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2017-12-18全映波杨成武
全映波,杨成武,彭 曦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全映波,杨成武,彭 曦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在老年科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分析总结云南省精神病医院老年科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了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薄弱环节及重点时段等,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并于2016年落实,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结论老年精神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风险管理;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随着医疗体制和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稍有不慎即可影响到患者的安全[2]。尤其在老年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治疗者、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等角色,而且服务对象为无自知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多种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风险管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以提高患者满意度[3]。
通过对笔者所在精神病医院老年科2015年和2016年的在院患者发生并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措施整体,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的应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我科住院患者29930人次,男16656例,占55.6%,女13280例,占54.4%;年龄55~99岁,平均年龄(71.2±3)岁;病程最短的5天,最长的25年,平均病程为(5.3±2)年;精神疾病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躯体疾病的18496例,占61.8 %。
2016年我科住院患者27630人次,男15379例,占55.7%,女12251例,占54.3;年龄55~99岁,平均年龄(71.3±3.2)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25年,平均病程为(5.1±3)年;精神疾病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躯体疾病的17462例,占63.2 %。
1.2 研究方法
2015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日常护理,2016年则针对2015年发生并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根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实施风险管理。
(1)建立风险评估小组,由责任护士组长担任风险评估小组组长,各责任护士为组员。每周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坠床、暴力行为、自伤自杀、压疮、出走、噎食护理风险评估方法培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有能力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持续的风险评估。
(2)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持续的风险评估:对新入院患者实行接诊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三级风险评估。由接诊护士根据门诊护士及家属提供的简要病史,结合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次评估;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现病史及访谈进行二次评估,对分值到达高风险的患者启动高风险应急预案;24小时内护士长带领在班护士进行床旁查房,现场访谈患者,提出评估意见。对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实施动态的持续的风险评估。
(3)对高风险患者落实防范措施:对评估出的高风险患者书写交班报告,内容包括为高风险类型、分值;告知家属患者存在高风险及家属24小时陪护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做到床旁交接,护士长不定时晨会提问在班护士高风险患者;每周进行2次安全检查,包括门窗设施、保护性用具、患者用物等,对损害的病房设施设备及时报修,对探视家属进行安全检查及宣教,杜绝危险进入病房;认真落实病房巡视制度,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实行弹性排班,加强特殊时段、关键环节的护理人员配备。
1.3 统计方法
所有样本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见表1)
表1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n,%)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0%的原因是跌倒坠床、压疮及皮肤异常。
2.2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见表2)
表2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n,%)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0%的原因是跌倒坠床及皮肤异常。
2.3 两年发生并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见表3)
表3 两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对比表
2016年发生并主动上报护理各种不良事件例数明显低于2015年(P<0.05),说明实施风险管理有效。
2.4 两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见表4)
表4 两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表(‰)
2016年护理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15年降低(P<0.05),说明实施风险管理有效。
3 讨 论
3.1 老年精神科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老年精神病患者除患有精神疾病,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致步态不稳,使用约束用具不当致皮肤损伤;还伴有多种躯体疾病,病情变化快,机体抵抗力低下,长期卧床、尿床等原因。表1及表2结果显示:老年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依次为跌倒坠床、压疮、皮肤异常、自伤自杀、暴力行为及出走,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相一致。
3.1.2 护理人员因素
新护士多,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评估缺乏经验;在班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对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出入病区人员繁杂,对病人不熟悉;不良事件通常发生在薄弱时段,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精神疲劳时段。
3.1.3 环境及设施不合理
老年病房使用带有滑轮的病床,滑轮刹车不稳;卫生间带有门槛,老年患者出入卫生间极易绊倒;地面潮湿未及时清理;病区门禁系统不合理,出入均需使用钥匙锁门,增加了繁杂程序。
3.2 对策
3.2.1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专业素质及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各个护理阶段和具体护理环节中,若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完善,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医患纠纷、矛盾增加[4]。因此,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激发主动服务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3.2.2 对住院患者进行持续、动态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风险度落实风险告知制度,健康教育指导,并制定护理措施,组织实施;每日晨会不定时抽查在班人员对高风险患者的知晓及措施落实情况,每周进行总结及点评,对高危风险进行分析、告知,使每位护理人员警钟长鸣,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每个月进行护理安全分析,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分析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目前病房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
3.2.3 护理过程中加强重点患者、关键环节、特殊时段的护理管理
做好特护及危重、兴奋等高意外风险患者的安全评估及护理;同时护理过程中注重探视、急救、医嘱执行及高危药品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强晨晚间护理、午间及夜间护士稀少时间段的巡视,确保患者安全[5]。
加强与总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现存或潜在的设施安全隐患加报修,确保病房设施设备完好。
4 结 论
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识别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 刘玉霞.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06,2(5):390.
[2] 李 玲.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2,27(04): 319-320.
[3] 何双英,吴海飞,杨彩玲.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 144-145.
[4] 梁 影.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 67-68.
[5] 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5.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6.13045.03
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