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2017-12-16翔雄
翔雄
【摘要】不少学者研究表明,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与此同时,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阐释。翻译是跨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恰到好处的翻译能够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恰到好处的阐释也能将文化精髓传播给世界,将其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也能将本国的优秀文化能发扬光大,让另一种民族文化能够吸收和感悟其的优秀之处,这也是在一种程度上将本国文化介绍给世界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表现形式。然而,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却并不等同于阐释,过度的文化阐释,就难免会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那么在这时,文化阐述就不是文化翻译了。在我国文学发展的进程中,翻译和跨文化阐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阐释;诺贝尔文学奖;过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90-01
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翻译”这一词做了不同的描述,对不同的人来说,这词有了不同的定义。然而,在这里我的观点是,翻译虽说是跨文化阐释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翻译却有着一种“戴着手铐跳舞”的感觉,它受文字的局限,因为有了限制性,因此,文字的表达失去了自由。也正是因为如此,若想语言表达适度,没有篡改文字所要表达的魅力,那么在文化阐述时就应该受这种局限的影响,适度的文字表达,才能更好的文化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一、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阐释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的表现不仅仅是经济贸易,还有信息网络技术,文化的全球化也日益变得显著。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文学科得到变化与发展,因此,在这个信息发展的飞速时代,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特点,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将我国文化推向世界。我们可以抓住全球化趋势这一契机,将我国文化的翻译以及文化阐释进行研究,研究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将我国的文学著作走向世界,并且保证在我国所表现的精彩,其中心思想也能传达给国外的读者,这是将文学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二、翻译对文化的作用
对于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而言,翻译是实现文化共享的有效途径,是将他国文化翻译成本国读者能读懂的一种方法。然而,有些过度的翻译,使得原创作家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所要批判的人、物,甚至是一种想要批判的社会现象,这种宗旨得不到传达。因此,翻译对于文化传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翻译质量的好坏是其文化是否能恰到好处的传播的关键。当代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对于翻译的看法,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文化进行定位”,所以说,定位倘若出现了偏差,那么文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也曾在一个学术讲坛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翻译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因为在翻译的作用下,某些原本处于边缘的文化会向中心移动,而某些原本处于中心的文化会走向边缘。所以,多次强调,翻译的偏差,会造成文化传播方向的变动,所以说翻译对文化有着很大的
作用。
三、跨文化阐释的翻译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学界和翻译界总与诺贝尔文学奖有着一种神奇的关系,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还未有过获得此奖项的学者。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优秀文学家不够多,也不是说中国没有优秀作品,中国的优秀作家真的是数不胜数。然而,到底是因为什么,中国没有获得此奖项的人呢?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发表过评论,他认为中国的好作家好作品多的是,然而,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中国缺少好翻译,或者说,好翻译没有翻译中国的好作品。鲁迅大作家,想必已是家喻户晓的吧,然而,他的《呐喊》《彷徨》,这两书,倘若能得到及时的翻译,那鲁迅一定会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鲁迅先生早已去世,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是不会颁发给去世的人的。所以说,倘若有翻译家,能够及时翻译这位伟大文學家的作品,那他一定是中国首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人了。像这样,在作家还健在的时候,没有翻译家能及时翻译出作家的优秀作品的事件,在我国出现的次数可不止一次。沈从文大作家也是如此,1987年和1988年,沈从文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然而,在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准备颁发给沈从文时,却传来沈从文去世的消息,最后多次落实,沈从文作家确实已离开人世,最终沈从文作家十分遗憾地与这一奖项失之交臂。所以说,中国并不缺少好作家、好作品,缺少的恰到好处的翻译。直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才诞生了第一位中国作家——莫言。因此,跨文化阐述的翻译是各个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的途径。
四、阐释的过度与适度
刚刚前文也提到过,倘若跨文化的阐释有些过度,那么文化的中心思想得到篡改,那么作家主要想要通过他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思想便得到改变,那么语言文化的精髓便得到失传,那么文学作品便失去了真谛。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阐释与翻译有着很大的共同之处,然而,也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跨文化的阐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跨文化传统的阐释有着很大的难度。倘若我们从文化视角来看待,翻译是被看定是一种文化阐释的形式,然而翻译并不是等同于是文化阐释。然而,翻译的形态却有很多种,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翻译都等同于文化阐释。又因为,翻译主要的是通过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限制而转化给另一种民族另一种文化的一种文化阐释,所以,翻译在这里是受局限的,它是一种有限的阐释,任何过度的阐释都不能被当成是翻译。
以上的各方面的论述,也恰恰证明了翻译与文化阐释之间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同,只有适度的阐释,才能等同于翻译。尊重原创,尊重他们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他们想要借此来批判的事务,遵循翻译的原则,将他们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准确无误,不偏差作者原意地将其分享给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作品,正确吸收其的精髓,使中华文化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樟民.接受美学视阈下翻译主体的跨文化阐释[J].海外英语,2016,(24):137-138.
[2]郭丽斌,徐曼.翻译与跨文化阐释视角下的《论语》英译——以辜鸿铭和理雅各为例[J].文教资料,2015,(11):22-24.
[3]郭佳.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校园英语,2015,(11):222.
[4]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中国翻译,2014,35(02):5-13+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