崇这种土地要素换取资本要素的方式,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究其原因,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另外,基于城市化发展带来人口聚集、土地规模扩张等后果的事实,已有研究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均有被作为影响土地财政收入及依赖度的因素,但考虑到人口城市化水平是直接衡量地方经济增长的标准之一,本文采用人口城市化指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URL)。2000~2013年期间,工业化水平INL、城市化水平URL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LFD的变化趋势详见图3。这一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波动上升,城市化水平在同一时期呈波动上升,工业化水平呈现出相对平稳状态。

图3 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变化

2.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1)分税制改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进行了明确细分,把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其中,地方独享税相对中央税,税源不稳定、分散且难以征收。2003年税制调整中,进一步提高了共享税中几个主要税种的上交比例。然而,在财政收入不断集中到中央手中的同时,地方政府的事权却在不断扩大,呈现出“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格局。同时,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地方政府巨大的财政收支缺口,且起不到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因此,在分税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下,“预算软约束”问题显著,为应对缓解这一问题,地方政府除了追求预算内财力的最大化,将部分精力置于对预算外财力的追逐。2004年多数地方政府设立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充分发挥分税制赋予地方政府的较大财政自主权,利用土地生财。在此背景下,面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依赖。由于财权可以通过预算内收入体现,事权则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支出来反映,故,本文利用地方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支出之比来衡量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PPI)。这一指标为反向指标,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程度越严重,该指标值越小。

(2)地方政府竞争。立足于现阶段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基本国情,经济指标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体制中衡量政绩的关键内容。因此,地方官员为了追求任期内政绩,集中手中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本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其中,增量土地所带来的收益高而速度快、短期风险低,同时连带利益链促使地方税源得到一定程度扩张。由此,土地要素资本化的方式演变成地方政府创造GDP,增加财政收入,快速彰显地方官员政绩的理想工具。可见,现行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与晋升体系使得地方政府竞争成为对土地财政依赖形成与深化的有力推手。纵观国内已有研究,很多学者揭示了招商引资在地方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政府的基础设施支出与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已有研究发现,Holtz和Lovely指出(1996)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能够部分解释地区间产出增长率的差异[17],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用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因此,本文在此用地区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FDI和地方基础设施用地IUC(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采用地区已铺道路面积来表示)来衡量地方政府竞争的激烈程度。

(3)土地出让制度。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激发”地方政府面对财政压力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在我国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框架下,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制度性缺陷的现状,土地出让制度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的重要驱动力。在以上土地制度基础上,土地出让制度实现了土地要素的资本化,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向国有土地转变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且不可逆,同时使得集体土地所有者在所有权转变后的征用谈判中权益受损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土地财政藉此现实条件形成并不断壮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其决策权和使用权归地方政府独享,故,“第二财政”逐渐形成。《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国土资源部令2002年第11号)中明确规定,从2002年7月1日起,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公开交易。《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 [2006] 31 号)中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18]。可见,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改革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现象的产生与加深提供了条件。在此,本文采用土地市场化程度(LMD),即招拍挂宗数占土地出让总宗数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土地出让制度所发挥市场化改革效应。

(4)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1992年1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61号)中,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确定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颁布,成为我国住房制度的分水岭,通过取消福利分房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随着房地产业逐步繁荣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2005年、2006年相继颁发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国办发[2006]37号),文件逐步巩固了房地产业的支柱型产业定位。从房地产业规模投资与发展的形势来看,支柱型产业房地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其中,土地“招拍挂”的实施,使房地产业成为工商业用地的主体,即招拍挂的重要对象,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价格与土地征收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更加显著。地方政府依据产业政策定位极力推进房地产业发展,伴随着土地规模出让与房地产规模开发,促使房地产业在土地财政获得重要席位。随着房地产业地位的不断巩固与加强,形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考虑到房地产业的产出比重是体现房地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房地产业产出比重(PRI),即地区房地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此来衡量房地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

2000~2013年期间,财事权不对等程度PPI、人均直接利用外资水平FDI、地方基础设施用地UIC、土地市场化程度LMD以及房地产业产出比重PRI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LFD与的变化趋势详见图4。这一时期,由分税制改革制度带来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程度,即人均财政收支比,呈现出趋于平稳甚至有所下降的态势。总体而言,人均直接利用外资水平与土地市场化程度均呈上升态势,且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在地区间的变动基本呈现出统一趋势。地方基础设施用地与房地产产业比重基本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

