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民权模式
2017-12-19杨秋意
本刊记者 杨秋意 高 阳
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民权模式
本刊记者 杨秋意 高 阳
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民俗文化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三农”事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如何落实好整体战略布局,如何协调发展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河南省民权县在“三农”工作实践中,已初步显现出了乡村振兴的雏形。
“这位大娘,您今儿上午摘了多少斤香菇啊?”
“也就摘了一百来斤吧。”
11月24日,记者在民权县程庄镇精准扶贫产业园里的食用菌棚区边走边问,许多农村妇女三五成群,骑着满载香菇的电动三轮车,穿着采菇大褂,戴着口罩,穿梭在一排排菌棚之间。这种场景,仿佛产业工人在有序劳动。
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一方面把打造美丽乡村、宣传民俗文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举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带贫效益不断增强,而这些举措,也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本要求。
产业发展:扶贫、效益、致富一个也不能丢
民权是农业大县,拥有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申甘林带,林下土地资源优势,非常适合发展林下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因此,民权县委、县政府利用地域优势,通过积极努力,围绕“建设大集群、发展大园区、培育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促脱贫,强力推进“一群一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位于民权县北部11公里处的程庄镇精准扶贫产业园区,是由河南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500万元,租用申甘林带林下土地700余亩建成的占地36万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发展冬香菇1000棚、夏香菇432棚、平菇500棚,单体规模位居河南省第一。
民权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贴息、银行降息、企业让利、农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工作思路,探索产融互补金融扶贫新模式,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资金作为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建立小额贴息贷款风险担保“资金池”,按1∶10的比例放大贷款倍数,为程庄镇及周边3个乡镇3500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5亿元;采取户贷企用方式入股河南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公司与贫困户签订5年带贫协议,每年每户分红不低于3500元,达到了持续、稳定的增收目的,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
“我们始终把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程庄镇人大主任陈军向记者介绍,“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带贫模式,突出脱贫成效,坚持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人员安置到户、结对帮扶到户、增收效果到户‘五到户’,采取了‘公司+基地+工厂化生产+农户’的运营模式。”据记者了解,在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上,公司给程庄镇的每户贫困户提供扶持产业扶贫资金8000元,主要采取自主种植、租赁经营、集体代管和园区务工四种带贫模式。自主种植,就是对有意愿种植食用菌的贫困户,公司统一建棚、统一供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五统一”。记者在产业园里看到,几乎每个大棚上都有一个“精准扶贫”红色标牌,上面清晰标注着扶持对象的姓名、所在村等信息。租赁经营,就是对于没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他们可以将食用菌种植大棚统一租赁给公司,年租金2000元,每户增收1000元。集体代管,由乡镇党委政府、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贫困户代表三方共同参与,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贫困户担任“棚长”,统一用工、采摘、销售,成立食用菌种植运营监督小组,定期公布账目,年底统算效益分红。园区务工,就是积极安置有一技之长、有劳动能力、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到产业园区务工就业。民权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松林向记者介绍:“在菌棒生产期内,每天可用工400至600人次,可安置120户贫困户长期在园区务工就业,每月人均可增收1500元。”王付真是程庄镇的贫困户,一上午摘了103斤香菇,按照每斤3毛的工费,她可以拿到30多元。这对于一个在家看孩子、照顾老人的农村妇女来说,有这样的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
目前,程庄镇精准扶贫产业园的1932座林下食用菌种植大棚,辐射带动了程庄镇13个贫困村、2691户贫困户、8645名贫困人口,以及周边3个乡镇、4个贫困村、1173户贫困户,他们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还逐步富了起来。
民权县程庄镇精准扶贫产业园里的一排排食用菌菌棚。
程庄镇的贫困户摘完香菇,正准备去称重量。
美丽乡村:文化、生态、脱贫一个也不能少
在民权县城南6公里,有一个美丽乡村——花园乡赵洪坡村。其实,记者在来之前,就对该村有所耳闻。当走进村子,真实感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时,对她的了解便更加全面了。
站在赵洪坡村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记者仿佛来到了几百年前的古代。明清式的建筑风格,长廊与照壁相得益彰,栈桥与亭榭交相辉映,走过每一户人家,不同寓意的牌匾似乎向我们诉说着各个家庭的背景和历史,一串串晾晒在院子里或屋檐下的辣椒,预示着赵洪坡村的幸福未来。“我们村着重打造和挖掘民俗文化,现已形成了集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生态农业以及礼仪、婚庆、休闲、生产等为一体的地方民俗特色。”赵洪坡村负责人说。打造民俗文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赵洪坡村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花园乡突破以往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寻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丽村庄,同时在民俗文化方面狠下“绣花”功夫,这才有了今天的赵洪坡村。
赵洪坡村是民权县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之一,也是县级脱贫攻坚重点村。“今年,我们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整合财政奖补、整村推进、六改项目、九大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惠农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聚力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村。”陈松林说,赵洪坡村不仅要挖掘民俗文化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还要带动本村贫困户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脱贫致富。目前,赵洪坡村结合旅游扶贫建成高标准村室120平方米、扶贫车间1000平方米、生态采摘园230亩、农家乐12处,同时他们通过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大棚蔬菜及瓜果种植,已帮助全村三分之二的贫困户脱贫,剩下的贫困户也正在依靠本村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优势,逐渐脱贫。
可以预见,一个特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良好、村民生活富裕的赵洪坡村正在向我们走来。
采访手记
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是整个民权县的重点代表,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覆盖式的局面,但是他们把美丽乡村与扶贫产业相结合,注重乡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相统一的举措,无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不谋而合。相信,通过民权县委、县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落实,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民权,一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