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个小人物的万里长城

2017-12-15章夫

看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强征孟姜女秦始皇

章夫

历朝历代的人们把对当局的怼与怒,都融进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予以喧泄,长城背后,是历代帝王以此为统治标志的“接力棒”。一定意义上讲,秦朝是背了历代统治者的黑锅,但秦王朝的暴政与酷治,不可否认地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同题文学创作中集中的矛头所向。

不断丰富的谣言

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国派兵攻打卫国和晋国,撤军时又攻打临近的莒国(今山东莒县),不料两位大夫杞梁和华周相继战死。齐人载两位大夫遗体回临淄,他们的妻子迎接丈夫遗体时,哀号撼地,一时成为齐国的谈资。

杞梁妻认为自己的夫君有功于国,而齐庄公的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今天,在山东临淄齐都镇郎家村,还可找到杞梁墓的遗迹,因地处村东,当地村民都称这里为“东冢子”。

这段史实最早记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自春秋时期以来,这件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哭夫”情节的增加,最初是《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是各种文献里第一次出现“哭”的记载。“崩城”情节的增加,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呃。”后来,《列女传》里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就像接力赛似的,人们对这个故事添油加醋乐此不疲,一点一滴,一字一句,不断丰满。到西汉时,杞梁妻的故事初具规模,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到东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到了唐代,还用移花接木的手法,由齐国临淄城移植到了秦始皇时代的秦长城。也就在这个时候,“杞梁妻”成为有姓有名的“孟仲姿”,以后故事的流传中又被改为“孟姜女”,而丈夫杞梁,则变成了“范喜良”。

让人意外的是,诗仙李白也加入到热闹的演绎队伍中来,他写出了《东海有勇妇篇》一诗:“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李白眼里,杞梁演绎成了梁山,杞妻不但哭倒了城,还哭崩了山。

之后的历史时空,人们对这一故事的热情一直高涨,其丰富的想象力也不断翻新,真算得上中国最为经久不衰的谣言接力赛了。

谣言背后的历史事实

明代大修长城而招致的民怨,远不低于秦朝,民间为了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又挖空心思在历史故事里寻觅灵感。他们把杞梁妻改为“孟姜女”,将杞梁改为“万喜梁”(或范喜梁),全新版本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这个时候得到全面升华。

可以说,历朝历代每修一次长城,民间都会把“孟姜女哭长城”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搬出来,从而添加新的想象不断演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来。成为不同时代同一主题的“控诉长城宣传品”。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则故事,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为何有如此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不断花样翻新的故事里,“孟姜女”和“长城”无疑是两个绝对的主角。如果对这两个主角加以分析与研判,便不难理解这个故事为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先说长城。2000多年来,围绕中国的长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爆发了无数次血腥的战争。一道城墙的修筑持续了2000多年,这无疑是人类奇迹。许多帝王、设计师、工匠、将领和士兵等等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如果追述长城的最初动因,可以上溯至城邦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一开始只是许多段的夯土墙。在中国北方,没有国家安全感的燕国、赵国和魏、秦等诸侯国,为防御少数游牧民族的侵扰和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击,各自画地为牢,修筑城防工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一段段断断续续的土墙连接起来。自此,那些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墙体,开始被统称为长城。

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秦时修筑长城者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戍防的军队,充军的犯人和强征的民夫。《史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是大将军蒙恬在打退匈奴之后,以三十万大军戍防并修筑,经过九年时间修成。因为长城,秦律专门还有一种叫做“城旦”的刑罚,意即罚去修长城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焚书坑儒的主张,“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凡抗拒不烧书的,就在你脸上刺字涂墨后罚去修长城。

为了确保长城的修筑,秦始皇还强征了五十万民夫。事实上,修筑长城强征民夫的情況,各个朝代都使用过,非秦所独有。以南北朝时期为例,百余年间就强征了民夫三百余万。

再说孟姜女。作为哭长城故事中的绝对主人公,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与孟姜女这个角色十分符合民间审美和历史审美莫不息息相关。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里,长城代表权势,代表暴政,是恐怖的符号;孟姜女代表弱者,代表芸芸众生,是反抗的重要标志。

抨击得最有血性的也最为猛烈的,当数唐末诗僧贯休莫属。他在一首乐府诗中写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勿用置疑,这样的书写,已经把一个家庭的悲剧归咎于当朝的政治黑暗。

历朝历代的人们把对当局的怼与怒,都融进了这个“哭”的故事里予以喧泄。长城背后,是历代帝王以此为统治標志的“接力棒”。一定意义上讲,秦朝是背了历代统治者的黑锅,但秦王朝的暴政与酷治,不可否认地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同题文学创作中集中的矛头所向。

两干余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登上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城楼或是其他长城关隘,看见那宛如莽奔驰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时,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滋生出不同的感慨——那便是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对于长城最鲜活的解读,且常解常悟,长读长新。

猜你喜欢

强征孟姜女秦始皇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
强征劳工,日企只对美国道歉
日官房长官辩称没否认“河野谈话”
问题
孟姜女姓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