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12-16马卫仙
马卫仙
摘 要: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为本真课堂及学生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 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素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平等合作意识、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保持活泼开朗的天性。所谓“本真教育”,就是一种充分尊重教育对象,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的教育,即构建一种“面向儿童、基于儿童、指向儿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儿童乐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那么,如何在追求本真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合作探究中张扬个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时,要确保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释放童真,张扬个性,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
例如,在探寻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列式计算的几种方法,再观察比较,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接着举例验证,再合作探究把特殊的数学现象推广到普遍的数学事实,最后从具体的算式抽象到符号,归纳出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过程,并从列式、计算、观察、比较、验证中理解和掌握了定律。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在动手操作中维护童心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保持孩子的童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学习,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利用铅笔尖在小尺上 1 毫米、1 毫米地数,接着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枚 5 角硬币的两面,然后右手轻轻地将硬币从左手中抽出,体验 1 毫米的长度。 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可引导学生先思考“1 分米有多长?”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知 1 分米的长度,从而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踐,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知识的表象,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进而保持纯真的童心。
三、在故事情境中追求童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能引起儿童共鸣的故事情境,打造童趣课堂。
例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课始可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创设“唐僧三徒弟借法宝救师傅”的故事情境。全课由故事情境贯穿始终,随着情境的推动,学生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潮迭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参与度高,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知识被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在设疑问难中激发潜能
“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高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其抽象思维才渐渐萌发。数学课堂上的设疑问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众所周知,数学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启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恰当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设疑:两个组的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成绩如下:第一组 6 个、8 个、10 个、4个;第二组 5 个、9 个、6 个、6 个、5 个;哪个组的成绩好一些?学生的思维开始碰撞:比总数,不行! 因为总人数不一样,第一组吃亏了;比单个的个数,也不行! 最多与最少的都在第一组……在这样反复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最终得出结论:“比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既公平又合理。 问题迎刃而解。
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找日子”的问题情境:小明的生日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么小明的生日会是哪一天呢?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发现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不尽相同,有 31 天、有 28 天、有 30天,还有 29 天,从而产生探究欲望:一年中到底哪几个月有 31 天,哪几个月有 30 天,哪几个月有 28 天呢?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大月、小月和 2 月的概念建构。 继续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年份都有 12 个月, 是不是都是 7个大月和 4 个小月?是不是所有的 2 月都是 28 天? ”让学生通过观察日历逐一解决问题,并反思:哪些年份的 2月有 28 天,哪些年份的 2 月有 29 天?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设问—解惑—再设问”中展开,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全面而深刻,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五、在“互联网+”中提升信息素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些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教师如何把握住新时代的脉搏,借势而动,抢占先机,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可先建立班级 QQ 群,每天教师可将第二天要上课的微视频上传到群里,让学生在家根据视频内容进行预习,然后以群论坛的形式开展讨论,谈收获与心得,也可以进行解惑,每天以 30 分钟至 40 分钟为宜, 一方面方便家长监管,另一方面可统一时间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学习探讨,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实现了提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相结合,更是引领了在线学习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信息素养和交流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电子白板、 平板电脑、互联网技术等,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课堂呈现别样的风采。
总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本真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质,我们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追求,并在这种追求中与学生共同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