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好高骛远,到返璞归真

2017-12-16成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现实问题

成凯

【摘要】“理想”中的中学作文标准,是取材新颖,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最好还能文采斐然。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这样“好高骛远”的评判标准,是不切实际的。若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整体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返璞归真,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紧扣写作的三个基本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以及“思想性”,踏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现实问题;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37-01

一、中学作文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事语文教学13年,曾遇到不少取材与立意“皆有可观者”的佳作,带给我精神的享受和一点小小的成就感。然而,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的事实,也让我在困扰中不断反思。这两年,我悟出了一些问题的症结,一直以来,我在教学和批阅过程中,对学生作文的立意、文采等方面提出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要求。

1.要求取材新颖。题材的创新本应受到鼓励,但相对于当前中学生思辨力的低下,新颖题材是逼不出来。

2.要求文采要好。例如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列出整齐有序的排比句,还要引经据典,文辞优美,这已经成为不少同行在作文教学中的共识。其实能够将这一切融汇结合,非深厚的文学功底不可为,有多少普通中学生能做到。

3.要求立意深远。譬如“思想要深刻”、“见解要独到”、“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等等,于是一群十几岁的中学生,“大彻大悟”地评判人生,吟诗弄句地无病呻吟,生搬硬套中外名言来假扮“深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给别人上思想品德课。

二、中学作文教学的分析与对策

要想整体提升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从“高”、“远”的要求中挣脱,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遵循基本教育规律,返璞归真,从解答“三个基本问题”入手。

1.写什么

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怕写作文,总抱怨“没什么好写的”,一是缺少与社会的真实接触,新鲜题材自然就少;二是曾经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故事未能有效积累。自己的学业生涯、自己的家庭、学校中发生过的事,这些都应该是真真切切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是独特的个性化体验。三是要敢于写。写自己,写平凡的人,只要倾注了真情,照样可以用文章打动读者。

2.怎么写

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是要讲一点“技巧”和“方法”的,但不论何种技法,都要立足于充实的内容基础上,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法中,最重要的当属语言和结构。

好语言传递思想和情感。什么是好语言?从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到黄倍佳的《心声》,这些以情动人的名篇,并无华丽辞藻,有的只是干净生动又鲜明的语言,这就是有文采。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作文的语言应做到:文从字顺、语句衔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好结构体现设计思路。条分缕析的文章,说明什么?说明作者思路清晰。老师可以就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方式,向学生介绍。对于大多数作文水平欠佳的同学,起步阶段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模仿入手,先入格,再出格,学习范文的结构安排,学会一般方法后,下一步,再进行自行创造,有所突破。

3.思想性

从作文的主题来看,作文缺少思想是个最严重的问题。多数学生都是在用“别人的见解”写自己的文章。人云亦云,缺乏思考,不见自我。

(1)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展开启发

学生的思维品质越来越低,关键问题在于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告诫”太多,强调听话顺从,形成思维枷锁,学生在作文中的目光也只能停留在事物表面,只会重复演绎现成的观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有可能关注的问题,展开对话,和学生谈一谈“事情没那么简单”或者“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2)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学生作文的问题,除了文字表达,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正常,这是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诸如现实中将分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却在作文中“以天下为己任”;甚至对违纪违规行为抱以同情。学生如果缺乏对生活的敬重和爱,没有是非观念,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判断,也不会在乎别人的见解,自然也不可能真正热爱写作。

(3)培养学生评议社会现象的能力

学生对世事普遍缺乏关注和思考,却又哀叹写不好议论文。在这个血气方刚,无所畏惧的年纪,正是迸发思想火花并不断碰撞,养成独立思辨能力的时候。如果现在默不作声,成年后也只会成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庸才,也就意味着他很难为社会作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要多引导、多培养学生关注校园内、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以小见大,大胆说出“我认为”。

三、对语文教师专业修养的要求

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关键。

1.獨立思考

在中国社会,一个人想要安安稳稳,他就会有很多顾忌,变得谨小慎微。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培养自己敢于思考,善于思辨的的能力,做更多的“启思导疑”的工作: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事实如此,为什么有人不认同?我们为什么不听取对方的立场和依据?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打破“惯性”的辨证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适时写作

学生想就某件事倾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想与别人交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欲望”。这是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的最好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去写。老师也要适时“下水”作文,并将当堂完成的作文给学生评议,倾听他们的意见。师生交流共享,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智慧的能力。这种适时写作,比例行公事式的教学更有效果。

3.随时学习

语文老师要养成不断学习、随时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科著作、论文期刊,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中汲取营养,采用批注法、摘录法,学习参悟,取长补短,点滴积累都可能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起到帮助和影响。

四、返璞归真

基础教育一线的作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应当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少学一些套路,多练一些基本功,尊重基本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把之前的亏空慢慢补回来。同时,一线教师还是要立足本班学情,自己总结经验,走自己的路,方可走得扎实稳健。

参考文献

[1]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2]喻旭初.少一点向上看,多一点向下看[J].语文教学通讯.2017.(6):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现实问题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基于新课标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对天津市部分高校排球课余训练现实问题的探讨及对策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