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泡菜城”融出大产业
2017-12-16张岩
张岩
“中国泡菜城”融出大产业
一坛小小的四川泡菜,依靠产业融合就可以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国泡菜城”形成了订单合同、绿色种植、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农业产业融合园区。这里有万亩绿色泡菜原料种植基地、近30家大型泡菜企业和全国第一个泡菜4A级景区等。
“中国泡菜城”总体规划面积13.6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泡菜食品及配套产业。今年6月,“中国泡菜城”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订单成就“绿色”种植
东坡古称眉州,因孕育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而闻名世界。这里有文字记载的泡菜制作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相传商代时期,彭祖在炖鸡做菜时用盐来腌制蔬菜,这就是最初的泡菜。
据史料记载,酷好天下美食的苏东坡当年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曾利用泡菜烹制“东坡肘子”、“东坡鱼”等人间美味,还留下《菜羹赋》、《东坡羹赋》、《老饕赋》等100多篇诗文,由此,东坡泡菜便随着大文豪从政行吟的足迹和优美诗篇,名扬天下。
2006年,东坡区被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称号,从此,“东坡泡菜”产业走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2012年开始,东坡区连片集中打造泡菜原料种植基地。绿色、安全成为重要目标。除了新建道路、沟渠,还全面推广诱虫黄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施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泡菜加工企业也对“绿色”的要求更直接,“先签合同后种植,企业要求写在合同里,不达标就卖不脱。”
2013年,东坡泡菜产业带动全区15.5万户农户种植原料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全年加工蔬菜达140万吨,泡菜销售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目前,对基地示范绿色种植的经营主体,眉山市补贴400元/亩,东坡区补贴400元/亩。下一步,他们将探索建立企业共担机制,把基地经验推向更广区域。
技术产出“高科技”泡菜
目前,眉山泡菜行业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还正在与日本、韩国合作发起制定泡菜国际标准。“东坡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104.6亿元。
2012年7月,我国目前唯一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开馆。该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
在泡菜博物馆,大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泡菜。泡菜制作演示区里,各色新鲜的蔬菜和泡菜坛引人注目,新奇的水果泡菜现在已经被打造成了新产品,口味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泡菜不但不会有亚硝酸盐等安全隐患,还富含乳酸菌等对身体有益的成分。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加工泡菜技术,这是一项获得国家食品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的技术,取一小袋乳酸菌菌包,一袋母料放入坛内,倒上凉白开,搅拌均匀,放入洗净的蔬菜,静待一周左右时间,就可吃到新鲜的四川泡菜。在泡菜博物馆一角就有两个显微镜,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泡菜里的乳酸菌如何对蔬菜起作用。
泡菜城中近30家大型泡菜企业也是利用产业融合优势不断创新,其中一家泡菜企业研究出的泡菜优势微生物智能反应器,成为全国首台智能自控泡菜发酵反应器,投产使用后解决了四川传统泡菜大规模、高产量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
泡菜工厂也能“卖风景”
眉山东坡区省惠通食业公司作为“中国泡菜城”旅游线路的一站,今年3月开始试行工厂游,和旅行社合作,除了参观,游客还会购买厂家直销的产品,宣传和经济效益兼得。
眉山东坡泡菜让泡菜不但可吃、可看,还可玩。去年,眉山东坡“中国泡菜城”成功创建4A景区,目前已形成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泡菜广场、企业观光生产线等旅游景点。仅去年一年,该景区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多万元。
一坛泡菜实现了蔬菜种植、泡菜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