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2017-12-18魏晋郭晓霞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课堂

魏晋 郭晓霞

九月下旬,初秋的赤峰市北部,正是天高云淡、五色相间的时节。笔者与内蒙古教科所所长刘彦泽前往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考察课堂教学改革,期间实地考察了四所小学,听了八节课,开了两个座谈会。那天,车到经棚,已是晚上七点多。从火车站到住宿地的路上,陪同考察的赤峰市教研中心科研部主任吴东晓简略地介绍了他所指导的这项课堂教育改革的名称、性质、范围、科目及见到的初步成效。得知该项课题有赤峰市多个学校参与,甚至扩展到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左旗。

新课程改革十五年了,人们不约而同地将“改革”的主战场从“课程”转移到“课堂”,这大约才找到了新课改的突破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90%以上的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倘若课堂真实地改造了,进而成为学生自己发展的天地,那么,新课改的理念、思想似乎才可能有所附着。近十年间全国冒出十数个典型,表面上是各打各的旗号,以体现其“独创性”“唯一性”,其实是“万法归一”,因为“罗马城”只有一个。

“生本教育,阳光课堂”是赤峰市几个旗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号(或曰“名目”),“新五环节”是個课堂流程的依托,但“生本”是个教育的理念,“阳光”则是个诗意的描述,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笔者最关心的不是“名堂”,而是课堂,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无实质性的变化。

课堂改革的缘起

中国的课改似乎也走着“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大凡课改典型或者说模式,多发生在经济、文化的欠发达地区,他们多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甚至发生在濒临困境的薄弱学校。原本该由那些大中型城市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来引领全国的课改,可是它们却莫名地缺席了。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中国教育问题”,或者说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我们本次的考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考察采访,无数次地听到这样一句话:“自从2010年课改以来……”让人感觉到赤峰市的新课改是从2010年开始的。其实,从行政部门推进的时间表上看,赤峰与全国是同步的:2001年,国家设定38个实验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列入其中;2002年,在盟市中心城区先行一步,至2003年在所有旗县区全面推开。大家不约而同地这样表述,不是校长、教师糊涂,而是新课改的前七八年在内蒙古的不少地方压根儿就是按兵不动、毫无头绪的,它可以视为“课改的史前时期”。

克什克腾旗宇宙地中心完小张旭光校长一段话或许能诠释这个问题:

我们是一所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先前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教研教改意识不强,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记忆。由于学生是被动式的接受学习,所以知识遗忘得较快,教师只好利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练习巩固。作业、练习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教学效率低,成绩提高非常缓慢。课堂教学也显现出了很多的尴尬。教师迫切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有领着学生去找水的能力。

张校长的困惑也是其他学校校长、教师的困惑。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模式,一种普通教师也能操作、驾驭的课堂改革模式。

克什克腾旗经棚民族实验小学的李宏民校长,一米八的大个子,曾在高中教了十几年的书,如今是这所始建于1915年的小学的校长,他站在一群小学生中间,有鹤立鸡群之感。他告诉记者:激发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源于2010年4月在翁牛特旗召开的一个全市课改现场会,他和同事们确实被翁旗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快乐的状态震动了。当年秋季就开始尝试“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四年级开始使用导学案,经过一年的实践,感觉效果不够理想,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缺少对理论的消化吸收;二是教师和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经过多方的学习和调研,我们认为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既遵循了国家课程改革的意志,又能使新课改理念变为课堂行动。得知市教研中心吴东晓主任正在做“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五环课堂教学”研究,我校引进了这个实验课题。并且与宇宙地中心完小、经棚镇中心完小结成“三校联盟”,抱团取暖,合力前行,实施相同的模式,解决共同的问题。

“阳光课堂”与“五环节”的诠释

走进阿鲁科尔沁旗的天山第二小学,是第二天的下午,那天不仅湛蓝的天空阳光灿烂,校园的气氛也是阳光灿烂的。印象最深的是二小的“英语岛”——校园的东北角辟出二百平方米大小的一角,几间小屋、一条长廊,营造了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一群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在实景中体验用英语购物、就医、就餐、住宿……分管教学的单芳芳副校长像介绍自家的闺女一样介绍着“英语岛”的活动模式、课型、孩子们的收益,从中可以看出她那种对教育溢出来的热情。

张丽慧校长对“阳光教育”的理解是有深度的——

“阳光是生命的必须,课堂要给予师生温暖和活力,而不是乏味、枯燥、压抑、呆滞;阳光是普照的,光耀每个角落,惠及大地万物。因此,教育要不留死角,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书本、师本,是区别于教育的短期行为的,它不应该是只是分数的课堂,而是人发展的课堂。”

教学是个流程,当然由若干环节组成。但六十多年来主宰中小学课堂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 据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考证,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其实也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率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即复习、导入、讲授、操练、巩固。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其后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注重知识的传授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endprint

