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为例
2017-12-18吴明林
吴明林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为例
吴明林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通过学科竞赛平台建设的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平台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繁荣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文化的同时,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创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2年11月,原教育部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提到,中国教育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两个短板,是我们当前高教改革工作的重点。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说到,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在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社会热潮。高等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办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因此,探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作为面向在校学生的群众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力过程”。因此,学科竞赛是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涉及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科技竞赛,达150多项。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学科竞赛平台为视角,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与提升问题。
一、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学科竞赛平台现状
高校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从2012年开始,通过整合学院各个学科竞赛,创立赛车俱乐部,打造学科竞赛平台。赛车俱乐部目前拥有四大车队:FSC 方程式车队、HONDA本田节能车队、飞思卡尔智能车车队、BAJA越野车队共三百多人。车队所参与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Honda节能竞技大赛、中国大学生卡丁车校际联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及校级、学院一级的各种赛事等等。赛车俱乐部是一个校级社团,每年可以向全校范围内所有的学生公开招募,会员缴纳30元的入会费,作为俱乐部日常事务以及各种活动的开支。赛车俱乐部会员主要来自汽车、机械、电气专业学生,财务、管理、化工、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也有不少。
二、学科竞赛平台具体的运作模式
赛车俱乐部有着完整的组织管理架构,会长是俱乐部总负责人,会长底下设置副会长、秘书长,相应的,秘书长、副会长下设相应的部门开展工作。总体组织架构如下图1:
图1学科竞赛平台总体组织架构
以赛车俱乐部为基础的学科竞赛平台,有着独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运作模式。以赛车俱乐部为基础的学科竞赛平台,建立了以高年级优秀学生为设计管理层,低年级学生主抓实践能力的梯队式团队结构,循序渐进地训练培养不同层次和水平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赛车俱乐部通过科学设置校内举办的无动力赛车大赛、汽车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让大一大二学生参与其中。大一、大二学生刚学完汽车设计类课程,属初级学徒,这些比赛为他们而开设,是汽车设计类学生的初级入门赛。参赛形式根据各种赛事的要求进行,有团队也有个人,高级别的竞赛一般由团队组成,参赛团队的组建坚持自由原则,每个车队以及车队与车队之间、各车队成员之间都可以自由组合,按照竞赛要求定期完成作品参加比赛。竞赛指导老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定,各个参赛团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寻找指导老师。大三大四学生,主要担任高水平学科赛事的设计者与管理者,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辅助设计以及实践动手加工工作。
三、学科竞赛平台取得的成绩
自2012年成立赛车俱乐部以来,汽车学院通过整合院级、校级、区级、国家级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20多个,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2012年获得广西赛区二等奖7人、三等奖4人;2014年广西区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7人。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2013年华南赛区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2014年华南赛区二等奖11人;2015年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人、华南赛区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2016年华南赛区赛二等奖8人、三等奖3人。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2014年,获得最佳新秀车队奖以及电车组效率测试第一名,2015年获得第三名14人,2016年获得二等奖20人。CUKA中国大学生卡丁车校际联赛,2015年南区赛一等奖1人,2016年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2015年获得三等奖18人,2016年获得三等奖18人。2014第八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燃油节能车大学生组67个参赛队中,排名14 。2015年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优秀奖1人、广西赛区三等奖1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2013年获得二等奖3人,2015年获得二等奖5人、三等奖5人。2015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四、学科竞赛平台的经验与启示
(一)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时代热潮
2012年学科竞赛平台创立时,学生知之甚少,2013年以后参加平台的学生人数迅速上升,截止2016年,赛车俱乐部共有四支车队300多名学生。2012年,学生通过平台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383人次,2013年466人次,2014年545人次,2015年680人次,2016年842人次。参加学科竞赛的级别也由原来的以校级为主上升到以区级、国家级为主的综合类学科竞赛,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也一年比一年攀升。
(二)营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意识齐提高,创新与就业相促进”的学科竞赛文化
学科竞赛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竞赛文化,它是在课堂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科竞赛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意识齐提高,创新与就业相促进”的学科竞赛文化,既推广了竞技性学习这一获取知识的新思路,又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进一步为创新创业与就业服务。
(三)深化日常的理论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当前地方工科院校普遍存在一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的教育现象。日常课堂教学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多是枯燥、抽象、单一的,学生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至于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则不是教学考核范畴。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在走到工作岗位上去的时候出现“眼高手低”的社会化通病。广泛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好处很多,它除了能将单一、孤立、抽象的理论知识系统运用到竞赛实践上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眼高手低”坏毛病外,还增强参赛队员的适应能力,锻炼队员的意志力和增加队员的比赛经验,通过比赛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为进一步提高比赛的竞争力提供基础。
