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商务俄语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2017-12-15王淼
王淼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的国际商务往来愈渐频繁,对高级商务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俄语翻译硕士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商务方向高级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特点以及丝路经济带发展对高级商务俄语翻译的要求,探讨了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俄语;翻译硕士;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30-03
2013年,在对中亚和东南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4个(除中国外),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等十多个国家使用俄语。2015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丝路经济带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三条经济重点发展线路分别为: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不难发现,这三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都与俄语紧密相连。由此可见,俄语在丝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既精通俄语,对丝路沿线俄语国家国情有一定研究,同时又具备国际经贸、金融、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商务方向高端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则成为丝路经济带稳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丝路经济带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丝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则是各国政府、各族人民关切的重点。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推进,我国与丝路经济带沿线俄语国家之间双多边机制下的国际贸易洽谈日益增多,国际商务往来信函、两国公司或企业间签署的贸易合同数量激增,这在极大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该领域的高级俄语翻译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我国现行的商务方向高级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
一、商务高端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级商务俄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基本上是由设有俄语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的各大高校来完成。国内的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于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旨在为我国提供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翻译语种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泰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成立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除此之外,翻译教指委负责编写同课程设置相配套的教材、工具书、参考资料,加强各培养高校与高级翻译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中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已由最初设置的15所高校激增到了206所,其中至少有21所学校开设了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数量增长速度之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内对外发展对高级翻译人才的刚性需求。而这一需求则成为促进设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高校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原动力。开设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各高校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本校专业办学特色,培养适应中国与俄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級俄语翻译人才。
目前,在我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经贸活动中,从事翻译工作的俄语翻译硕士总体情况为:优势——外语好,与外国人交流方便,对所在国家的国情有总体的了解;劣势——不具备国际贸易、金融、管理等专业知识,或者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再好的外语功底在大量专业术语、专业表述的面前也会变得苍白无力且孤立无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设有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培养方案中较为侧重的是学生对翻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传和交传中的一些翻译技巧的掌握。虽然这些院校也开设了经贸、金融、法律等非外语专业课程,但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课程难度较高,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课上所学内容,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2—3年的时间内成为既精通俄语,掌握国际商务专业技能,又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高级商务俄语翻译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是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相关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为人才培养铺平道路。立体化的课程设置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1],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商务俄语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策略
根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翻译硕士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只有修满38学分(或不少于38学分)的学生才达到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要在遵守《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国际商务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系统、完善的课程安排。
(一)必修课
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必修课应包括三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程内容虽然与商务方向翻译专业的相关性不大,但它为人才培养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此类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endprint
翻译具有双向性,既要明白原语的意思,又要用译语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翻译硕士专业,还是商务方向翻译硕士专业,都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又要有扎实过硬的汉语功底(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中国汉语文化”或“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中文水平,在进行汉译俄翻译时,尤其是口译,能够用汉语将交际意图、意象、情感等主要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该课程还训练学生语言或言语的组织能力,使其译语结构清晰明了,富有层次感。
翻译人员对原语和译语语言系统掌握的情况往往影响着其翻译的质量。对原语和译语的语言体系异同点掌握得越清楚,就会在翻译时越准确地选词造句。因此,“原语与译语语言系统之比较”可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本文中的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课程涉及俄汉两种语言,俄语、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中斯拉夫语族和汉藏语系,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在词汇、语音、构词、词法、句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例如,俄语中的词大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通过一系列语法形式体现在语流中。与之相比较,汉语中则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将俄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系统对比讲解,分析其不同点与相同点(或近似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之前对所要进行翻译的两种语言体系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比较。