但“五步教学法” 的缺陷和弊端显而易见。它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以教师、教材、知识为中心,缺乏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对吴东晓主任倡导的“新五步法”,即“设疑后探——明疑合探——质疑再探——实践应用——评价感悟”,经棚镇中心完小王斌校长的感悟是:它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转向了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它强调问题比答案重要、信任比帮助重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五环节中的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关注。

王校长认为:新五环教学不但教学理念先进,更重要的是教学思路简洁明朗,便于操作,把深刻复杂的教育理念融会于简洁明朗的教学环节中,不但把教师从书写烦琐的教案、复杂的教学环节操作中解脱出来,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基本潜力得到开发,真正符合“简单”“根本”“开放”的生本教学理念。

被改造的课堂,可见的效果

记者考察的四所学校有的是远离中心城区的乡镇所在地小学,其中两所还是寄宿制,在学生的身上你隐约地还能看到泥土的气息及留守儿童的影子。但不少学生上台展示个人思路、质疑问难时,却与大城市的孩子并无二致。已经能初步看到学生作为个体“我”存在的雏形:经常能听到“我认为”“我补充一点”“我不同意”……教师的“霸主”地位、“全能”地位正在悄悄地削弱。

在宇宙地中心完小还有一个新鲜事:让学生像老师们一样到课堂听课。

该校的孙晓光老师组织六年(2)班承担了多节由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到班听课的任务。听课前给听课学生提出要求——不看老师如何表现,重点关注所听班级同学是怎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是怎样讨论交流的,组与组之间又是怎样在全班展示、交流、分享的,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怎样去倾听,怎样质疑、补充、回答。这样的活动,学生感觉新鲜得很。这么做,其实就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张旭光校长说:原来在课堂上教师要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学生只不过是教师表演的配合者而已。现在课堂上学生已经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了,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不是老师的讲解,而是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争辩。学生由原来在课堂上不敢说、不会说变为能主动说、有条理地说了。

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学生森林般的小手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表达。这表达,不是“教参”上的感人话,不是电视上的套话,未必是老师希望讲出的话,一切都在随机中。

在天山镇第二小学数学老师谷慧莉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她充当的角色就是引导、诱导、疏导——学生有疑,她耐得住寂寞,不急于跳出來告诉结论,而是引导同伴解疑;学生无疑,她就追问,为学生“挖坑”、设置思维陷阱,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化思维。一位略有口吃的男生每每站起,或讲述自己的理解,或反驳同学的结论,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无不问:这不就是我们要的课堂,要的学生吗?

经棚民族实验小学校长李宏民告诉记者:

在“阳光课堂”中,我们把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作为一节课优劣的评选标准,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培养。我们提出“八素养”(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良好习惯、正确人生观)和“五能力”(获取新知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在期末测评中改变学生的评价办法,学生学业成绩为:发展性评价+考试,发展性评价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最终实现了从教学到评价都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伴随着“阳光课堂”的生成,教师评学生、学校评老师之类的评价方式必须转轨!

宇宙地中心完小张旭光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根据“生本教育,阳光课堂”的要求,调整并完善了各项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考核方式。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采取“多鼓励,不批评”的方式,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对于备课的检查,重点是“新五环教案的使用和自探问题的提出;教学反思的检查要求是: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形成几篇有分量的反思文章;对于参加教研活动的检查,看听课笔记有没有听后的反思及改进建议。”学校采取跟踪听课、听推门课、组织公开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题实验进行督导。听课时看的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状态,如合作意识、倾听习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精细化,全员参与,学科均衡

——有了“毛坯房”之后

在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采访甚至闲聊,经常能听到惊人之语——

阿鲁科尔沁旗教育局张旭鹏局长说:“假如你想让五十多个学生一般齐,那就别当老师了,去砖厂当工人吧,每块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说的是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形象而深刻!

克什克腾旗的教育局局长于福奎在座谈时一个劲说自己是外行,但从简短的发言中却发现,他绝不外行。他认为,这些年远离中心城区的克旗,在师资、生源、硬件上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每年中考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排在12个旗县之首,社会认可度大,家长阻力小,这不就是课改的机会和本钱?

“新课改就是一次凤凰涅槃的蜕变,过程是曲折而艰辛的,但过后的新生却会是学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超越”,这是他们的自信。课堂改革七年,各位校长认为已经度过了改革的艰难期,“让不少老师改回去,他们还不愿意呢”。但艰难期过后却是深水区,是平台期,是精细化、均衡化的完善期——学科间、教师间能否大致相似?“入模”之后何时能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出模”,将他人的理念、方法内化在自己的课程中?导学案的使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合作学习的尺度、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等等问题,都需要在毛坯房基础上的精心装修、刮垢磨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