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鲸游戏』的『通关秘诀』

2017-12-19陈颖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德金蓝鲸群组

文/陈颖

『蓝鲸游戏』的『通关秘诀』

文/陈颖

“人分两种,一种有用,另一种有害无益,好比行尸走肉,我的目标就是消灭第二种人。”“蓝鲸游戏”创始人菲利普 ·布德金坦言,他发起网络死亡游戏只为“净化社会”。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参与“蓝鲸游戏”后自杀的青少年多达130人。2017年7月,22岁的布德金被判监禁三年零四个月。判罚如此之轻,令很多人感到不解。血债累累却逃脱重罚的布德金到底掌握了什么“通关秘诀”呢?

召唤死神的游戏

早在2013年,网上就有关于“蓝鲸游戏”的传言。该游戏得名据称与蓝鲸的搁浅自杀行为有关。要玩游戏,得先登录俄罗斯社交网站“VK”,申请加入群组。玩家必须提交私人信息,并从管理员那儿接受任务,例如:每天凌晨4点20分起床,看一整天恐怖电影,用刀在手臂上划出蓝鲸图案,坐到高楼屋顶边缘等。这些“黑暗任务”逐步让玩家身心崩溃,萌生死意。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玩家还得上传自拍视频和照片,向管理员报告进度。为期50天的游戏结束,玩家年轻的生命往往也走到了尽头。

难道玩个游戏就能让人主动寻死?起初很多人表示不信。直到一家俄罗斯媒体曝光,上百名青少年因玩“蓝鲸游戏”自杀身亡,网上死亡游戏才真正引发关注。直到此时,还是有人认为媒体编造事实、耸人听闻。2016年11月,警方逮捕了操控游戏的菲利普 ·布德金。布德金曾在大学攻读心理学,后被校方开除。经调查发现,布德金在“VK”网站上至少管理着八个秘密群组,其中一个群组与15名自杀者密切相关。

蓝鲸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

布德金被捕后,“蓝鲸游戏”依然阴魂不散,他的效仿者们用相同手法蛊惑青少年。2017年2月,在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15岁的尤利亚 ·科斯坦蒂诺娃和16岁的贝罗尼卡 ·沃尔科娃一起跳楼身亡,两名靓丽少女香消玉殒。其中之一死前在社交媒体账号上留下“结束”字样,并搭配了蓝鲸图片。悲剧发生后,一位自由欧洲电台的记者展开独立调查,试图揭开网上自杀游戏的神秘面纱。这位记者联系上一名网上自杀群管理员,表示想参加自杀游戏。管理员让他用刀在胳膊上刻出鲸的图案。记者用图片处理软件做了假照片,以为能蒙混过关。但管理员显然不好糊弄,之后便不再理会这名记者。

现在,谁也不清楚互联网上还藏着多少死亡游戏群组。布德金虽已入狱,但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仍在祸害人间。类似的网上死亡游戏向全球蔓延。除俄罗斯以外,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印度、肯尼亚都有青少年因玩“蓝鲸游戏”自杀身亡,在葡萄牙、意大利、塞尔维亚、智利、乌拉圭也有青少年因玩“蓝鲸游戏”自伤自残。就在2017年7月,布德金被法庭宣判的同一个月,美国又有两个年轻的生命成为“蓝鲸游戏”的牺牲品。

罪责难定的恶行

作为“蓝鲸游戏”始作俑者,布德金承认他成功诱使17人自杀,另有28人准备自杀。但他并未因此受到重罚。不是俄罗斯的法官对他网开一面。俄罗斯执法机构也有自己的苦衷。在网上死亡游戏中,玩家自杀前,会按群组管理员的指令,彻底清除相关交流记录。执法机构拿不到证据,也就无法定罪。

蓝鲸游戏的血腥任务

蓝鲸游戏漫画

15岁的受害人尤利亚 ·科斯坦蒂诺娃

16岁的受害人贝罗尼卡 ·沃尔科娃

在对布德金的审判中,法庭仅证实他对两起自杀未遂案件负有责任。其中一起案件中,他要求一名16岁的姑娘残杀小动物,并让她把过程拍摄下来。小姑娘完成其他任务,身心备受摧残后,最终得到自杀的任务。幸亏她母亲及时叫来救护车,才救下她的性命。另一起案件中,布德金劝说一名15岁的女孩自杀,但被警方介入干预。

在为期不长的刑期内,布德金将待在看管宽松的监狱,不会被送入戒备森严的深牢大狱。俄罗斯议员伊琳娜 ·亚罗瓦娅呼吁,对诱使青少年自杀的人应给予更严厉的处罚,并指出,泛滥社交网站的鬼蜮伎俩,严重危及患抑郁症年轻人的性命,法律应跟上形势予以打击。

谢尔盖 ·佩斯托夫曾是警察,他16岁的女儿从梁赞一栋九层高楼跳下身亡。如今他是“蓝鲸游戏”和类似网上死亡游戏的坚定反对者。他认为,对布德金的判罚虽轻,但至少有了定罪的先例,其效仿者将难逃法网。导致他女儿自杀的就是一名布德金的效仿者,至今依然逍遥法外。他请求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对布德金展开深入调查,挖掘布德金与其他自杀案件的潜在关联。据他所知,网上自杀群组的管理员相互间都有联系。佩斯托夫认为,此类案件应定性为谋杀。受害青少年自杀时,完全处于受人控制、任人摆布的状态,跟被人用刀枪杀死没什么区别。一些自杀群组甚至威胁其成员,如不服从管理员安排,将公布成员提交的裸照等私人信息,并对成员所爱之人实施报复。

