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心理研究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7-12-16王芳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注意力素质

王芳

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要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性格。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性格。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是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别,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它是因材施教的基本依据。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在任教几年的过程中,首先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心理倾向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组织教学管理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注意力”这一个问题。每次一踏入班级,为了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在两个班级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第一个班级中学优生较多,整体听说能力强,心理倾向为喜欢与教师用英语进行互动,故每堂课上,我都由一个话题开始,谈爱好、谈礼物、谈迪士尼乐园、谈台湾岛等,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竭尽所能,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上来,再顺势利导进入这堂课的主题。第二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主动性不强,但是他们喜欢大声朗读或齐读,于是我在课堂上就他们大声朗读或齐读。学生在读单词、读句型、读短文的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在同一个班级中我会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智能结构和品性结构,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活动的目的性,可行性和层次性。

二、 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情引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困生和学优生相比,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差异最大,而智力方面的差异最小。事实上,学习成绩的优劣更主要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正处于发展时期,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1.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扉。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英语教学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溢美之词、激励之语、欣赏之言和赞扬的各种手势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从而使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实践表明,这最能保持学生积极顺畅的学习心境,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正如教育家第思多慧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2.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学生如增强自信心,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就明显好转。

许多学生上英语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适当降低发言的难度,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优点,这样学生逐步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发言,大胆地进行英语会话。尽管有的学生偶尔说错了,可同学们发出的是友善的笑声。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等各种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

三、 探究学生心理特征,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探究学生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探究学生心理特征,运用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的经验,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 抓住学生好唱的心理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音乐。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学时可以歌引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几乎每堂课都有歌声,有时还配上拍拍手、跺跺脚等,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

2. 抓住学生好动的心理

初中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难持久,在长达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时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教法,创造新的吸引力,给予新的刺激,激发新的兴趣。

3. 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

这个年龄的学生好胜、好强、不服输,适当的竞赛活动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经常在任课班级举行一些竞赛性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谜语竞猜等,使全体学生全力以赴,踊跃参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满足了学生好胜心理。

4. 抓住學生好表演的心理

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适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爱表演的欲望,在上对话课时,我常让学生分组表演,鼓励他们选用适当的道具。每到这时,学生激情高昂,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不甘示弱,而我也尽量满足他们,以此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学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健康规律,抓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注意力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让注意力“飞”回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阅读理解两则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