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文化素材在中考作文里的运用策略

2017-12-18刘莉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考作文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如何运用到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中,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和中考考生的难题,实际的教学与写作中可以活学活用诗词曲赋、先哲思想、正史典籍、名言警句、民俗节日等方面积累的素材,让作文的主旨、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均能出现亮点,并获得好成绩。

關键词:传统文化素材;中考;作文

优雅与高雅同在的诗词曲赋,睿智与理趣共存的先哲思想,风趣与隽永并存的古典散文小说,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神话寓言传说,真实与虚构互动的正史轶闻,高昂或悲怆的戏曲民歌,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这些传统文化素材,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从中考阅卷现场看,这些语言的精华、思想的精髓、文学的瑰宝,运用得当,会使文面亮丽而惊艳,内涵丰富而深刻,思想深邃而透彻。让我们关注考场作文,看看考生究竟用了什么“招法”成就了高分作文。

策略一:从古典诗词曲赋的引用中得一真招,靓语言颜值能保分

诗词曲赋被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明珠”,其思想精髓、情感精华均成为影响历代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和文明积淀。当今的中国,人人都能吟得了几首唐诗、诵得熟几篇宋词。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的诗词曲赋少则百首,多则会达千余首。那么,有了如此丰富的素材积淀,如何运用到作文中呢?我们先看看陕西考场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中的一个片段:我心中的那片诗海里,既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波澜不惊,又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涟漪微动,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波涛汹涌,更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惊涛骇浪。作者笔下的这片海,或宁静,或浪涌,既有泛舟海上的惬意,又有激情冲浪的快意。可见恰当地运用诗词,扮靓了语言,提高了颜值,获得了高分,这的确是一个保分、增分的真招。

策略二:从先哲思想品行的传承中找一妙招,明主旨内涵善挖分

翻看历史学生会发现,永远的圣贤先师孔子、潇洒的退守者庄子、民本思想的先驱孟子、不是纯儒的荀子、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等人一次次把传统思想推向高潮。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把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运用到作文中,会收到不凡的效果。如福州中考满分作文《和谐之美,美在古典文化》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和谐的美,关键在于勤奋的学习,这是古典文化的美。”文段之所以主旨深刻,源于对先哲思想进行深度解读后的运用,在彰显主旨、突出中心方面找到了与先哲对话、与大师同行的共鸣点,这是一种让作文有内涵的妙招。

策略三:从古代正史典籍的活用中觅一绝招,靠选材多样能夺分

我国古代的正史典籍从先秦时期的《左传》《国语》《战国策》,到秦汉时期的《史记》《后汉书》,直至后来形成的二十四史。记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史书中有浩如烟海的写作素材。这些如能为大家所用的话,自然能觅得一个依靠选材新颖而夺分的绝招。温州考场满分作文《邻里关系》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和我的同桌是典型的非“六尺巷”邻里关系,这不他又开始对我进行“人生教育”了!“我说同桌啊,你一天就知道上课睡觉,下课打闹!”一听这话,我立刻来了精神:“好你个家伙,《天工开物》你知道吧!我是在梦中创新呢?《徐霞客游记》你知道吧,我是在梦中和徐霞客约会,探讨踏遍山河的方法!”“一边去吧,你就是《梦溪笔谈》吧!”这段话中的“六尺巷”的故事,再加上后面的几部典籍活用,虽然有点调侃的意味,但总体上看应该是在选材方面打开了思路,找到了从典籍中活用材料这一绝招,而夺得高分。