俄罗斯警方已逮捕数名网上死亡群组的管理员。其中一名少女在网上装作成年男性,引诱青少年自杀。在“上岗”前,她曾受过培养死亡群组管理员的专门训练。另一名26岁男子是莫斯科的邮递员,他供认曾组建自杀群组,成员包括32名学生。他在群里发布任务,劝诱他们自杀。

收到“情书”的罪犯

在被关押于圣彼得堡期间,布德金不断收到年轻女孩的情书。调查人员认为,布德金非常懂得如何跟人打交道。他曾告诉一名心理脆弱的女孩:“生活注定是场悲剧。你本人很无趣,你父母不需要你,也永远不会理解你。有生之年至少做一件美好的事吧,比如乘年轻的时候死去。你和别人不同,是能理解生活真相的少数人之一。”女孩称自己很怕,没法走出最后一步。布德金马上表示:“不必非得跳楼或卧轨,也可以服药自尽,那样毫无痛苦。”在押期间,布德金曾很坦白地表示,他确实在引诱别人自杀,但大家最后会理解他的。那些自杀者死时都很开心。他给了他们生活中所缺乏的东西:温暖、理解和亲密关系。布德金称:“有些人对社会来说毫无价值,只会给社会造成损害。我一直在努力从社会上清除这些人,从我2013年在创办网上群组时就开始了。五年来,我对自己的观点作了深入思考。我认为区分正常人和社会渣滓很有必要。”

其实,通过网络劝说他人自杀并非布德金所独创。早在十多年前,英国就有类似的死亡网站或网上聊天室,这些网上“死亡黑洞”带走了16个年轻人的生命。其中一名自杀者是年仅18岁的西蒙 ·凯利。西蒙死后,他的电脑上留下了一个网址,那是他生前流连的自杀聊天室,他曾在那儿衷心感谢曾陪伴和“帮助”他的群友。西蒙的父亲称:“儿子去世前,我从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网站。根本没想到他会走这条路,平时我们觉得孩子热情开朗,毫无异常。网上那些人心理太阴暗了,专门劝人自杀。”经历丧子之痛的父母们发起行动,希望禁止自杀网站和聊天室。按照英国1961年《自杀法》,协助他人自杀最高可判刑14年,但自杀网站却并不违法。政府无意改变法律,互联网运营商对合法内容也没法干预。尽管如此,一些互联网巨头还是采取了措施,如美国在线、谷歌和微软在搜索中,将预防自杀慈善机构的网址排在前列,并加强了对聊天室的监管。但一名自杀网站的管理者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死亡注定是件坏事,我可不这么看。”

诞生“杀手”的土壤

“2016年,俄罗斯儿童自杀人数上升了57%。”俄罗斯儿童案件调查官安娜 ·库兹涅佐娃称,“主要原因之一是网络社交媒体的死亡群组剧增。”“蓝鲸游戏”等网上死亡游戏和群组的兴起,既对青少年自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折射出当代青少年存在的深层心理问题。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指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每年美国约有1700名青少年自杀。自杀是15岁至24岁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意外事故和谋杀。即便对10岁至14岁的儿童,自杀也是位居第四的“杀手”。美国全国州立法会议报告称,近年来,15岁至24岁青少年自杀率年增长6%,10岁至14岁儿童自杀率年增长率竟高达100%。

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容易导致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美国疾控中心发现,60%的高中学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其中有9%曾付诸行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发现,平均每25起自杀尝试中有一起导致死亡,而青少年的比率更高。青少年本就处于躁动不安的年龄,无论身体、思维还是情感都在发生剧变。这时遇到父母离异、朋友闹翻、学业不顺等挫折,很可能受到重创。有些青少年心理上翻不过这个坎儿,就有可能走极端。

此外,数据统计表示,产生轻生想法的女孩比男孩多出一倍。而一旦付诸行动,男孩因自杀身亡的可能性比女孩高四倍。这可能是采取的自杀方式不同造成的。男孩选择的自杀方法往往快速致命,如开枪、跳楼或上吊,而女孩更常见的是服药或割腕。

要去除“蓝鲸游戏”赖以生存的土壤,扼制青少年自杀的趋势,需要家长努力。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指出,及早发现孩子试图轻生的苗头很重要。这些征兆包括陷入悲伤、失望或孤独的情绪,成绩下降,不愿参加社交或体育活动,睡眠过少或过多,体重、饮食反常,紧张易怒等。父母要和孩子及其伙伴保持沟通,一旦孩子言谈中表露自杀倾向,必须马上进行心理评估。只有父母给予孩子温暖的关爱和耐心的陪伴,才能让“蓝鲸游戏”等网上死亡游戏无机可乘。

为应对“蓝鲸游戏”,各国政府也在采取行动。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17年5月通过法案,将在社交媒体上创建自杀群组纳入打击范围。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7年6月签署一项法律,对诱使未成年人自杀的犯罪行为予以制裁,最高处以六年监禁。在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类似死亡网站对青少年的危害,腾讯公司等互联网巨头关闭了大量涉嫌参与“蓝鲸游戏”的QQ群,屏蔽了相关敏感词的搜索结果。2017年8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责令谷歌、脸谱和雅虎等互联网公司清除所有通向“蓝鲸游戏”的链接。■

猜你喜欢

德金蓝鲸群组
蓝鲸也要七十二变
长航“蓝鲸”抵达武汉!援汉医疗队有了“水上之家”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红锦旗 绿锦旗
观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