图4 财事权不对等程度、人均直接利用外资水平、地方基础设施用地、土地市场化程度以及房地产业 产出比重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变化

(三)提出假说

根据以上分析,可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产生激励作用;长期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采取收敛依赖。

假设二: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三:分税制改革、地方竞争、土地出让制度以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定位政策等四方面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影响。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理论分析,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下的动态变化过程。具体模型形式如下:

LFDit=a0+a1LFDit-1+a2INLit+a3URLit+a4PPIit+a5lnFDIit+a6lnUICit+a7lnLMDit+

a8PRIit+εit+μit

(1)

式(1)中被解释变量LFDit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LFDit-1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滞后一期项;解释变量经济增长包括工业化水平INL、城市化水平URL;解释变量制度环境包括分税制改革——由地方政府财事权不对等程度PPI表征、地方政府竞争——由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FDI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UIC表征、土地出让制度——由土地市场化程度LMD表征、房地产支柱型产业定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单价PRL表征;α0至α8表示相应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ε 为个体效应;μ表示残差项;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和第t年。

本文在此将土地财政依赖度LFD作为被解释变量,该变量指标涉及土地出让收入与土地税费收入,体现了比以往以地方政府对单纯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度更全面的优势。本文中由广义的土地财政所占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考虑到工业化发展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途径之一,且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工业化发展,因此本文将解释变量工业化水平INL作为内生变量。另外,城市化进程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规模壮大以及逐渐依赖的重要发展途径,城市化水平则成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模型估计中将解释变量城市化水平URL也视为内生变量。由于财政分权改革后的分权比例是被安排并确定的,且符合独立于当期和未来各期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故,将解释变量地方政府财事权不对等程度PPI视为前定解释变量。

由于地方政府竞争作为制度环境驱动力,不受土地财政依赖变化过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故,在模型估计中将解释变量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FDI(即lnFDI)、基础设施用地UIC(即lnUIC)视为外生变量。由于作为制度环境驱动力的土地出让制度,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本文在模型估计中将解释变量土地市场化程度LMD视为外生变量。鉴于房地产业的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为外部驱动力,故将解释变量房地产业产出比重PRI亦作为外生变量进行估计。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在实证研究中剔除西藏,即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的2000~2013年所选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均来自各年的《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即INLt-1,ULLt-1。本文模型估计借助STATA14.0软件,选择差分GMM模型进行估计,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由表2检验结果可知,Arellano-Bond AR(1)显著且Arellano-BondAR(2)不显著,则说明该差分GMM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故接受原假设即扰动项无自相关,模型设计合理,可使用差分GMM模型。Sargan检验显示不显著,即无法拒绝“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则说明所选工具变量均有效。

表2 差分GMM模型估计结果

注:(1)t-1和t-2分别表示变量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2)*** 、** 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LFD)的动态变化的结果来看,其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但系数方向相反。一方面,LFDt-1系数为正,说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在短期内具有增强的趋势,符合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滞后性以及前一期对当期土地财政依赖显现并强化的理论预期。另一方面,LFDt-2系数为负,反应了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性的特征,进而说明在长期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将会有一定的收敛趋势[19]。可见,假设一成立,即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产生激励作用;长期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采取收敛依赖。

工业化水平(INL)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依赖有正向驱动效应。由于工业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低价供应大量土地,使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所缩水。但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带来产业劳动力聚集,促进人口对基础设施等以土地为载体的资源的需求,促进城市化发展,推动规模城市用地扩张,带来土地财政收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受缩水刺激,其反弹性的结果将是倾向于高价出售商业经营性用地,因此,间接地驱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于工业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驱动作用,陈多长等[16]将其称为“双重的间接效应”。

城市化水平(URL)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正向影响。这一结论验证了理论分析中城市化发展中规模征地是推动城市土地开发建设与城市土地扩张的必经过程,最终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城市土地的逐步扩张继而会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同时,这一验证结果符合王丰龙等[20]在研究中得出的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对地方土地财政增长具有推动作用的结论。

故,假设二成立,即地区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事权不对等程度(PPI)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结果来看,财事权不对等程度相对于土地财政依赖的产生具有滞后性,其滞后一期对当期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分税制改革这一制度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具有驱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前一期期末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越高,当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越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越高。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FDI)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呈负影响,但并不显著。这一结果符合赵文哲所揭示的“第二个渠道”“引资生税”机制[21],即通过引入资本,旨在扩大后期资本运营带来的高税收。从土地财政角度来看,低于成本价格进行出让土地的行为,但对短期内土地财政规模形成不产生贡献值。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用地(UIC)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果进一步反映了地方政府作为“新经济人”,在地方竞争中愿意在基础设施硬件水平提高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吸引资本进驻。综上,可以得出,该结果直接反应出地方政府竞争中低地价引资本的现象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形成并无显著影响,但间接驱动地方土地财政的形成,而基本建设会提高区域基础设施硬件水平,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入驻,由此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竞相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

