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素质教养不是自由散漫

2017-12-15魏蔻蔻

中华家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庭聚会欧美教养

我从荷兰回到中国,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轻的家长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家长对我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得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对我说:“我们家很民主的,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少干涉他。”

这种论调很让我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都不具备一个正常的交流能力,谈何“素质”呢?

大家都知道荷兰是个开放自由,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但自由不是你认为的自由。譬如,在幼龄教育里面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遵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也是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

教不好孩子的妈妈要“培训上岗”

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八社会和团体的过程。

有時候,家长自己也要接受培训。如果孩子不幸被确定为“问题儿童”,那就只能去收纳有行为和社交问题的孩子的特殊学校了。

我有个荷兰朋友有个4岁的儿子,上学前班的第一周,经常去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老师制止他,他就大哭跺脚,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就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

孩子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师那里,在候诊的时候,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妈妈对他说:“你只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

此后孩子依样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师看在眼里,一进诊室,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为她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

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你还不具备,所以必须要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资格。”

第一次咨询,医生就严格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的发泄情绪和不满,不会被姑息。

孩子的社交素质通过和大人平等聊天习得

再说说孩子的社交素质。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的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我先生是荷兰人,他家是个大家族,孩子众多,每次家庭聚会少则三十几号人,多则六十几号人。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在绝大多数时间(比如吃饭,下午茶和家庭游戏时),孩子们都必须参与和亲人的互动。在他们的活动时间没到和大人没有允许之前,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我先生的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聚会因为人多,一般的传统就是吃上一道菜,大家就换个位子,好去和坐得远的亲戚也能聊到天。

为此,表哥的两个儿子,一个10岁,一个14岁。14岁的孩子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十五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两分钟内必须回来。”

孩子没有讨价还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还站起身给大家幽默地声明:“我在以后的三十分钟内,身心全是大家的,可是之后,我每十五分钟会去看一下美国足球队的赛况,如果谁对‘最强大的美国队的比分感兴趣,举手,我负责给你们更新!”

我坐下来,对面刚好是10岁的弟弟,还没等我开口呢,孩子说话了:“蔻蔻,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交流?荷兰语还是英语?我知道你肯定更想说中文,可是抱歉我的中文只会说几个菜名。”旁边,姨妈、表舅和两个姨婆在聊宗教发展变革对欧洲现在政体的影响,他一样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一两个问题,并讲讲美国的宗教情况。

教养是全世界通用的

其实我们中国家庭也有很多有原则的教养方式,我自己就是从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出来的,所以我的教养和荷兰的这些规矩不谋而合。其实这种教养,教导的是一种对形式感的尊重,也是对自律和公众责任感的培养。想想看,在一个社交场合,最重要的不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自我约束力吗?而这种能力,就是从一点一滴,耳濡目染的家教和社会环境里学到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一些基本的礼仪和约束力,不要再说“那是欧美的自由和素质”,因为这样的孩子在欧美肯定会被边缘化,无法受到欢迎。素质,不是欧美才有,一些价值观和素养是全球共通的。把放纵当自由,把任性当个性,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素质教育。

(魏蔻蔻 生物科学博士,目前定居荷兰)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聚会欧美教养
德家庭聚会,36人感染
跟踪导练(三)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生意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会议资源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