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夜访戴

2017-12-15魏风华

月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雅量隐士魏晋

魏风华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东晋遥远,大雪苍茫,山河入梦。

我们的主人公王徽之,正在会稽山阴的寓所沉睡,但是不要着急,他很快就会醒来。于是,他就真的醒来了。

王徽之叫侍从把酒温了,转身打开屋门,一股清寒之气扑面

而来。

庭院中,雪下得正急,仿佛要压断庭中大树和远处的山峦。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羲之有七子,最著名的,除徽之外,当然还有献之。献之跟父亲一样,靠书法名留千古;徽之呢,则仅仅靠几段故事。

王徽之平生有四好:酒、琴、色、竹。

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有一次,王徽之去拜访一位隐士,而隐士旅行去了,他就住进人家的庭院,第一件事就是叫人种上竹子。

有人问:“只是暂住而已,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种上竹子?”

王徽之啸咏良久,指着眼前的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既然出自琅邪王家,自然不必为做官发愁。早些年,他曾在桓温幕中做事,蓬头散带,不理公事;又为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在哪个部门工作,徽之答:“不太清楚,只是时而见牵马的来,也许是管马的部门。”

桓冲又问他管多少马。

王徽之答:“我不过问关于马的事,又怎么能知道它的数目呢?”

又问:“这些日子有没有马死,又死了多少?”

答:“未知生,焉知死!”

后来,有一天,王徽之跟桓冲出行,正值大雨,徽之下马钻进桓冲的车里,后者吃了一惊,徽之则说:“大雨如此,您怎么好意思一个人坐在车里?!”

转天清晨,桓冲来到王徽之的府衙,催他进入工作状态,他没搭理自己的上司,而是临窗远眺,用手板撑着腮,徐徐道:“看早晨的西山,似有一股清爽之气。”

他在想什么?

那是生命中的一次愣神吧。

桓冲拿自己的部下没办法,王徽之也没再为难他的上司,不久就离职而去。

晋废帝太和年间,王徽之转为黄门侍郎。这是皇帝身边的一个闲差,整天没什么事干。尽管如此,王徽之还是很快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彻底辞职东返会稽。

過吴郡,一个士人家的竹林吸引了他。

此前,主人知道王徽之将到,于是将寓所打扫一新,坐在厅中等待。

没想到,徽之直接去了竹林,玩赏良久。主人有些失望,但还等着他来打个招呼,徽之竟欲直接离去,主人非常郁闷,叫人把大门关上,不让他出去。这时候,徽之才抚掌大笑,回来和主人交谈。

回到会稽,王徽之过起了完全自由的生活。

在会稽山阴,王徽之曾去拜访小名阿乞的前任雍州刺史

郗恢。

王徽之去时,郗恢还在里屋小睡。王徽之在厅里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其出来,便开始转悠,随后一眼就瞥见一张珍稀的西域毛毯,于是问郗恢的手下:“阿乞从哪儿得此物?”

还没等手下回答,便叫自己的随从把那毛毯卷起来送回自己家了。郗恢的手下瞠目结舌,而王徽之旁若无人:“阿乞起床没有?”

郗恢此时已来到厅里,看到自己珍稀的毛毯没了影子,知十有八九是王徽之所为,便问毛毯去哪儿了。

王徽之说:“刚才有个大力士背着跑啦!”说话时,脸色自然

极了。

郗恢听后,脸上也没露出不高兴的神态。这则故事是“放旷”与“雅量”的一次交锋。

放旷任诞者自是王徽之;至于郗恢的雅量,是魏晋士人深深追求的一种内在的修养:嵇康临刑索琴而弹是雅量,夏侯玄在雷电中书写如常是雅量,顾雍得丧子消息仍坦然下围棋是雅量,王衍被人让饭盒砸脸而不怒是雅量,谢安得淝水胜利战报面色不改

是雅量。

现在,郗恢的宝贝毛毯被王徽之卷走了,他面无忤色,也是雅量。

雅量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品评人物的标准之一。在现代人看来,雅量至极便有假的嫌疑了。比如顾雍得丧子消息,仍面色坦然理棋,但指甲掐破了手掌,鲜血滴落。于是我们说:这太假了,到底还伤心啊!

其实,我们误会了,我们现在对“雅量”的理解,与魏晋时人对“雅量”的理解是不同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可以伤心,但只要不表现出来,即是雅量。

对郗恢这一条的解读也是,只要他在得知毛毯被卷之后,并未大怒或不高兴,本身已算是一种雅量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追问:他面无忤色,是真的不在乎吗?

话又说回来,遇到王徽之,没有“雅量”也不行。

这段生活是属于王徽之一个人的:行到水穷,坐看云起,闲听庭院里的落花声。

一个冬天的傍晚,会稽郡的治所山阴下起大雪,雪越下越大,渐渐覆盖了东晋的山川林木,不一会儿,天地间就一片洁白了。

王徽之来到庭院中。

遥望暮色中大雪纷飞的世界,他一阵欣喜。

这东晋的傍晚,天色昏沉,而大地一片皎洁,美得让人心碎:宁静、惬意、空灵、澄澈,高情远致,万物同此寂静。

大雪中,王徽之咏西晋诗人左思的《招隐诗》: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雪夜清洁,高歌纵起,王徽之饮酒弹琴,把这个晚上弄得熠熠生辉。

突然弦止歌停,他想到老朋友、艺术家戴逵。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曾从学于儒学名士范宣。

