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练习密度 提高教学质量
——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

2017-12-18白延庆

体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运球密度篮球

文/白延庆

优化练习密度 提高教学质量
——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

文/白延庆

本文对优化练习密度的新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对目前小学体育篮球课练习密度的现状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练习密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在优化练习密度的策略上进行了实例研究。文章以小学篮球实践课堂教学为例,从小学篮球课堂教学入手,重视练习密度的优化,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篮球教学;练习密度;优化策略

练习密度又称为运动密度,是指在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中,明确提出要“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最主要任务之一。体育课是学生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掌握运动技能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优化练习密度的新内涵

(一)浙江省《课程指导纲要》下发调整,迫切需要优化课堂练习密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本学科要以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2015年下发的浙江省《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一堂课的基本要求: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大于20%;全课练习密度大于50%(新授课允许除外)。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优化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学科特性和功能价值。

(二)优化练习密度有助于更好地构建“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教学

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教学在不同水平阶段的侧重也是不同的。水平一、二更强调发展学生能力这条主线,而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能。优化练习密度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而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的保障,也是达到综合运用的前提。因此优化课堂练习密度能够更好地完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单元教学的构建。

(三)优化练习密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是评判体育课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体育课练习密度已成为一个必须重提也值得重提的话题,只有优化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才能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身体机能获得更多的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练习密度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体育课中各个部分、环节所用的时间,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课堂中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得到了什么,身体是否得到足够的锻炼。在练习密度监控下也能够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些看似很花哨、形式很多,其实质上根本达不到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学生体能没有得到发展,因此也就达不到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练习密度的数据监测进行反思和改善,完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前小学体育篮球课练习密度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篮球课练习密度现状调查

不同类型的篮球课,练习密度是有差异的。篮球课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实践课中又主要分为三类:新授课、复习课和综合课。新授课主要是授予新的教学内容,因此讲解和示范会比较多,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练习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少,练习密度较小。复习课主要是巩固提高已经学过的内容,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因此练习密度相对较高。综合课就是既要对新知进行讲解教学,又要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提高,因而综合课的练习密度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之间。以某水平二一学年篮球实践课为例,新授课的练习密度平均在32.7%,复习课平均密度在43.4%,综合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8.6%。按照省纲要中的要求,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都没能够达到该有的练习密度。

由于篮球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练习密度也是不同的。以某节水平二不同篮球教材为例,平均密度:传接球活动方法平均练习密度为37.5%,运球活动方法平均练习密度为42.8%,投准活动方法平均练习密度为31.7%,移动方法平均练习密度为33.4%,综合活动平均密度为40%。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也多次在教研活动中提出篮球课的练习密度必须控制在50%以上。而该水平二阶段的不同篮球教材均未达到平均练习密度。

从以上调查数据得知,目前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偏低的问题。当前,在篮球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重技术动作和练习形式,轻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的精确设计,着重以学生兴趣、玩耍为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减少了运动量和练习时间,从而导致篮球课练习密度的下降,学生体质得不到提高,体育技能掌握不到位。而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安排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学生在没有足够的练习密度的情况下,篮球教学就难以达成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实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对篮球课的练习密度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篮球课练习密度因素分析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练习密度。设计合理,环节紧扣,内容安排有序得当,课的练习密度和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反之则会下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充分考虑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来优化练习密度。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影响练习密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讲解示范的多了,练习就相对减少;重复和循环练习的多了,练习密度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尤为重要。

2.教学组织和调动

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和队伍调动的合理性时刻影响着练习密度。有效的组织和队伍调动能够优化练习密度,不致课堂时间浪费;而随意、过多的调动队伍,懒散的教学组织则会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减少,练习密度下降,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3.场地布置和器材安排

精心的场地布置以及充足的器材供给可以避免造成队伍过多调动的时间浪费,也可以使学生练习次数得以增加,从而提高练习密度。笔者曾在水平二“篮球直线运球”课中看到这一现象:课堂开始,教师组织学生从球框里拿球,40人的班级依次拿球,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耗时2分35秒,浪费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场地器材安排的充分、合理,可以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活动时间。

除以上因素之外,天气、季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等也多少会影响到练习密度,因此我们在研究练习密度时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优化篮球课堂练习密度的策略

(一)课前精心设计优化练习密度

1.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练习密度

桑:对于这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来说,所有文字都是轻薄的。《德克萨斯》人物众多,事件众多,我进行了全视角的表述,力求赋予它们更深的含义,我希望人人都按自己的理解去欣赏它,只有心中所思,才是心之永恒。《德克萨斯》不是一个框框,让读者囿于其中的,它只是一双翅膀,可以带您进入一个全视角的19世纪60年代,让您看到您想看到的一切。

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主要分为:水平一,小篮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小篮球基本活动方法;水平三,篮球技术动作及组合。在水平一阶段主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主,因此在练习密度的设置上可以稍微降低,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主,学习基本的游戏活动,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水平二是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方法教学为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多种篮球活动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能力。因此在水平二阶段的篮球教学中练习密度要适当提高,培养学生的球感以及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水平三阶段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组合,并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活动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安排上提高练习密度,强化巩固技术方法,并在提高练习密度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篮球基本技术运用到比赛实践中。

