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预审答辩制探究
2017-12-15刘晴骆奕曹鹏
刘晴+骆奕+曹鹏
摘 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有效地严把党员入口关。预审答辩制的实施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民主度与透明度,提高新党员的发展质量,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预审答辩制;学生党员;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90-03
党员队伍是党的活动主体,党员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因此,党员队伍建设是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的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更承担着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使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政治使命。
从近几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計数据分析来看,2004年,中共发展党员数量达到241.8万,之后,党员发展数量逐年递增。2012年,中共发展党员数量达到最高峰值323.3万名。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2013年5月2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修订1990年《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将十六字总要求写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总则,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原则、标准、程序和领导责任、工作纪律等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适度规模,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政策出台后,党员数量调控效果明显:2013年全国发展党员人数为240.8万名,与2012年相比减少82.5万名,降幅为25.5%。2014年和2015年的发展党员人数分别为205.7万名和196.5万名,降幅分别为14.6%和4.5%。发展学生党员从2013年起也逐年下降,2014年和2015年降幅分别为18.9 %和6.4%。
在发展党员十六字总要求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意愿仍然持续高涨,如何在具体操作中严格发展党员的工作程序和纪律,好中选优,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就,比如大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热情高,党性原则比较强,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处于19—24岁之间的大学生,目前以95后大学生为主体。他们出生成长于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和信息化时代,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但同时,他们多数具有独生子女成长背景,自我中心意识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党的理解和感情不是特别深,政治参与不太积极,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缺乏历史感和全面性,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理论的影响。因此,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把入党看作提升自己就业、晋升等各方面竞争力的途径,还有些学生只是出于盲目的从众心理,把入党当作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二)发展党员程序不够完善
不少高校对于学生入党前的考察考核缺乏完善的体系,往往忽略党员的政治标准,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优异表现;或者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过程要求过于宽松;或者发展党员走过场,党员材料临时突击补充;或者不能严格有效地执行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原则;或者“凭关系”、“搞照顾”、“暗箱操作”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有待提升。
(三)党务工作者专业性不够
在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构成中,一般由辅导员兼职承担党务工作,而他们还同时肩负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事务工作,因此精力无法全部放在党务工作上。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工作站的负责人多由学生担任,且任期一般为1—3年,这会对工作的连续性和经验积累产生不良影响。另外,高校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其业务水平不高,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做工作“凭直觉”、“看心情”,随意性和盲目性较高,导致所辖工作枯燥乏味,所辖党员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忽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
绝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党员,却疏于对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于是出现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他们对自己逐渐放松要求,责任和奉献意识淡薄,模范作用和先进形象缺失,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预审答辩制的实施过程及意义
预审答辩,多用作法律术语,是指对答辩者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现场听取答辩者的情况叙述并进行提问,最后根据答辩者的表现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出裁断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积极探索将预审答辩制引入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认真审查拟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入党条件,发展程序是否严格规范,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并组织拟发展对象进行现场答辩,了解检验他们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各方面表现情况,取得了较好效果。2010年6月,上海教工委印发《关于上海高校进一步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发展党员时扩大民主,推行入党答辩制,即支部大会讨论拟发展对象前,通过对其入党动机、党的基本知识和日常表现情况等组织答辩,更加深入地了解发展对象。2012年5月,江苏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发布《江苏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实施办法》,要求院(系)党组织在预备党员转正前,一般应组织不少于1/3拟转正的预备党员参加转正答辩。由此可以看出,预审答辩制已逐渐成为高校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的创新实践方式之一。endprint
2013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改变以往以集体会议讨论进行党员预审的模式,开始试行发展党员预审答辩制。预审答辩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5个部分。
1.由各学生党支部按照学生党员发展名额的1.2%—
1.5%,从符合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发展对象中酝酿预审名单,并将他们的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思想汇报,政审材料,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考察表等材料交给学院党委预审。
2.提前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将通过预审拟参加答辩
