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初探

2017-12-16胡益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胡益华

【摘要】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有监督和调控作用,是对优秀学习品质的强化。通过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激发作用。本文将从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构建合理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进行探讨,希望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21-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在教学中所彰显出的师生间的民主、激发出的学生间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体责任意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看上去很热闹,实际参与度小”,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比较突出。课堂上多数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

因此,要让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具体的、规范的评价机制。那么如何来构建这一评价机制呢?笔者根据自身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组建固定小组,建设评价基地

(一)组建小组

这种合作学习小组由于需要经常性的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所以在组建小组时应遵循就近原则。在遵循就近原则的基础上再尽量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尽量让小组里的成员水平有高低之分,以便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水平高的同学带动水平低的同学,逐步达到共同提高。

(二)精选组长

组长是一个小组里合作学习组织的核心,是合作学习评价的记录员。为了让小组成员的学习和进步更有动力,组长的选择可以是动态的,可由半个月来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同学担任。这样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有可能担任组长,而担任组长是对成员学习的肯定和奖励,对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有一种促进作用。

二、设置全面、科学的评价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用和功能,就必须要有全面、科学的评价内容。全面、科学的评价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评价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管哪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缺少“知识”这个载体,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放松知识评价而走入另一个极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册教材、每一单元教学内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确定每一个知识点的评价标准,从而构建知识评价的目标体系。

(二)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能力评价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学习评价只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通过每一次的评价,使他们的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高。

(三)过程评价

它是指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高等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自然流露,这是全面反映学生情况的最好机会,这时的评价才真正有效。

三、制定评价量表,建设评价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可能是毫无依据的评价,应当有具体的评价依据。那么如何来制定评价依据呢,我们可以根据评价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体。例如: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对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评价量表,量表里有每个成员的合作学习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上课学习及合作交流的情况,同时也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及课后的学习的情况,比如:是否订正作业上的错题、是否书写整洁、是否及时上交。评价的载体可以是得分、得星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建立多元评价方式

(一)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评价应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因此,评价方式除了最普遍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展开。而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提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有些素質,如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思维品质、作业的正确率、学习的能力等,需要教师平时仔细观察记录,才能给学生较为公正的评价。而有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完一部分内容后才能进行考评。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各单元知识的考查(卷面测试)外,也可以进行非卷面的形成性测试(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实践操作等)、观察性测试(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意识等)。

如:分小组学习时,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一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围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个钉子板格长1厘米),就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进行的阶段性的操作考查,就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所进行的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协助数学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合理划分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形式构建合理性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学生个体与整体进行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烩.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态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

[2]黄晓丽.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和探索[J].未来英才,2016.

[3]严珍.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