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2-15孙瑶张靖雯徐浩森王兰朱晓敏
孙瑶 张靖雯 徐浩森 王兰 朱晓敏
[摘要]一直以来,大一新生初入大学的适应问题备受关注。无论是从生活上、心理上抑或是其他方面,他们都需要经历一个从高中转向大学的过渡期。而他们能否尽快地顺利通过这个过渡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文章基于对大一新生及高年级老生的问卷调查,从不同方面对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208
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神圣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不仅是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更是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跨越。大一新生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习、生活,他们要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抽离出来,去适应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同时也要承受与中学时代截然不同的压力。这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焦虑。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及时调整,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还有可能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如何帮助并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
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朱晓敏老师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4级学生张靖雯、孙瑶、侯斌和2016级学生徐浩森、王兰共同参与的北京市级URT课题“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研究”,就是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全校大一新生及大二、大三部分老生中发放问卷,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该项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大学新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1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
11生活方面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即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朋友,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他们首先会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绪,还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等身体上的不适,再加上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是新面孔,他们就会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现象。
在读大学以前,他们一直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总有父母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替他们安排好一切事情。而上了大学以后,绝大部分学生是生活在大学宿舍,这就意味着没有了家人的照顾。作为一个大学生,他们要学会独立,首先就是生活上的独立,也就是他们要自己去打理生活中的一切。
正如图1所示,当下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父母总会为他们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细枝末节,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初入大学的他们,要靠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曾被安排惯了的他们就会感到惶恐不安。
图2课余生活状态
数据来源:自拟调查问卷。
另外,作息时间的突然调整、课余时间的大幅增多等,也使得大一新生难以适应。如图2所示,只有较少一部分学生能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丰富且有条理;而绝大多数学生的课余生活处于忙碌且混乱或者无所事事的状态。这些情况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困惑,对大学生活失去信心,逐渐出现消极情绪。
12学习方面
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最多,如图3所示。的确,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别最为明显。
高中时代,是针对三四十名学生的小班教学;而到了大学,通常是针对整个系的学生的大课堂。高中时代,以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则会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到了大学,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大学生学习的关键。如果他们无法从高中的学习方式中快速转换出来,就会感到很不适应。此外,高中时代他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到了大学里,大多数同学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学。随着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他们学起来会感到困难,同一知识点也不再有老师反复地讲解,他们的不适感就会变得更加强烈。正如图4所示,大多数大一新生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他们会感到迷茫困惑,进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13心理方面
大一新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心理落差。首先,高中时老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学生高考,总把大学描述得很美好。当考入了大学的他们发现现实中的大学比想象中的差很多时,这种心理落差就会很大。其次,大学校园里若把同学之间相比较,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物质层面的差别,从吃、穿、用等方面能很明显地看出有些同学家庭条件很优越,那些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同学就会自以为不如他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大学里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身边不乏优秀的同学。在中学时代原本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到了大学里发现自己很普通,甚至听不懂类似高等数学这样有难度的学科,他们就会感到沮丧、不安,甚至情绪低落。如果这种心理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14人际交往方面
在大学里你会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这就意味着你要和性格各异、兴趣爱好广泛、风俗习惯不同的同学朝夕相处,尤其是宿舍生活中。大一新生要面对的是比高中复杂得多的交际环境,不再是像高中那样只有老师、家长、固定好友的朋友圈。高中时代更多的关注点都在学习上,从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这就导致很渴望友谊的他们到了大学里由于恐惧心理而不敢积极主动地去交朋友,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尴尬局面,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身处陌生的环境,又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有些心思过于敏感的同学还会因为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而过度紧张,从而吃不好睡不好。当这种情绪难以得到释放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经常和老朋友联系,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如图5所示)。
2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
21学校方面
从中学的角度看,众所周知,中学时代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因此他们更看重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中学的老师总告诉学生,“只要专心学习,不要被其他事情所干扰”。中学生只想着學习,对其他的事情全然不顾。中学缺少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适应环境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后很难适应大学生活。endprint
从大学的角度看,如果学生对大学校园的各方面条件满意度过低,也会影响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地理位置无优势,出行不方便;学校周边没有银行超市等。
因此,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问题。
22地域差异
以上调查是以我们学校的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由于我们学校在北京,所以生源分为京藉和非京藉,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尽管大部分学生是在本地读大学的,但仍有部分学生是离开家乡到一个新的城市读书的。不同地方的学生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饮食习惯、语言文化等要交叉到一起。初到新环境,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天气气候、空气质量、水土不服等自然因素导致身体不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生活。
23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物质层面的对比非常明显。这里主要指的是家庭经济条件,这也是大学同学间物质攀比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生活在城区的学生会表现得更自信,愿意与人交流,因此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强。相对而言,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农村出身的学生则表现得不如前者。
另一方面,就是家庭教育,具体指父母管教态度、父母关系、家庭气氛等。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教育方式塑造了孩子不同的性格。一般来说,开放式教育会让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这种性格使得他们与他人交流能力更强。当来到一个新环境时,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遇到的阻碍会比别人更少。而性格内向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相对较弱。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大一新生的适应生活问题上。
24个人因素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客观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
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客观的外在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我们能决定我们的主观意识。大一新生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当生活、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形成一种及时解决问题的意识,即使有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致使他们难以仅仅依靠自己将状态调整到最佳。对于过于追求完美的大一新生而言,由于还未适应新环境,倘若生活中事事不如意,他们就会出现紧张、忧虑等消极情绪。
3解决大一新生适应问题的对策
31学校引导
校方要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给大一新生正确的引导。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请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开展心理辅导课程等。学校应该将大一新生集中起来,从校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入手,用鲜明的实例让学生正确看待环境适应问题,引导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32前辈辅助
老师、父母、学长学姐都是大一新生的前辈,他们的不同角色决定了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通常大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已经带过了很多届学生,他们接触过性格各异的学生,也处理过各类复杂事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大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密切关注大一新生的动态,尤其是情绪上的波动,引导、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父母陪伴了孩子很多年,他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大一新生处在一个新环境中,身边又没有亲近、可以信赖的人,当他们出现各种不适问题时,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值得依赖的人。作为家长,更应该经常关心孩子,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向辅导员或班主任反映。
可以说,学长学姐是大一新生最亲近的前辈。他们已经从当初的青涩中成长起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可以称为“过来人”。事实上,大一新生对他们的信任度也相对更高。所以,学长学姐可以用现身说法的方式给大一新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他们答疑解惑并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3自身调整
大一新生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看待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尽量避免对适应问题产生“是我自己有问题”等理解上的误区;其次,要积极面对并主动解决问题;再次,要敢于与他人交流,当遇到问题且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敢于向班主任、辅导员、父母、学长学姐或亲近的朋友抒发心情、寻求帮助;最后,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在学习方面,樹立明确的目标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会帮助大一新生尽快摆脱迷茫困惑的状态,向着自己的目标大步前进。同时,也要学着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欠缺并及时改正,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出现的种种不适应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每一个大学生都经历过的。从大一新生的角度来讲,不必紧张不必惶恐,只要正确对待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辅导员,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对大一新生的大学适应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去迎接未来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许蕾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3):97-99
[2] 于晓波促进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6):74-77
[3] 侯春峰新时期如何开展针对性的入学教育[J].青年时代,20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