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千奇百怪的护牙经
2017-12-15柳眉
柳眉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那么,古时候牙膏和牙刷并没有普及,人们是怎样清洁和保护牙齿呢?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1.鹽擦牙
早在春秋时代,当权者已经懂得利用盐来谋取暴利,它不仅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有一些另类的功效。《红楼梦》中曾记载贾宝玉每天清晨就有用盐擦牙的习惯。食盐不但能稳固牙齿,还具有保健作用,两全其美,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茶
饮茶自古是养生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苏东坡先生,喜欢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写进笔记里。在他的《仇池笔记》里,苏大学士教育我们,清洁牙齿不需要用牙签儿挑刺,用茶漱口最佳。他自创造了一套浓茶固齿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浓浓的,在饭后用来漱口,既去了腻味,又不伤脾胃。残留在齿缝里的肉屑便会“不觉脱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齿性便若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浓茶消烦去腻,但喝多了也是有害处的。不过如果我们只以浓茶一杯漱口,起沫带腥,漱完后吐出来,就可以起到去腻的作用了,还能免受过饮之损。明代人宴请宾客,饭前必有茶,饭后常有汤。其实茶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饮料,还可以调解肠道,起到清新口气的作用。
3.牙粉和牙膏
为了保护牙齿,古人自制了很多的牙膏配方。护齿达人苏轼不满足于仅仅靠浓茶来保护牙齿,他经过一番研究,精心配制了牙粉,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一下,然后装起来。但是这种牙粉并不结合牙刷一起使用,苏轼刷牙的时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里,喝一口水,咕嘟嘟,然后吐出来。这与其说是刷牙,不如说还是漱口。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也配制过牙粉,不过他用的原料很单一,只有苦参,同样是晒干捣末,拿筛子筛细。跟苏轼不一样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马尾毛牙刷蘸清水,洒上牙粉,左刷刷,右刷刷……
宋朝时除了牙粉,还有牙膏。北宋末年,洪芻编《香谱》,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取例三个:(1)龙脑香、乳香各半斤,青盐二两,一起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2)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3)黄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苏合香油和熟蜜调成糊。
4.杨柳枝牙刷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类似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使用起来廉价又方便,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配上前面的洁牙材料,颇有效果。
我国1000多年前的辽驸马卫国王古墓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头部有两排共8 个植毛孔,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而欧洲至到十八世纪才出现正式的牙刷。从古书记载来看,中国到了南宋,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有研究认为“牙刷”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元代郭玉诗中云:“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牙刷的名字早在南宋就有了,俗称“刷牙子”: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南宋人周守忠编写养生书籍《类纂诸家养生至宝》,甚至专门讨论了用牙刷来刷牙的时间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因为早上牙根较松,而马尾较硬。后来元末明初有一本为朝鲜人编订的汉语教材《朴通事》,里面有段标准市井对话:
顾客:卖刷子的将来。这帽刷、鞋刷各一个,刷牙两个,掠头两个,怎么卖?
商贩:这的有什么商量处?将二百铜钱来。哥,我与你这一个刷牙、一个掠头,将去使,休掉了。
顾客:不妨事,我靴靿里揣将去。
可见那时候牙刷在市井小民间已经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了。
明朝冯梦龙辑录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 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着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不仅提到了牙刷,还很形象地描绘了刷牙时的动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证明朝南方有人刷牙,详细度甚至比一些今人还高——你刷牙时还清理舌苔吗?另外,里面还提到“眉刷”,真让人怀疑那时牙刷已经告别了马尾,改用又细又软的眉毛来制作了。
5.牙签
牙签也是一种洁牙工具,古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还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晋代陆云在致其兄的书信里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详,但可看出牙签在当时尚属稀罕之物。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据考证,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
6.清新口气
北宋时期,《圣济总录》中有口香剂与口香糖丸的秘方。如“含香圆”,是采用鸡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当归、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槟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药研为细末,加蜜炼制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圆,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圆,咽津”,具有抗菌杀虫,生津润燥,止血消肿的作用。
据记载,橘子、橙子、香芹、花椒、茴香等水果和香料都能起到口气清新的作用。清朝嘉庆年间的男人,身上常拴一荷包,荷包里装满胡椒籽儿,会客之前,手先伸进荷包里,捏出一粒胡椒来,撂嘴里嗑。见人说话,一嘴的胡椒味儿,把口气盖过去了。虽为笑闻,方法倒可以一试。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丁香,即传说中的鸡舌香,能让人口齿生香,口气如兰。曹操曾经送给诸葛亮鸡舌香,而且一口气送了五斤——《与诸葛孔明书》中就有:“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鸡舌香清香到何等程度呢?《酒中玄》上说,“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而不醉。”
看完这些,再回想一下,一位古人,一手执着牙刷,用牙刷蘸牙粉或青盐刷牙,漱口随出,是否能保持一口洁白的牙齿呢?如此想来,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明眸皓齿的人,应该都加入了中国古代的刷牙大军,只是现代人觉得他们落伍,却不知看起来现代化的东西,早已存在上千年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