策略四:从经典散文小说的布局中索一奇招,凭结构新颖来抠分

从先秦两汉的文言散文,到隋唐话本,直至宋元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几乎每一部、每一篇都有其独到的布局方法,是现代散文、小说创作的源头。虽然现代文学作品创作汲取了许多外国作品的精华,但传统的布局方式、谋篇技巧仍然处于主流地位。把这些布局的技巧化为己用,即从中索得一个个奇招,就能使作文的结构新颖独特。如成都满分作文《散步》中有这样一段:和妈妈一起漫步在夜色中,看到路边的树上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心里真的好喜欢,很想让妈妈给我买一串,便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这灯笼真好看!”妈妈笑着问:“你喜欢吗?”我心里一惊:“妈妈怎么知道我喜欢呢?”我随口说道:“不喜欢!谁喜欢啊!”第二天,一串红灯笼挂在了窗前。这就是典型的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习得的“欲擒故纵”技法。该文中还有一个片段:本来和妈妈约好了晚饭后去散步,可是外面的天却阴了,我们便闷闷不乐地吃饭,吃完饭后,天晴了,我和妈妈穿好了衣服刚到门口,妈妈接了一个电话,便回头跟我说:“妈妈有事,不能陪你了!”我便独自一人走到了广场,走着走着,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人影,特别像妈妈,走近一看,还真是!这几句话中明显运用了悬念、意外和巧合等表现手法,运用这一奇招,使文章的情节顿时曲折生动起来,凭借着新颖的结构抠出了高分。

策略五:从贤明人物致知的履历中寻一巧招,借内容丰富来争分

我国古代的贤德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商界名贾,还是科技奇人、军事名家,抑或是文化名流、文人雅士、改革先锋、思想先哲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们的人生智慧,历经千年的积淀,经过时间的淘洗,永耀史册,他们的致知经历坎坷起伏,经过岁月的打磨,其品行早已镌刻于民族精神的丰碑。如果能够善于从中挖掘,定能寻到一个使自己文章内容丰富的巧招,自然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如江西考场满分作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中写到:没有谁的世界永远是晴空万里,但我们是自己的主人。黄霸因为不举劾而被判为死罪,但即使在狱中,他仍追求自我,向因挑战权威的夏侯胜请教《尚书》说出:“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使在狱中,他却仍按自己想要去活,假想一下,假如他在狱中郁郁寡欢,或许他早已抑郁而死,也不会在后来汉宣帝大赦天下时出狱。这是典型的运用古代人物的事迹来说理的例子。其实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古代先贤的事迹和名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以使自己的文章内容丰富,获得高分。endprint

策略六:从典范名言警句的妙用中练一高招,亮深刻哲理去挤分

数千年的沉淀,留下无数闪耀智慧光芒的语句。这些名言警句,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了阐释哲理、抒发情感的经典。从广义来看涵盖了从自然到社会、从集体到个人、从国家到社会等方面的不同主题;从领域来说,涉及文学、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不同方面;就个人而言包括了学习、修身、勤奋、励志等多个主题。写作中,如能巧妙运用,定能使文章增色。如苏州满分作文《东风为我来》中就有巧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名言进行新解的片段: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一看天时,发出了一句感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已占据地利的我,坐在考场内冥思苦想,用手摸兜,里面是提纲,心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阵狂喜,一抬头,看到了监考老师冷峻的目光,手抖了一下,没敢掏出来!正在气恼,铃声响了!悻悻地走出教室还在想:“老师的目光真是东风啊,不然我十几年的诚信岂不毁于一旦。”可见妙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增添文彩,而且能让阐释的道理更加透彻和深刻,從中挤出了高分。

策略七:从传统民俗节日的发掘中求一好招,靠深挖素材去抓分

传统的民间风俗和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标签。因此,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主题单元、综合活动、主题写作方面均有涉猎,应该说学生课内就积累了大量的此类素材。再加上课外阅读民俗读物,到民俗馆、古代遗迹等地参观等,都可以搜集到众多的相关素材。如烟台考场满分作文《我们的节日》中写到:端午节这天,我早早的就起床,和爸爸一起去山上采艾蒿,我俩骑着自行车,边说边笑地到了附近的山上,走近一看,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采蒿人。见那被踩倒的草,折断的树枝,我对爸爸说:“不采了,咱们回家吧!”爸爸很奇怪,便说到:“不是你说要来的吗,怎么又不采了呢?”我笑着和爸爸说:“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纪念节日的方法!”其实我想说的是,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却变成了大自然生灵的祭日,心痛啊!小作者从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素材中发掘出别样的主旨,可见采撷到素材后,只要深挖其内涵,挖出深刻的中心,就能抓到分数。

以上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出高分作文的招法,招招见锋芒。如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活学、活用,并熟能生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无论面对何种文题,我们的学生见招拆招,独步写作武林,就罕逢敌手了!

作者简介:刘莉(1971—),女,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九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阅读与作文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考作文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例谈中考化学推断题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