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特点与培养措施研究
2017-12-16赵吉松
【摘要】科技领军人才是人才资源中尤为宝贵的资源,是自主创新时代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本文分析了科技领军人才的必要性和内涵;从内在因素、外部因素、创造实践三方面探讨了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特点;培养措施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培优班学业导师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指导方法研究”(编号:2015-2-6)。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9-02
一、科技领军人才的必要性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可见,我国正处在一个急需科技领军人才的时代。科技领军人才通俗而言就是学术带头人,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领军人才必须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所从事的领域具有比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二是必须具有带领科研团队取得创造性成果、培养团队成员成长的管理能力。
二、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与规律
内外因综合效应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基本规律[1]。这个规律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创造实践作为途径、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内部因素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外部因素是人才成长必要条件,创造实践在人才成长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本文从内在因素、外部因素、创造实践三方面探讨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1]。
(一)内在因素的特点
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纵多因素中,智商其实只占了一小部分(20%左右),而个性特征比如宽厚、自信、坚毅等因素却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把后者称为情绪商[2]。具体而言,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通常具备以下内在因素[1,3-5]。
1.科技领军人才具有高目标的成就动机
文献[1]对上海市的287位科技领军人才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这些人才多有高目标的成就动机,他们中大多数把目标瞄准在世界的、先进的、前沿性的一些科研项目。
2.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科技领军人才需要具备坚强的毅力,坐得住冷板凳。坚忍不拔、有耐心,经受困难、忍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强是领军人才的鲜明特征个性,也是对科学家个人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发明了汉字激光排版系统的王选为例,他在此之前承受了十几年的寂寞和默默无闻。
3.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优化的智能结构体系
科技领军人才的知识结构往往是三层次的、蛛网式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内核层由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组成,中间层往往是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组成,外围层由基础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来构成。这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所以,科技领军人才一般具备基础宽、功底厚、综合能力突出、适应性强、创新能力特强的优化智能结构体系。目前,国外高校执行多年的宽口径、重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正是由于这一理念。
4.科技领军人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科技领军人才的感召力、影响力往往使他的团队群体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心理认同感。科技领军人才在专业上开拓创新,在团队中树立榜样,其人格魅力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崇高的科学道德。科技领军人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尊重科学事实,追求学术民主,是道德的典范。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非常倡导民主学风[2]。一次是他鼓励钱学森发表与当时的大权威冯·米赛斯观点不同的意见。另一次是因为一个学术问题和钱学森发生了激烈争论,但事后经思考发现学生是对的,第二天一上班就向钱学森道歉。
第二、深厚的专业造诣。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是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根本条件,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领军人才的关键依据。只有具备某一领域系统的、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才能有足够的威信去领导一个团体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推动一个学科的发展。
第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科技领军人才区别于单纯技术尖兵的核心要素。现代科学研究通常不是一个人的精力所能够完成的,科研团队就显得特别重要。科技领军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技术协调能力,能够在团队工作中合理分工,用人所长,在被領导的团队成员之中形成的一种心悦诚服的影响力和心理认同感。
(二)外部因素的特点
人才成长的因素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社会环境,小环境指家庭环境、教育环境、职业环境等。本文主要分析与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和职业环境。
1.良好的大学教育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6]采访的50位科学家中,几乎全部有着较好的大学教育背景,绝大多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领先大学。
2.丰富的学习经历
丰富的学习经历最主要的一个表现是有国外学习经历。从远期看,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公派留学尽管很快就夭折,但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成为了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民国总理唐绍仪等[7]。从近期看,以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奖为例,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的海归比例分别为66.67%、40%以上、30%以上。由此可见,留学经历对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3.前沿的、顶尖的、先进的科研经历
从事过前沿性、顶尖的科研项目是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共性之一。
4.具有一个前沿性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课题群体
据资料调查,在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特别是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可见,团队几乎是取得大成就的必要条件。endprint
(三)创造实践的特点
1.长期性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科技领军人才的产生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科技领军人才在高难度创新实践过程中通常不是一次成功的,往往是创造、失败,再创造、再失败,再创造,……,直至成功。所以,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过程是长期、曲折的过程。另一方面,科技领军人才具备各种素质、能力,需要常年的积累、全面的发展。
2.创新性
科技领军人才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能够准确判断所从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带领团队开展创造性研究。文献[1]对287位学术带头人调研,发现他们一共创造了1285项成果,其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31项,占10.2%;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的403项,占31.4%。
3.高难度性
科技领军人才从事的科研项目往往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前人研究过没有完成的。这种高难度性还反映在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长周期性。
4.高价值性
通常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者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才具有领先性和前沿性。如果一旦完成的话,能够产生一个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发展科技领军人才的措施
目前我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出大师级科技领军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结合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与规律,本文提出以下培养领军人才的措施[7-9]。
(一)创建培养科研领军人才的名校
大学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科技领军人才几乎都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因此,有必要打造一批培养科研领军人才的名校。名校的创建,从客观环境上讲,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学校内部管理,以及教师队伍良好的整体素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科研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全面打造和提升学校品牌。因而,名校的创办,应以教育科研为武器,吸引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
(二)开放人才培养环境
目前,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还世界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开放人才的培养环境。开放式培养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鼓励支持出国留学,二是加强国际交流。
(三)配合事业单位改革,优化领军人才制度建设“软环境”
科研事业单位往往是科技领军人才诞生的密集地带。因此,要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通过制度创新来公开、公平、公正地发现潜领军人才,为有领军意愿和热情的潜领军人才打造新平台,从而真正营造出一种领军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领军人才的产生,说到底是市场拼搏竞争的结果,因此要在市场大浪中开发和选用领军人才。尤其是要在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中依据德、勤、能、绩的标准,大胆起用青年人才、最有发展潜力的潜领军人才。
(四)吸引世界级领军人才,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领先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大量引进领军级人才。以美国为例,多次修改移民法,鼓励高端科技人才优先移民美国。其H-1B签证移民政策主要是针对各国的科技人才,自1985年至2001年的16年里,H-1B签证领受人员前3位输出国依次是印度、中国、加拿大。据统计,上世纪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就有32个国家的121名移民或外国获奖者为美国所用。
(五)为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条件,构建宽松的学术环境
营造利于人才创新的学术环境,优化政治、经济、文化、法制以及环保等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和潜在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探索新的领域,研究新的问题,实践新的创造,倡导“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管理理念。有了完善的法制环境保障,可以革除潜领军人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领军人才集中精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束语
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艰苦努力,也需要为之良好的培养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与规律,提出了发展科研领军人才的措施,期待能夠促进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科技领军人才的价值、成长特点和开发对策[J].第一资源,2012(6):17-23.
[2]王选.我的成长经历.神州学人[J],2002(7):39-41.
[3]叶红雨,钱省三,孟薇.我国微电子领域引进科技领军人才[J].半导体技术,2004,29(12):4-7.
[4]菜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中国人才[J],2007(7):10-11.
[5]宋成一,王进华,赵永乐.领军人才的成长特点、规律与途径[J].科技与经济[J],2011(6):92-95.
[6]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组.50位科学家的风采科学人生[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
[7]员智凯,李辉.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8]李小平,李春淼.优化领军人才成长环境.中国人才[J],2007(7):14-15
[9]陈超,郄海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卓越人才的选拔与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3(2):93-99.
作者简介:赵吉松(1984-),男,汉,安徽寿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卓越人才培养方法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