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2017-12-16郝双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在激发人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逐渐变成迫切需要。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起步较晚,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处于摸索阶段。文章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策略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编号:DZKY2017B20)。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8-02

推进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不断加强,以双创教育的开展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已在高职院校形成共识。由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仍然存在双创教育目标不明确,与人才培养过程脱节,实践平台短缺,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的路径,对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深化双创教育的目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激发人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也正因此,很多人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目标存有误解,认为学校开展双创教育,就是要学生去开公司、办企业,也因此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可行性存在质疑。其实不然。高职院校实施双创教育,是要经过学校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基本创新创业能力。双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为了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长远的学习和专业发展。

既然是综合素质教育,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双创普及教育,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每个学生心里植入“创新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生根发芽;第二个层次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指导和帮助其制订创新创业计划,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项目孵化。

二、高职院校深化双创教育的策略

为避免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必须将深化双创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构建梯级式双创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的载体,开展双创教育离不开系统、完整的双创课程体系。依据多层次的双创教育目标,在构建双创课程体系时,既要设置适合全体学生的双创通识类课程,更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双创课程和专业课程相互融通、有机衔接,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1.通识类课程设置

通识类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和意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2.进阶类课程设置

进阶类课程是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设置的选修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创办企业的一般流程,包括商机选择、项目评价、企业注册登记、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掌握创办企业的一般流程。

3.实战类课程设置

实战类课程是为少数有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开展的课程。可以聘请创新创业导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计划,将科研课题、专利成果等进行总结、提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开展实训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符合职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双创教育中,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对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效果显著。平台的搭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实训实践项目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实训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将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入职业能力。按照任務布置—实验实训方案或产品设计—人员组织---材料物品准备----方案实施---实验结果分析—教师评价—学生总结提升的流程进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实验实训中不断研讨创新方案、改进实验实训过程。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益求精,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得到良好训练。

2.引导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或教师主持的项目

鼓励和允许学生参与学校引进的企业项目,和教师一起融入项目建设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或项目,由教师带动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也可以跟随教师,参与到教师的企业服务中去,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双创大赛

从2015年起,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推动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平台资源,积极开展校内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

4.开设双创讲堂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知名教授、典型创业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学术交流报告,将最新的前沿技术、创新创业案例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视野;鼓励专业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定期举行学术报告等活动,就所研究的领域及科研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情况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endprint

三、高职深化双创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双创师资

采取“以培养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专职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建设一支稳定的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创教师可以在知识技能和信息渠道等方面为学生双创提供保障。

1.知识技能保障

精通专業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教师为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性问题。

2.信息渠道保障

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渠道,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案例追踪等。

(二)双创场地

场地是实施双创教育的基础设施,大致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学校自建,学校使用专项资金,构建一定规模的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二是教学单位自建,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实训室使用功能,设立如市场营销策划创业室、会计创新创业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网络、电脑硬件、专业软件等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保障;三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双创教育专用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创造软硬件环境。

(三)双创机构

双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学校层面要成立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加大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在教学单位层面要成立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学生的双创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介于学校层面和教学单位之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具体做好双创教育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四)双创资金

资金可以通过内部投入和外部争取两个途径来筹措。内部投入主要是从学费中列支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外部争取包括通过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专项课题申报、深入校企融合等方式积极争取上级专项经费和企业赞助资金。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学生创业项目、表彰在创业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和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相关的调研学习、宣传交流、系列讲座等活动,以及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成果孵化的资金扶持等。

(五)双创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为保障双创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制订弹性的学分制教学管理规定,将学生完成的创新社会实践、论文发表、专利发明、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跟随教师企业实践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等;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解决有创新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出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量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成果孵化机制与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参考文献

[1]郭冰清.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战略选择[J].中国商贸,2013,(20):191-192.

[2]华春革,王晶晶.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3):240-241.

[3]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9):43-46.

[4]刘沁玲.基于创新型创业个体特质分析的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J].学术论坛,2011,34(05):184-189.

[5]高常水,许正中,潘海生.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64-68.

作者简介:郝双美(1978—),女,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