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斧 凿坦“数”山路
2017-12-16殷保华
殷保华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数学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点“油、盐、酱、醋”,使数学教学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从而让学生主动学数学的境界,我认为应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加以渗透和培养,从而将趣味性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更好玩”,这里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在导入新课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可见“开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数学教学过程亦是如此,因为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情绪得到感染,容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倾向,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同类项》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情境:
请口答下列问题:
(1)、1米+3米=(2)、1千克+3千克=
(3)、1米+3千克=
对于前二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犹豫一下后回答,它们不能相加。师再问:它们为什么不能相加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它们单位不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同类项》就像小学所学的“不是同一单位的量就不能相加减”一样,同样,不是同类项就不能相加减。为了掌握同类项的知识我们就得从最基础的同类项的概念学起。
这样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既让学生了解“同类项”像什么,又向学生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类项”到底是什么?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讲授新课时,应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以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多数学生对有的老师上课兴趣十足,而对有的老师上课“烦从心里起”,甚而至于上课睡觉呢?“学生上课睡觉”不一定全是学生的错,因为有的老师上课就是“暖风吹得学生醉,只把教堂作睡堂”,这又怎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去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与神奇呢?因此,教师在整堂课中要随时根据学生的情趣状况,以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在不经意间就可能稍纵即逝的小事捕捉住展开教育,最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这堂课的教学上来。“教师能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对数学能否产生兴趣的关键。例如,在讲授“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时,除了利用数轴让学生发现“数轴上的点既可以表示有理数,又可以表示无理数”,进而使学生发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對应的”外,还可以以“夫妻”这个通俗易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个“一一对应”含义,在中国这个“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一夫对应一妻,反之,一妻对应一夫。再如,在对学生进行角度教学时出示课件(一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台球),从而探讨:打台球需要精确地掌握击球的角度。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关注引导到对角度的关注上来。
数学课程应当通过以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将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讲解给同学或教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人听懂的目的,这样学生就成为了主角,不仅能体现上述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以“用”固趣,以趣引“用”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也要像新授课一样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单调的习题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相反,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例如:在教学完“勾股定理”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勾股定理王国”的黑板报专栏,以连载的形式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数学史话、各种证法以及如何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成为王国中的一员。我相信这些环节的设计会让学生们喜欢数学,更愿意学数学,因为它告诉他(她)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得到“以用固趣,以趣引用”的目的。
第四、用多样的形式来总结、归纳整理知识点,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进而使学生能分享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或运用图表或采用押韵对偶句的形式等完成对重点知识的概括和再现,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主要是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有序化、系统化处理,找出共性问题,分析其差异,进而归纳整理,教师要加以定向调控和条件限制,通过反馈、调节、控制、协调、平衡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
当然,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去完成,要想取得学生的配合,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教学效果才能最优化。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地融合在教学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兴趣,体验到认识、发现、创造的乐趣,让“兴趣之花”绽放在学生心田,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变“荆棘”为“坦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