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17-12-16林兰秀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林兰秀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变革与创新,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合生活化教学内容,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还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以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力指导,使得当今教育创新呈现百花齐发的态势,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可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然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其教育力度,促使生活化教育无法发挥其积极功效,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为了使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得以有效落实,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思考该教学模式落实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理论可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1]。由于书本知识具有一定局限性,且多为理论性内容,在课堂上被反复提及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生活化教学内容则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有机选择的内容,可在支撑教育论点的同时,达到丰富书本知识的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理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共鸣。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与学生出现严重的脱离现象,致使学生无法与课堂产生共鸣,进而出现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消极现象,而生活化教育内容由于源于客观生活,因此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才可有效发掘学生教育需求,并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2]。

二、思考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方略

首先,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使生活化教育更具实效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颠覆传统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逐渐将教育主体放在学生本体身上,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若想科学高效,也应在落实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学生学生学习需求、数学基础以及生活环境为基础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可在教学时让学生耐心观察窗外的杨树,这时有一位老师走出了校园门口,而后又有两位教师走出了校园,则可让学生依照此生活现象创设加法题目,并询问学生结果。其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为题目创设背景的过程,就是将生活化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从而转变数学书本知识只有数字符号的现状,在赋予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同時,也可培养学生耐心观察与思考总结等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育创新的客观需求[3]。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案例导入法有效实现教学生活化。案例作为有效导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若采用生活化内容不仅可丰富课堂,而且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三角形”的教学时,可将三明治、糖三角以及三角尺等三角形物品拿到课堂上来,由于这些东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看到,并不会觉得陌生还会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并被教师所吸引,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而后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对讲桌上所摆设的物品进行观察,并总结这些物品的特征与共同点,这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小声讨论,而学生的讨论过程就是将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促使课程教学内容得以有效落实,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讨论与思考时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奠定基础,符合新课程改课背景下对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需求。教师在利用生活化内容做课程案例导入时,应时刻铭记以学生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切忌选择与学生生活并无交集的案例,避免出现学生被陌生的生活化案例所吸引而偏离课程教学内容的消极现象,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得以有效落实[4]。

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赋予生活化内容新的活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使互联网等技术形式已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生活化更具科学性与高效性,应懂得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赋予生活化内容新型表现力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字的认知教学时,可先利用互联网展示一些动态图形,这时小学生注意力会被丰富多变的互联网内所展示内容所吸引,而教师则可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创新将这些动态图形用简单的比划描述出来,这种颠覆传统数字认知教学法的生活化教学方略,不仅可使学生在生活化动态图形引导下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而且还可在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探究精神,并可有效提高数字认知能力,一旦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字符号与书本知识一致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使生活化教育更具科学性,且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奠基阶段,教师应懂得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方略,加之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促使师生之间可形成良性互动,为课堂教学营建良好学习氛围,让教学更具趣味性,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2] 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3):162-164.

[3] 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

[4] 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58-259.

[5] 葛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