土地市场化程度(LMD)对地方政府土地依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出让制度作为外部环境力,促进“以地生租”的实现,间接推进“以地生税”,它是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的重要平台。同时,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土地财政的形成,为土地资本化带来了巨大的乘数效应,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热衷于土地财政带来的收益,加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房地产业产出比重(PRI)作为房地产业支柱性定位的解释指标,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解释说明,房地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重要,土地出让收入与土地相关税费越高,继而地方政府获得土地财政收入越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越有信心,并对土地财政产生更大的依赖性。

综上,假设三成立,即分税制改革、地方竞争、土地出让制度以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定位政策等四方面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影响。

五、结 论

本文利用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研究得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在长期内具有收敛趋势。同时,地区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随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加剧。分税制改革、地方竞争、土地出让制度以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定位政策等四方面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出让制度和房地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竞争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中表现为两方面,即一方面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在短期内对土地财政的贡献情况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发展辖区经济,斥资于基本建设,以提高辖区内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吸引资本入驻,最终实现辖区土地资本水平提升与地方土地相关税收丰硕的双赢目标。但间接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验证了地方政府竞争促进土地财政依赖的现象。

[1] 贾康, 刘薇.“土地财政”:分析及出路——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政”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2,(1):11-18.

[2] 刘守英.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与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2,(2):92-110.

[3] 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0,(10):69-76.

[4] 王玉波,唐莹.中国土地财政地域差异与转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151-159.

[5] 平新乔,黄昕,安然.地方财政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区域比较[J].区域经济评论,2015,(5):87-95.

[6] Hehui Jin,Yingyi Qian,Barry R.Weingast.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Federalism,Chinese Style[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5, (89):1719-1742.

[7] Tao Zhan, Heng-fu Zou.Fiscal Decentralization, 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8, (67):221-240.

[8]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 (7):51-59.

[9] 孙克竞.地方土地财政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出让制度变革[J].经济管理,2014,(2):10-22.

[10] 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12-17.

[11]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6-43.

[12] 冯亚娟,陈振环.工业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经济与决策,2013,(19):145-148.

[13] Wu Qun, Li Yongle, Yan Siqi. The Incentives of China’s Urban Land Finance[J].Land Use Policy, 2015,(42): 432-442.

[14] 王玉波.土地财政的成因与效应及改革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2):150-155.

[15] 曹广忠,袁飞,陶然.土地财政、产业结构演变与税收超常规增加——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一个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13-21.

[16] 陈多长等.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形成机理与转型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65-96.

[17] Holtz-Eakin D, Lovely M E. Scale Economies, Returns to Variety,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6,26(2):105-123.

[18] 李明超.城市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联动述论[J].西部论坛,2017,(5):54-63.

[19] 唐鹏,周来友,石晓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998-2010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资源科学,2014,(7):1374-1381.

[20] 王丰龙,刘云刚.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J].地理学报,2013,(12):1595-1606.

[21] 赵文哲,杨继东.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土地出让方式—基于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互利行为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5,(4):11-24.

TheInfluenceMechanismofEconomicGrowthandSystemEnvironmentonLocalGovernmentLandFinanceDependence

HUANG Jing1,2, WU Qun1, WANG Jian1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To make clear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s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is conducive to ease the high degree of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Using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through 2000-2013,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s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ystem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entive and inertia in the short term, and has a trend of convergence in the long run. Economic growth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governments’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form of the tax system,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between finance and proper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local governments’ den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The reform of land transfer system, loc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 and the pillar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real estate promote local governments’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In addition, the local tax system reform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In loc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 though the mode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capital introduction in competition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local givernments’ de[endence on land finance in the short term,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makes local governments increasing depend on land finance.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Economic Growth; System Environment

2017-0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673140)

黄静(198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吴群(1964-),男,江苏兴化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健(1989-),男,河北玉田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F810.7

A

1004-4892(2017)12-0012-10

(责任编辑:风云)

猜你喜欢

依赖度财政土地
我爱这土地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