作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雕塑家和画家,戴逵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人们对绘画和雕塑的看法。此前,绘画和雕塑不为人所重,认为那只是一种工匠活儿。谢安为此还一度轻视戴逵。范宣最初也颇轻画家,但在看过戴逵的《南都赋图》后大惊。戴逵又作《竹林七贤图》,轰动了名士圈。

戴逵善绘,而雕塑更绝。

东晋时,佛教流行,寺院林立,但佛像模样往往都是印度化或西域化的,戴逵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其“中国化”。东晋的著名寺院如灵宝寺、灵嘉寺、瓦官寺、东安寺等都留下了戴逵的作品。

在会稽灵宝寺雕塑佛像时,戴逵藏于幔帐后,偷听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品评,以求改进,三年始成。现在,我们在寺院里看到的佛祖、菩萨形象,无不凝结着戴逵的心血。

戴逵曾以十年之力为建康瓦官寺雕塑五尊巨大的佛像,名士王濛感慨道:“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意思是,这孩子以后终能成大名,但遗憾的是我已经老了,没机会见到他盛时的样子了!

戴逵一生未仕。晋孝武帝时,征其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他拒而不从,从隐居地会稽剡县出逃于吴。皇帝被迫收回诏旨后,戴逵这才返回会稽。

作为一名隐士,戴逵不喜与权贵交游。武陵王司马晞慕其名,欲重礼邀其入府弹琴,戴逵愤而摔琴明志:“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但他并不拒绝高官们的资助。

桓温幕僚郗超有个爱好,一听到有人隐逸,便花上百万钱为其建造寓所。

在剡县,他也为戴逵建造了一所超级华丽的别墅。戴逵欣然接受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戴安道、许询、支遁等魏晋隐士认为:隐居山林并不一定意味着就必须清贫,必须抵触富裕生活。在他们看来,隐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跟富裕并不矛盾。

魏晋隐士超脱如此。

戴逵与王徽之最为交好。现在,心血来潮的徽之叫侍从备船,去拜访戴逵。

经一夜行船,黎明时,王徽之终于看到戴逵在河边的寓所。下船后,王徽之来到宅前,他慢慢抬起手,但那手掌好像跟历史有默契,因为终于没拍下去。他转身上船,又顺着原路回来了。后有人问其故,答:“我本是乘兴去的,兴尽了便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魏晋名士重情怀,更重情怀的自由。从容由性,讲求即刻。因为在他们看来,即刻就是永恒。我不愿意做我不想做的,我每一刻都为内心而活着。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神,那就是我瞬间的内心。戴逵家那门敲不敲已不再重要。手没有拍下去,不是做作,更非做戏,而是一种美到云端的情致。

只是,王徽之死后,这样的故事就永远没有了。

那天黎明,当王徽之再次站到船头,雪依旧下着,而风更加紧了。

滔滔河水,涤荡着一个人的灵魂。船头上的王徽之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这孤独是没有来头的。

王徽之隐约记得,永和九年(353)时,父亲带他和弟弟献之一起参加了兰亭聚会。

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在兰亭的溪流边,数十位名士欢然而坐,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渐渐地,大家从欢愉到伤感,悲叹起光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渺小与无常。那时候,他还不明白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现在呢?站在孤独的船头,王徽之举目寥廓的天地……

无论如何,雪夜訪戴的故事完美展示和诠释了魏晋情怀,而不需要具体再去解释什么。

在缓慢的光阴中,王徽之等来了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

前一年,赢得淝水之战的宰相谢安已死;这一年,弟弟献之又大病。“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献之死时,哥哥徽之并不知道,直至两天下来没有听到弟弟的消息,于是猜测献之已不在人世,但此时似乎并不悲伤。

随后,他驾车奔丧,一路情绪平静。

献之好琴,于是徽之入得灵堂后,据榻而坐,叫人拿来弟弟生前的琴,俯身弹奏,竟不成调,于是将琴掷地,方大哭:“子敬,子敬,人琴俱亡!”随后悲痛得昏了过去。

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死了。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段魏晋往事。

徽之索琴而弹,既不成调,不是琴的问题,而是拨弦之际,悲从中来,如何能畅然成曲?人琴俱亡,人琴俱亡,讲的既是琴已伴随献之去了,道出的又是徽之的悲痛。

魏晋之人,重视人的生命的宝贵。

这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的肯定,是对一个美好生命的最深情的留恋。这样的故事很多:顾荣平生好琴,及丧,家人以琴置灵床。张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上床弹琴,作数曲,最后抚琴悲叹:“顾彦先,你还能再一次欣赏这琴声吗?”言罢又大恸,不执孝子手而出。

回到王徽之和王献之,二兄弟是王羲之七个孩子中最著名的,兄弟感情也是最好的,尽管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不同:二人曾共读书,弟弟献之欣赏井丹高洁,而哥哥徽之则说:“井丹高洁,未若长卿慢世!”

后来,弟弟做到了中书令也就是宰相了,而哥哥则弃官归隐会稽,过着天高云淡的自由生活。

徽之献之,各得其所;而同年之中,生命共逝,令人唏嘘。

在生前,王徽之把魏晋风度推向最后的高潮。此后虽有谢灵运的纵情不羁,但他主要生活在南北朝,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晋人了。

(选自《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雅量隐士魏晋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隐士
魏晋风骨养万世
自嘲有记
曹操雅量惜才
隐士
狄仁杰的雅量
魏晋书风的形成