表1是笔者所在小学体育篮球课平均练习密度统计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水平一主要集中在21%~35%,水平二练习密度主要集中在26%~40%,水平三练习密度主要集中在31%~50%。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角度来考虑练习密度的分配,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还不能承受很高的运动强度,故而以低强度为主,激发学生对篮球项目的热爱,重视篮球课堂常规的培养;三、四年级处在小学阶段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球感以及各方面身体素质,因此可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抗性活动,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快速,注重学练以及技术质量的提高,因此可加强练习密度,建立多种“组块式”的动作模式,使学生初步体验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协作性特征,发展体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针对不同的篮球教材,预设相应的练习密度

篮球课的练习密度受教材本身的影响,密度不尽相同。篮球运球活动需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控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安排较大的练习密度,建议在50%以上。篮球传接球活动在新授课时密度可适当调低,建议在40%左右,注重传接球的判断和控制,在复习课时需提高练习密度,建议在50%以上,追求传接球的成功率和稳定性。篮球投准活动在新授课时注重投篮时的手型,故而讲解示范需详细,练习次数有所影响,可以控制在35%左右,而在复习课时需表现出一定的命中率,进行动力定型,建议在45%以上。

3.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调整不同的练习密度

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是不同的,在同一水平阶段的学生体质等各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密度。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达到某一水平目标的前提下,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练习密度的时候不能“一刀切”,造成一些学生“吃不了”,而另一些学生“吃不饱”。

4.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提高练习密度

教师要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每个环节,才不致浪费教学时间。上课前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的自然到位、紧密相扣,避免课堂脱节现象。如表2中两节水平二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在准备部分的练习密度分别为33.3%和64%,前者教师是先讲解球性练习并示范,随后学生集体练习,因此在5分钟的准备部分,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只有1分40秒。而后者在准备活动中,将运球和慢跑结合,并在慢跑过程中进行球感的相关练习,这样一来在5分钟的准备阶段学生练习了3分12秒,提高了练习密度,并且在热身中渗透相关练习。因此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围绕课堂的目标而进行安排,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表1 小学体育篮球课平均练习密度

表2 各水平阶段教研活动中篮球课的练习密度

(二)课堂调动到位优化练习密度

1.教师讲解精简到位

教师讲解的精炼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从而提高练习密度,优化课堂效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在动作技术教学时尽量通过口诀、顺口溜来突出技术动作的重难点,组织语言尽量言简意赅,教授层次清楚,必要时通过挂图、小黑板等辅助教学形成形象直观生动的讲解,避免讲解时间过长,耽误学生的练习时间。如表2在水平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一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动作,于是反复讲解示范,浪费了大量时间,学生观察中也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练习,课堂效率下降,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只有29.7%,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也只达到30%。而第二位教师则将要领提炼成关键词: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再配上相关图示,加以讲解示范,学生直观了解了技术要领,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动作,课堂练习密度达到43.3%,同时也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技术动作。

2.教学组织高效合理

合理的队伍调动和高效的教学组织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笔者曾观摩两节水平二的“运球和传接球组合动作方法”,其中都涉及到分组直线运球,4组8人进行练习。A先组织纵向的练习,4人出发直线运球,其余7人等待,练习密度为1/8。后来又换了一种形式,横向进行练习,8人出发直线运球,其余3人等待,练习密度为25%。经过计算,A执教的水平二第三课时“运球和传接球组合动作方法”练习密度如表2,基本部分练习密度30%,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而B的组织形式与A不同,横向分4组,每组8人,1人在练习,其余3人原地运球并观察同伴练习,这样一来密度就是100%。随后又进行两人一组,相隔一定距离,甲原地运球,乙直线运球绕过甲返回原处,然后两人交换角色进行练习,这样一来练习密度也为100%,而且学生更为专注,教学效果更好。经过计算,B执教的水平二第六课时“运球和传接球组合动作方法”练习密度如表2,基本部分练习密度50%,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53.8%。两者之间不同的组织形式和队伍调动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巨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队伍调动和不合理、随意的组织。

(三)场地布置恰当优化练习密度

场地器材的布置是提高练习密度的“后勤保障”。合理的场地布置可以避免队伍过多调动造成课堂时间不必要的浪费,而器材充足的供应更是提高练习密度的有力保障。比如“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活动。在投篮课中,最为头疼的就是篮筐不够,学生练习不足。而执教者用滚铁环的铁环作为篮筐,将若干铁环通过绳子固定在两个正规篮筐之间,这样一来就有很多篮筐可以进行练习,趣味性加强,也刺激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学生获得了足够的练习量,教学效果也很好。学校器材如果有限,铁环也可以用长绳替代,将两根长绳平行绑在篮筐上即可。

四、结语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练习密度是必要的。科学预设练习密度和合理实施好各项目教材练习密度的策略,以提高课堂练习密度为切入口,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体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提高实践技巧,调控好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每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反复练习,而练习的次数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范畴,一线教师除教学经验外,另一方面还需考虑不同个体学生的差异,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所花时间和练习次数不一样,在教学中要关注差异化教学、分层教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合理性、讲解示范的有效性、评价的语言艺术等都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产生影响。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合理把握练习密度,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精炼教学环节,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听课、运动和休息时间,达到运动负荷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G623.8

A

1005-2410(2017)11-0012-03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310019)

猜你喜欢

运球密度篮球
完形填空一则
快乐篮球进山乡
“双人运球”乐翻天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