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度”共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7-12-18夏迎春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度言语情境

夏迎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将词句学习与积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相应的统编版教科书集中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在编写体例上精选了文质兼美的范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那么,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经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中习得语言、丰富语言,遇见最美的自己呢?如果能“四度”共生,就会让语文学习变得丰满、充盈,在积累与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主动参与,让语言实践更有温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为调动学生的言语储备,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在《秋天的图画》教学中,创设秋天丰收的情境图,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空间。

在新课之前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按情境图中的提示自然回答出:色彩缤纷的秋天景物有(蓝蓝的)天空、(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田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动态画面中苹果和笑脸、稻海和波浪、高粱和火把,对比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说出:苹果像(红红的脸颊)、稻海像(金色的波浪)、高粱像(燃烧的火把)等。

情境创设适合于低年段学生的言语思维水平,贴近学生语言表达的需要,服务于语言的内驱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同时,在语境中完成随文识字,达到音、形、义的三者统一。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巧妙地融积累与表达为一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课文中的文字也带有一定的温度,使学生乐于阅读,主动阅读。

二、 一课一得,让语言实践更有效度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坚持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一个重点目标层层推进,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敢于取舍,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发展,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语言积累、实践的机会,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短文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并出示两个句子:①稻海像金色的波浪。 ②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让学生把句子放入语境中前后联系对比诵读,学生体会练读,组内讨论美读,一致认为第二个句子写出了动态美。句子把表现秋天的颜色、形状的词语和动词相结合,让画面好像动了起来。接着教师适时启发:怎样才能把静态的文字读得充满动感?学生立即抓住了“翻”字,并体会到随风翻动的稻海一浪接着一浪,似乎在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再依次通过朗读,体会“挂、露、举”所呈现《秋天的图画》的美丽。最后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梨树挂起( )的( );梨树( ) ( )的( )”两次词语积累运用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置身语境,积累语言,并背诵描写美丽秋天的语句。

为了让习得的言语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在教学时,再出示一组色彩缤纷的秋天情境图,让学生依照提示说一说自己眼中秋天的美丽。“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情景交融的语言实践活动,诱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冲动,创新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达到了在运用中积淀的目的。徜徉在语境的意境之中,教师顺势提出“谁使我们眼中的秋天这样美丽呢?”由景入情,由喜爱之情到赞美之情,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则给学生提供了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借助鲜活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浓厚的语言交际氛围,让学生在体会、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生生互动,交际碰撞的“动态体验”经历,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有效整合,让语言实践更有宽度

坚持有效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把一些分散的资源通过相同的目标有效地整理、组合,最终形成有价值效度的一个整体。整合在一起的文本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服务于目标的需求。

选择言语表达相似的诗歌《欢庆》,体会“献上”“举起”“飞着”“奏起”所展现的美丽、喜庆、欢乐、祥和的场景。单纯的说教,取代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需要的是多通道的信息交互,不是单方面来自教师的信息传输。在体验阅读时,学生和着诗歌的韵律,初读入境,再读入情,引读体悟,群读共鸣。

扩充的课内阅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借助阅读,逐层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单调的文字由表及里,透过文字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外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从而让语文学习更有宽度。

四、举一反三,让语言实践更有厚度

《文心雕龙》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坚持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依据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大量积累、积淀,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只举一,则永难反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会多快好省。

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等言语表达方式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四季》的小短诗。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意识,想方设法创设条件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平台。创编小诗的设计基于学生语言的大量积累,并由文悟本,由范例引向模仿表达,在举一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语言实践的过程,进而能够反三、反多,做到读服务于写,写服务于表达,表达生成于实践。“积沙成塔”,经过长时间的语言积累运用训练后,學生的语言表达更有“厚度”,核心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温度”是素养形成之基,“效度”是素养形成之源,“宽度”是素养形成之本,“厚度”是素养形成之魂。牢牢把握好课程内容,让“四度”共生,抓住主要矛盾,有效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将得到有效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度言语情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