学生的信息、答辩时间、地点和程序进行公示,提前让学生们了解相关流程和环节,接受学生们的广泛监督。
3.确定参加答辩会的评委和观众。评委主要由学院党委委员、关工委委员、辅导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支部成员等组成。观众则邀请对拟发展对象比较熟悉的支部党员和班级学生代表参加。其余观众不做限制。
4.进行现场答辩。首先由答辩者介绍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陈述自己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的优劣势;接着由学院党委委员、关工委委员、辅导员和黨支部学生党员等组成的答辩小组根据拟发展对象的实际情况,就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客观题提问,针对入党动机、理论修养、政治觉悟或时事观点等进行主观题提问,了解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现实表现。最后由答辩小组打分评议并现场公布打分情况。
5.及时召开会议,综合评估拟发展对象的现场答辩情况和平时表现,按照各50%的比例得出最终成绩,并确定发展名单。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不好、自身综合素质也不够突出的认定为答辩不合格,对其继续进行教育和培养。对于答辩通过者,各党支部可以按照程序发展党员。
预审答辩制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预审答辩制的实施可加大对拟发展对象的考核
力度,使党组织对拟发展对象的政治思想、历史和现实表现以及对党的认识程度等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可使党员发展工作走上规范化、民主化、公开化的轨道,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切实把群众公认的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及时吸收入党,把牢发展党员的“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2.预审答辩制是一种类似差额选举的竞争机制,其实施过程让拟发展对象和在场的党员、群众感受到党内生活的严肃性,激励他们自觉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深化对党的认识,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观念。
3.预审答辩制的实施可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
度和公信力,促使党务工作者和党组织能自觉按照发展程序,坚持发展党员标准,防止和纠正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使党员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落实,同时也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使更多的党外群众在参与和监督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引导,加深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更加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实施预审答辩制的注意事项
在大学生预审答辩制的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在发展党员中开展预审答辩工作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认真进行研究部署,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成立预审答辩小组,把推行预审答辩制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扎实地加以贯彻执行。
(二)严格执行民主测评、公示制度
执行民主测评制,对拟发展对象组织召开面对面的群众意见征求会或者背靠背的电话、书信、QQ信息留
言、易班党建平台测评,广泛征求学生、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的意见,全面考察和了解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学习工作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确保评议的真实可靠性和公平公正性。另外,答辩前后,要对拟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答辩结果通过学院党建工作网、微博、QQ群、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公示,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尽量最大范围地征求党内外意见。
(三)预审与答辩相结合
答辩前,预审答辩小组要对拟发展对象的入党申请书、培训考察情况、政审材料、思想汇报等材料进行预审,进行严格而全面的考核。答辩时,由于拟发展对象的性格、表达能力等各有不同,因此要注意因人设题,不搞统一标准,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尽量避免答辩学生因为紧张而影响正常发挥。最后要注意综合党支部提供的拟发展对象在日常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加以科学判断,不仅要考察他们的答辩表现、学习成绩和工作实绩,更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考察他们在实践中是否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杜绝“卡比例”或“分指标”等做法。
(四)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其他程序和环节相结合
比如政治引导环节做到早启发、早引导、早发现,尽早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表现优异的入党申请人队伍;培养考察环节要加强培养、教育和管理,指导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学习,加强政治信念、群众基础、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成绩、工作热情、奉献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考察;发展接收环节要认真召开接收预备党员大会并充分讨论做表决。这些环节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党员质量,将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以保持和升华。
(五)及时鼓励预审答辩未通过者
对于参加入党预审答辩的未通过者,答辩小组应及时找学生本人谈话,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和闪光点,帮助他们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与帮助,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继续向党组织靠拢。
总之,高校学生党员预审答辩制不仅可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思想教育,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让拟发展对象自觉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和成长,还可以对拟发展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员预审答辩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根据实践结果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预审答辩制逐渐落实为科学、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使之真正成为发展党员工作中教育、考察、监督的一个重要关口,并借此不断提高党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Z]. 中办发(2014)33号.
[2]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实施办法 [EB/OL].[2016-07-18].http://www.ec.js.edu.cn/art /2012/5/11/art_10054_129003.html.
[3]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关于上海高校进一步做好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 07-18].http://sh.ggw.edu.cn/ggzx/tztg/20130730 -1727.shtml.
[4]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5]刘振杰,陈梦婷.大学生入党答辩制的探索与思考[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