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情况

2017-12-19丽,王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脑电图偏头痛头痛

庄 丽,王 珏*

(江苏省中医院功能检查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研究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情况

庄 丽,王 珏*

(江苏省中医院功能检查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探讨分析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头痛患者50例,设为头痛组,另外,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名,设为健康组,均接受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健康组,正常脑电图所占比例为96%(48/50),头痛组为78%(39/50),健康组高于头痛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患者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有8例,3例为癫痫性头痛,2例偏头痛,1例紧张性头痛,1例丛集性头痛,1例其他,而出现病理波的有3例,分别为2例癫痫性头痛、1例偏头痛。结论 相比正常健康者,头痛患者易出现脑电图异常现象。

头痛;脑电图;改变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症状,包括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类型,对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影响。导致头痛的病因,较复杂,常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正确诊断头痛,对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在此,本文以50例头痛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对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头痛患者50例,设为头痛组,2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为18~72岁,平均(38.4±10.89)岁。病程5 d~2年,平均(11.4±0.13)个月。临床诊断,7例癫痫性头痛,19例偏头痛,15例紧张性头痛,5例丛集性头痛,4例其他。另外,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2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15~70岁,平均(39.1±10.74)岁。所有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2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虽然,组间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针对头痛患者,多表现为发作性一过性剧烈头痛,以前额、两颞为主,部分表现为枕部,头痛主要表现为胀痛、跳痛、刺痛等,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随有呕吐、出汗、恶心、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抽搐、视物模糊等。间歇期间,恢复至正常状态。经神经科检查,未显现出阳性体征。

1.3 方法

本次研究的2组对象,均接受脑电图检查。采用北京中科新拓脑电图仪,进行记录,依据国际10/20系统,设置电极,清醒合作者,进行坐位闭目描记,不合作者,基于自然睡眠状态下,完成睡眠脑电图检查,5 min常规描记后,进行睁闭眼、深呼吸和节律性闪光试验,过度换气停止后,描记>1 min。在此基础上,依据《临床脑电图学》[1],分析脑电图改变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对象脑电图检查结果,包括正常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与病理波。其中,非特异性异常,指广泛性或局限性慢波、慢活动增多,且存在阵发性同步,或者,非同步慢活动。病理波,指尖波、棘波、棘——慢或尖——慢综合波等[2]。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用的所有数据,均录入至EXCEL表格中,通过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x2)进行检查,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查,“P<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

对比2组对象检查结果,健康组正常脑电图所占比例高于头痛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2组对象脑电图检查结果 [n(%)]

2.2 不同类型头痛的脑电图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头痛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50例头痛患者脑电图分析 [n(%)]

头痛组,11例脑电图异常,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有8例,其中,3例背景活动中θ或σ波增多,1例背景活动中θ、β活动增多,2例表现为阵发性高波幅同步,或者非同步θ、σ活动。1例一侧顶、枕、颞区θ、σ波增多。1例一侧额区θ波增多。脑电图检查中,出现病理波的患者有3例,2例为癫痫性头痛,1例为偏头痛。

3 讨 论

头痛,若以起病方式为依据,可分为急性起病的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亚急性起病的头痛(例如颅内肿瘤、颞动脉炎)、慢性起病的头痛(如丛集性头痛、偏头痛)。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以病因为依据,制定了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ICHD-II),将头痛分为3类,一是原发性头痛(the primary headaches),二是继发性头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三是由颅神经痛、原发性面痛及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导致的头痛和其他类型头痛。导致头痛的病因较多,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颅脑外伤等[3]。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诱发病因涉及多方面因素,常见的有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部血管若收舒功能失调,降低局部脑灌流量,一旦下降至特定阈值区间内时,便可导致神经元呈癫痫样放电,是由于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大脑皮层刺激性表现[4]。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指借助精密的电子仪器,经由头皮,放大记录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所获得的图形,通过电极,所记录的脑细胞群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临床上,包括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5]。如今,脑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脑电图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可全面分析大脑功能变化情况。大脑功能的变化,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因此,患者若表现为大脑功能障碍,一次脑电图检查,虽未发现异常,但大脑疾病的存在不得完全排除,患者需定期接受脑电图检查,方可及时发现疾病[6]。本次研究中,将50例头痛患者,设置为头痛组,将50名健康体检者,设置为健康组。结果显示,头痛组脑电图异常率为22%(11/50),明显高于健康组的4%(2/50)。其中,11例脑电图异常头痛患者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有8例,分别为3例为癫痫性头痛、2例偏头痛、1例紧张性头痛、1例丛集性头痛、1例其他,出现病理波的有3例,分别为2例癫痫性头痛、1例偏头痛。

综上,头痛与脑电图变化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临床上,鉴别诊断头痛时,可将脑电图变化作为一项指标,辅助临床诊断,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高会新.200例头痛患者脑电图及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15-116.

[2]欧小凡,陈志斌,林斯革,蔡雪峰,陈 皓,凌卫仙,周 俊.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01):49-51.

[3]陈 晨.头部电针透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4.

[4]吕红卫.探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血管性头痛的价值对比[J].中外医疗,2016,35(10):4-6.

[5]孔朝红,刘煜敏,陶 枫,吕梦娜,管 丽.脑电图在偏头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06):1216-1219.

[6]曲海霞.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焦虑量表与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关系[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3):19-21.

R741.044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37.02

王珏,E-mail:154126382@qq.com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脑电图偏头痛头痛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