(四)促进“学研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本科生“学研结合”能力。根据学校提供的数据,汽车学院2013年在全国大学生“大创”项目申报工作中,9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2014年,5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20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2015年,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16年,共有24个项目获批广西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学校团委提供经费支持的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中,2012-2016年,共有18个项目获得批准并提供经费支持,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通过学科竞赛,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它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供抄袭,它必须建立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科学团队付出艰苦劳动的基础之上获得。同时,学科竞赛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各个参赛队伍必须要做通盘的考虑,并对人员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5年来,参与学科竞赛平台的学生不懂就问,主动学习、主动加班、积极动手,团队成员之间形成默契,培养与发扬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促进跨专业、跨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良好学风的形成
以赛车俱乐部为基础的学科竞赛平台,不但吸纳汽车专业学生,也吸收机械、管理、财务、营销等专业类学生。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例,它要求参赛车队在一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座方程式赛车,参加静态和动态8项比赛,具体是:营销报告、赛车设计、制造成本分析、直线加速、8字绕桩、高速避障、耐久测试和燃油经济性。这些赛事项目都要求学生具备汽车设计专业知识、工程与财务管理等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学科竞赛平台通过吸收汽车、机械、财务、管理类专业学生,系统提升赛事的竞争与实力,同时促进了跨学科、跨专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受众面广。
学科竞赛平台日常承担着很多学科赛事,参赛师生平时要完成很多繁重的教学与学习任务,各种竞赛基本上只能利用课余以及各种节假日的时间来进行,且每一项竞赛从报名到参赛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参赛师生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通过5年以来的积累与沉淀,以赛车俱乐部为基础的学科竞赛平台的师生,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主动加班、积极动手、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带动了宿舍、班级、年级甚至全院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合汽车市场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助推就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专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前提,实践能力是独立工作的条件,创新能力是生存发展的关键,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它从竞赛前查阅相关资料、再到竞赛中的作品仿真与设计、再到竞赛作品成本的调试,很多知识是课堂中学不到的,需要请教指导老师,以及到工厂企业实际校验,这些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再现,到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近年来,经受学科竞赛平台锻炼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到广西科技大学汽车学院招聘的整车生产企业与汽车、机械设计类企业,都是优先招录经受学科竞赛平台锻炼的毕业生。竞赛平台培养了大批适合市场发展的创新创业型汽车类专业人才,进一步助推了就业。
(七)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工程实践育人提供保障
汽车学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同时出台政策,开放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创新训练。2013年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成立,占地250平方米,购买了一批机械、电子加工设备,如数控车床、钻铣床、线切割(含控制电脑)、装配平台等上百万元的实验设备,为竞赛提供实验条件的保障。同时为俱乐部的会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并要求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规范管理,严格执行6S管理:即整理 SEIRI、整顿 SETTON、清扫 SEISO、清洁 SEIKETSU、修养 SHTTSUKE和安全 SAFETY。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学生,累计有上万人次。学生从三点一线变成四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参加实验室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结语
学科竞赛平台不仅能够达到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与就业人才的目的,同时竞赛平台也加强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创业之间的联系。以学科竞赛为平台,进一步地培养和提升了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1]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的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130-132.
[2]谢红梅,耿葵花.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8):47-50.
[3]鲁畅.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7(4):111-112.
[4]许钢,王冠凌,王正刚.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智能车竞赛平台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17(2):1-4.
Researchon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andEnterprisingAbility——A Case Stud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 Ming-l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urrent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Discipline Contes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search, actively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the methods and ways. Years of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mpetition platform of the students has improved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while improv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petition culture, broadened the horiz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ed the method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ubject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G642
A
1008-8156(2017)03-0031-04
2017-04-14
2017-06-05
吴明林(1982-),男,广西桂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8所工科院校为例”(项目编号:2016LSZ032);2016年度广西区教育厅教改项目“高校-企业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JGA2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