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与教学策略

2017-12-16于新岚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于新岚

摘要: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探讨了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教学评价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用心体验,发展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加强课程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该门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将生活化理念引入教学内容

最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是结合学生自身生活进行导入,比如在开始思想道德课程时,可以提前设计好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课要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是能够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回家跟父母讲述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生活化的要求。结合学生们已经具有的社会经验和科学体验,发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重新认识。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同学们在课程中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是一门延伸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可以把这门课程延伸到科学、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结合生活现象,解释教材内容,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更有教育意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自身经历相结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平时生活中多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历情况,根据他们所能接受知识的程度设计课程,多设计一些开拓思维的游戏或者趣味活动,引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将生活化理念引入教学情境

教学情景化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来说非常重要,仅仅将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往往很难接受,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将课本上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加以改编,形成一个个小故事或者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这样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而将生活化理念引入教学情境对于当代的教育来说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尤为重要。教育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者,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自身素质,能够有效地带动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时要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在课上要和学生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学生们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比对教材的感知能力强得多,所以他们更喜欢从生活的角度学习知识,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几个短视频给学生们播放,也可以找一些短情景剧剧本让学生们自己表演,这样不仅是他们学习到了知识,也从学习中获得了乐趣。

三、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案例,老师可以举一些例子来吸引学生,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成认识上的冲击,思想上的震撼。宣传法制栏目,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多加劝诫,用实际的例子教育学生拒绝诱惑、打架斗殴,不要迷失自我,让学生切实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量做到生活化在课堂上感受不同角色的转换,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深层次的理解,进而理解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使学生提升品质。

四、生活化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了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自己产生兴趣,要合理化教学,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教学方法还是分很多种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让一成不变的思想品德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中,教师需要多种方式联系生活的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改正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之后的结果,也就是利用评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在应试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更是为了将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为今后更好地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思想品德課堂知识虽然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其源泉就是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巧妙地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切实地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2013(10):172-173.

[2]何赛美.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5):156-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