专业必修课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在实践中解决有可能遇见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必修课要求安排“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重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口、笔译翻译技巧,为下一步翻译实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对于商务方向翻译硕士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翻译理论知识与技巧外,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因此,专业必修课中还应开设“国际商务学”。国际商务,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通常涉及生产、销售、投资、运输等方面;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商业组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之间进行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各种交易活动。由此可见,“国际商务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组织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是国内财经类高等院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而设置的理论性课程[3]。虽然实际工作并不要求高级商务俄语翻译准确掌握庞大且复杂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但作为商务翻译又必须要熟识相关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时根据实际要求“量身定做”这一课程。浓缩国际商务所涉及的各个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术语,将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国际商务学课程的各个章节进行讲授。建议中俄文双语授课,但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中俄文双语讲授,也要尽量将要讲的课程内容以中俄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尤其是专业术语和专业语篇的表述。俄语授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熟悉俄文书写的商务语篇结构,逐渐培养学生的商务俄语思维。
无论是“翻译学”,还是“国际商务学”,授课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时共进,避免知识的滞后,时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信息。
专业方向必修课是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结合本方向培养目标开设的必修课。此类课程的任务,使学生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方案》中将专业方向必修课分为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笔译方向设置了“应用翻译”、“文学翻译”,口译方向设置了“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结合商务翻译特点,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有必要开设“高级俄汉汉俄商务口译”、“高级俄汉汉俄商务笔译”等课程,一是要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二是要让学生熟识、掌握中国与丝路经济带沿线俄语国家商贸领域中各类文本文件的类型和特征,使其能够根据实际翻译要求自行书写所需文本文件;三是让学生熟悉中国与俄语国家贸易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规则、礼仪习俗等,使其能够进行准确、得体的翻译,胜任各企事业单位、外贸部门及跨国公司的翻译工作。
专业方向必修课的设置一定要本着在一定方向内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对本方向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其对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选修课
《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翻译学基础知识面,提高其对该专业的进一步认识。与必修课相比较,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是对必修课的补充与深化。选修课中设有“第二外国语”、“翻译批评与赏析”、“跨文化交际”、“计算机辅助翻译”、“视译”、“专题口译”、“国际会议传译”、“法庭口译”、“外交/外事口译”、“口译观摩与赏析”、“口译工作坊”、“专业技术文本写作”、“科技翻译”、“国际会议笔译”、“法律法规翻译”、“传媒翻译”、“中国典籍外译”、“笔译工作坊”、“翻译及本地化管理”等课程。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设置应以培养商务语言应用能力为导向,以经济发展趋势而调整[4],尤其是涉及中國与俄语国家贸易方面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因此,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还应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经贸概论”、“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经济合作”、“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边境贸易与通关”、“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中国与丝路沿线俄语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上文曾提到,丝路经济带沿线的俄语国家达十几个,虽然这些国家官方语言都使用俄语,但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多双边的商贸往来活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设课程时,可根据国别、地域、商贸活动习惯等特点开设不同课程,如“中国与中亚各国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中俄两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国与东欧俄语国家经济合作”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具体、系统地掌握丝路经济带沿线俄语国家经贸政策、商务礼仪习俗、人文环境等,以便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轻松自如地应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俄语国家相关的商务活动。
选修课的合理设置既可提高学生各项技能(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等),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促进某些潜在能力和特长的发展,又可凸显学校的学科优势。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所开设的课程均与中俄商务活动中口、笔译翻译有直接的关系,可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促进其向专业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是集俄语、翻译学、国际商务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安排。设置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些学科特点,优化整合高校俄语、翻译、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其次,要顺应中国与丝路经济带沿线俄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到每个俄语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现状,以便合理安排课程。最后,培养适应丝路经济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俄语商务翻译,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所提出的一些针对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尚不成熟,还需要国内教育界、翻译界、俄语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给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付诸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找寻到商务方向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俄语商务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莫爱屏.商务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翻 译,2013,(3).
[2]廖七一.MTI中的翻译理论教学[J].中国翻译,2011,(3).[3]肖光恩,陈继勇.国际商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11:3.
[4]穆雷,邹兵.论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对内地相关 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外语, 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