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水稻增产增收的策略分析

2017-12-18和佳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增产增收水稻种植策略

和佳

摘 要 根据对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稻田耕整、培育、移栽、施肥管理等多种技术的分析,探讨高海拔地区水稻增产增收的策略。

关键词 水稻种植;增产增收;策略;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0.006

水稻是满足我国居民基本粮食需求的主要物种,其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经过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后流通向世界各地。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水稻分为早稻和中晚稻、籼稻和粳稻、糯稻和非糯稻。现阶段,1/2的世界人口都在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了可以制成大米,还可以用作酿酒和制糖的工业原料,水稻的稻壳和稻秆也可以有其他应用。我国稻米的产地主要在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珠江流域地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是喜高温作物,适合生长在多湿、短日照地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水稻的营养状况是保证水稻稻粒饱满的重要条件,水稻抽穗期要大量的补充水分和矿质营养。但在高海拔地区,水稻一直处于低产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文章对高海拔地区水稻增产增收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水稻生产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将稻田耕整作为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

耕整水稻稻田能保证稻田发挥最强效的肥力,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稻田耕整的目的是为水稻的根系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条件,使水稻在插秧后能够尽快返青和分蘖。在稻田耕整过程中,可以通过冬耕晒垡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在晒垡结束后,可以进行一至两次的灌水耙田,提高稻田的整地的质量,尤其是在沼泽土和潜育土地区。应及早地完成此过程,而且在肥力差和土质疏松的地块进行冬耕晒垡不会产生显著效果,在这样的地快可以通过种植绿肥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重视秋耕,秋耕能够显著提升稻田的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秋耕的耕翻深度应深一些,春耕则要浅一些。

2 将水稻培育、移栽作为水稻增产增收的核心

在确定播种期后,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有很多,如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环境、水稻种植品种等问题,既要保证水稻能够安全出苗、分蘖和孕穗,又要实现水稻齐穗的效果。早播的期限界定要根据水稻种植的品种确定,一般只要日均温度能够保持在12 ℃,就可以结合气候条件实现“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水稻叶龄是秧苗移栽的指标,移栽要保证主茎总叶数的稳定,最迟秧龄可以根据主茎叶数减少5片叶后的叶龄进行确定,其中选择适宜的秧龄需要依靠两方面,一方面是叶龄与播种到拔秧之间的天数,短龄早移栽苗要在移栽过后增加播种量,而长秧龄则要适当的减少播种量。在正式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在晴天时晒种一两天。种子要保持纯净饱满,根据种植密度进行选种,如果种子的饱满度较差可以用清水选种,选种过后,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将种子浸泡在30 ℃的温水中浸泡30 h,如果水温在20 ℃,则要浸泡60 h。浸种完成后,要对种子进行消毒,但催芽前必须保证种子物消毒剂。种子催芽主要有4个阶段,分别是高温露白、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晒。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育秧方式[1]。育秧后秧苗的叶龄生长到该水稻品种总叶数的1/2时,可以进行秧苗移栽。

秧苗的插值密度要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确定,移栽的方式可以确定为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的形式。宽窄行条栽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优势,有利于局部小气候的形成,可以确定种植地的风向。前者的行距可以保持在23~27 cm,株距可以保持在17 cm左右;后者宽行的行距可以保持在27~34 cm,窄行可以保持在17 cm左右,株距可以保持在13.3 cm左右。

3 将施肥管理作为水稻增产增收的关键

施肥管理要根据水稻种植种类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籼型杂交稻的每1 t稻谷需要17~18 kg的氮、

2.7~3.4 kg的磷、17~20 kg的鉀,如果受其他因素影响,可以适当增加肥量。同时,水稻对硅的需求量较大,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硅酸肥或堆肥。水稻在分蘖阶段对氮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幼穗发育期同样需求氮元素。同时,对磷肥的需求也较大,钾肥主要应用在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施肥管理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一是增加有效穗数施肥阶段、二是增加穗上粒数施肥阶段、三是提高粒重与结实率施肥阶段。水稻施肥管理可以通过前促施肥法、前稳、中促施肥法、实地施肥法等方法保障水稻的营养均衡。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蒸腾作用是导致水稻水分流失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孕穗期到出穗期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与叶片面积成正比关系,但稻田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会影响水稻的水分供给,所以需要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稻能够吸收充足的肥量和水分。灌溉定额可以根据土壤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但是在返青阶段一定要保持水层水分充足,但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水层深度都不应超过10 cm。另外,早熟水稻需要70 d的生长时间、中熟水稻需要100 d的生长时间、晚熟水稻需要140 d的生长时间。其成熟的标志是谷粒全部硬化,穗轴出现上干下黄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枝梗干枯[2]。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避免水稻穗粒发生脱落。收割后在进入仓库贮存前要对穗粒进行干燥、清选、检验和分级。

4 结语

高海拔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结合自身地理条件的优势,准确地应用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科学理论知识,采用机械化设备对水稻种植进行严格的监控,及时纠正技术不规范之处,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收获量。

参考文献

[1]施军.高海拔地区水稻增产增收的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6):62,67.

[2]刘世彬,冯丽萍,杨帜辉,等.大理州高海拔地区水稻高产创建成效与做法[J].云南农业,2016,26(7):19-2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增产增收水稻种植策略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福建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殖技术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