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迁移和考查
——以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
2017-12-18重庆李兴科
重庆 李兴科
基于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迁移和考查
——以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
重庆 李兴科
近几年高考试题对于小尺度的考查在逐渐增加。小尺度,即微观尺度,大比例尺(>1∶10万)。通常表现为世界的某个小区域、小国家、或我国的某个省级行政区甚至某个县级单位。
平时教学一般使用大尺度的区域讲解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如全球、大洲、分区、国家等等;而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大量的试题体现的是小尺度范围的区域来考查考生的人文地理知识。笔者认为小尺度区域的考查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公平性,大多数小尺度区域是考生第一次见,保障其公平性。二是迁移性,给出某一个小区域,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深度性,通过考查小区域的深层次的地理问题,让高校可以选择优秀的考生。
一、解读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考查特点
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课标卷,涉及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以综合题为主
从2015年到2017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共有8套试卷。涉及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其中综合题每套包含一个大题,涉及的分值相对较高;选择题每套只有一到两组。
2.重视无图和有图相结合
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考查注重无图和有图相结合。无图考查实质也是无图考图。试题提供一定量的文字信息,让学生回忆或推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如2017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Ⅱ的第6、8题,考查尼罗河泛滥区。有图考查是试题提供小尺度的范围考查相关地理试题,一般情况下这些区域不是重点需要掌握的区域,或尺度特别小的区域。如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的第4、5题,考查纽芬兰的甘德国际机场。
3.注重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
小尺度范围的人文地理知识重点是考查迁移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一般对于不是重点区域的人文地理知识主要是考查迁移知识能力,如2016全国卷I第36(1)题,考查广西横县与江苏、浙江相比,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这就是根据区域的特征,联系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某种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这属于典型的知识迁移能力,主要从纬度、降水、灾害等角度进行对比阐述。
而深度分析能力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一般比迁移能力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注重从考生比较熟悉的角度入手,让考生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如2016全国卷I第36(2)题,广西“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这个试题就要求从给出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展开更广泛的分析。试题要求从平原、地势较高、旱地等关键词突破分析有利于作物种植的原因,比传统分析地形有利于作物种植的试题难度有较大的提升。考生要从地形、地势、灌溉、土层和土壤肥力等角度分析,也就是根据材料要得出地形平坦便于种植;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冲积平原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地势较高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且疏松,有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二、解读人文地理知识迁移能力考查
考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就是考生将从课本上学得的内容和方法用到与类似地理区域或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随着培养学生地理核心能力提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更高,也就是对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下面以例1来说明如何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例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参考答案】(1)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高温多雨的生长条件,我国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热带范围较小,产地很小;我国经济发达,随着航海、汽车产业、光纤产业发展迅速,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2)基洛萨位于热带地区,适合剑麻种植;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的小镇,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土地面积广大且价格较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
(3)剑麻生长在热带,叶片的水分含量大,该地温度高,容易腐烂,破坏纤维,影响品质;直接运输剑麻不便且易腐烂,当地就有加工厂,加工后方便运输。
(4)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为农民提供保险等保障,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地区的消费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修建学校、卫生所,改善了当地就医难和上学难的问题。
【试题解读】第(1)问,考查的主要迁移知识是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对我国某种农产品(剑麻)的需求状况以及原因分析。试题强调了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也就是引导考生思考的方向,同时限定了分析的范围。考生要从我国与热带地区的气候差异分析,也就是强调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从用途来看,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大,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第(2)问,考查的主要迁移知识是兴建农场的区位因素。也就是主要从区域交通、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但要结合图示信息得出结论。如图中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的小镇,由于首都吸收力,所以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另外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相对来说土地面积广且价格较低;图中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
第(3)问,考查的主要迁移知识是农作物要及时加工的原因。一般从农作物特性角度分析,反面证明不及时加工可能产生的后果。本题考查的是剑麻,因此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联系材料可以推出,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第(4)问,考查的主要迁移知识是农作物种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就是对当地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注意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如本题材料中提到“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再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知识迁移的考查一般注重主干知识在不同小尺度区域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关注试题提供的充足信息,读懂试题要求,联系掌握的主干知识,组织地理语言,描述清楚准确。
三、解读人文地理知识深度分析能力考查
所谓深度分析能力考查,笔者认为往往是对考生比较熟悉的区域或基础知识上更多的追根溯源,对于考生不太关注,或者没有进行深度分析的内容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能够相当熟悉,同时也具备相当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资料不会太多,一般来说难度相对较大。下面以例2来说明。
【例2】(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
【参考答案】(1)D (2)B
【试题解读】第(1)问,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判断最初尼罗河泛滥区直接耕种的原因。从尼罗河的讲解来看,这个知识内容是很少,它也涉及了河流沉积的知识,同时考查农业区位的知识。所以要明确的思路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其他植被没有生长,也就是无需去除耕地上的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后来想在其他区域获得耕地,则需要刀耕火种。
第(2)问,本题主要涉及古埃及人引入植物的来源。根据试题要求,一是要明确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二是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根据当时人类生产技术条件,不可能远距离寻找植物,应当就在附近;根据分析其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而生长期在冬季的植物应当来源于地中海气候区。
深度分析能力考查突出考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对于熟悉地理事物的深度思考能力。
重庆市兼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